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决策参考、专题、论坛、视点、国际比较、记者视线、热点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8-3855
  • 国内刊号:31-177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91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1.5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教育学研究什么和做什么样的研究者——读《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实地研究》

摘要:吴亮奎博士的《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实地研究》一书将要出版,嘱我写序。我愿意就这本书写几句话。不只是因为我读过它最初的研究思路和构想,读过它从书斋到田野、从田野到书斋的写作过程,读过它在艰难的推敲中迟迟画不上句号的几种初稿。也不只是因为我曾有过与作者相似的学术经历和相通的教育情怀,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问题上,我们有许多相近的看法。而且是因为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个普适的话题:教育学研究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教育学研究者?
1-4

终身发展视野下基础教育"基础性"的另一种反思——基于w小学1958届L班毕业生的生命历程回溯研究

摘要:传统的基础教育“基础性”的研究范式期待补充与突破,从而呼唤基于生命历程的回溯性研究。在终身发展的视野之下,对w小学1958届毕业生的生命历程回溯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对受教育的个体具有终身的生命享用功能与价值;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基础教育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二次作用”的生长机制;小学阶段基础教育最本质的教育品性应该是“宽松、愉快、包容、温暖、自信”:一定意义上,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相比知识本身更容易留给个体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影响;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对个体最大的终身影响是“做人美德”的熏陶、浸润和培养。
5-15

教育公平如何可能:从配置正义到多元正义

摘要: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性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是近几年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考察教育公平如何可能有许多观察维度和考察路径,原有的以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配置正义观在实践教育公平方面有难以逾越的局限。而从多元正义的维度出发,则可能避免单一的分配正义视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困境。
22-25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制度创新与特色探寻——以江苏免费幼师男生项目为例

摘要:自2010年起,江苏省开始了免费培养幼儿男教师的试点工作。江苏以“学前教育事业、男性幼教师资”为目标对象、以“初中毕业起点、五年一贯大专”为教学模式、以“组织统一面试、安排提前录取”为招录规则、以“市域协议定向、权利义务平衡”为就业原则,实现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制度创新;在培养地选择上以传统幼师名校为主体,在目标规格上以特色走班教师为追求,在教育培养上以男性阳刚之气为重点,在管理机制上以服务支持协调为取向,形成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江苏特色。
26-32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四川、贵州的教育调查

摘要: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教育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中存在:普九达标存有失实、撤点并校与就近入学实有矛盾、教师生存状况有待改善、学生被迫弃学、民族文化“被传承”等问题普遍存在。对民族教育特殊性、义务教育法规、民族教育与民生改善依存关系的认识与执行误区是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在全面把握民族教育特殊性的前提下,协调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提升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质量。
33-39

教师队伍建设中省级统筹的缺失与完善

摘要:省级统筹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供需比例和学科结构的双重失衡、新任教师教育素养与中小学教育岗位要求之间严重脱节等突出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省级统筹主体缺失,校地双方及地方政府所属部门之间的统筹机制没有建立;亟需加强省级统筹,切实实施校地联盟,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40-4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选择:公共理性的视角

摘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十年间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这一政策本身也存在局部“偏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公共理性的缺失。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的核心理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作为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本质上是一个公共问题,是众多公共人的选择,应体现公共理性。从公共理性的视角来审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政策,一种可能的选择路径应包括:构建民主参与型的学校布局调整决策机制、注重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顶层设计”、依循渐进与差异原则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适当保留和建设小规模农村学校、借鉴域外改革经验。
45-50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农村学校撤并问题的思考——以宁夏平罗县和原州区义务教育阶段为个案的调查研究

摘要:自2000年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一些农村初中和小学相继被撤并,造成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而城市和县镇部分初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却不断扩大。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和原州区来说,其农村初中、小学因学校规模布局的调整,导致农村学校被大量撤并,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均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这一变化致使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教学质量效益下降、农村文化根基割断。针对这一现状,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理性思考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合理布局城乡学校,明确农村学校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办学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安全隐患问题,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51-56

构建乡土教育课程 促进乡村文明回归——以贵州长顺县乡土教育实践为例

摘要:中国的撤点并校过去了十余年,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学者认为十年撤点并校政策改变了中国乡村文化传承的模式,对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几乎遍及所有农村地区。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在面临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断根的危机之下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令乡村文明回归学校。为深入了解“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乡村文明衰落的情况及乡土文化传承应采取的方法,本研究选择了长顺县构建乡土教育课程,促使乡村文明回归的实践进行了调研,对如何构建乡土教育课程进行了阐述。
57-6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学前教育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分布——基于BIA方法的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的省级数据,采用利益归宿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分布。结果表明:人均GDP最高地区、东部地区为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最大受益者,其他地区均为学前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受损者,其中最大受损者并非在人均GDP最低地区和西部地区,而是在人均GDP次低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一格局在2003—2008年的6年间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相反,受益差距在不同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的扩大趋势。政府投入不足,政府间责任分工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以及公共支出投向偏差是造成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支出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尽快补足学前教育短板,将政府以及各级政府间在学前教育投入的责任具体、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有效途径。
62-68

专业伦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与其专业特性相匹配的专业伦理要素,这是应然的逻辑。现实中由于专业伦理的缺失造成幼儿园教师的“规矩困惑”,损害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当下加强专业伦理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
69-73

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本老化: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教师人力资本老化是教师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农村地区,由于办园资金短缺、工作条件差、幼师职业身份的社会认可度低、幼师自身职业认同感缺失及职后培训的欠缺等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本老化现象严重。因此,可以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关注、自身认同和公益性培训等方式,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均等化,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和职业幸福感,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人力资本。
74-77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育神经科学

视频的出现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摘要:有了电视,我们看到的再也不局限于我们周围的世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的使用更方便快捷。现在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有机会接触到视频。针对婴幼儿的研究表现,婴幼儿存在着视频缺陷,视频条件下婴幼儿的表现要差于真实的现场条件下的表现。研究者一般从视频和现场在呈现和感知方式的差异以及婴幼儿行为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解释。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现场和视频条件下的社会动作的观察是两种不同的神经处理过程,负责动作观察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视频条件下不参与或者有限地参与,这些脑区的运动表征不能有效地参与感知、识别和理解动作的过程,从而影响到行为表现。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婴幼儿,成人同样如此。镜像神经元系统给婴幼儿的视频缺陷提供了神经生理的解释并为评估其影响提供了新的方向。因为镜像神经元系统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非常重要.有必要全面地评估视频的广泛使用对国民素质的潜在影响。
78-84

脑与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机制与教育促进策略

摘要: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基于当代认知理论和脑科学的最新成果,文章提出二语学习敏感期具有层次性的观点,认为要根据人类语言的特点、人类语言的不同类型、书面语言的不同系统,建立适合于人脑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的二语能力发展与促进策略。
89-92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师发展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具身理解及其启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

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针对是否有能力完成关键教学任务所作出的个人判断或者所具有的信念。一直以来,人们主要以量化测验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研究,而缺少认知科学方面的质性考察。在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看来,教学生活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生长之域,教学信念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力量之源,教学风格和教师教学效能感互为前进之轮。为此,要提高教学效能感需要反思教师的个人生活史,融入积极的从教环境,理性地看待榜样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96-100

正义的课堂与教师的转型--基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摘要:课堂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它是一项制度、一场时空、一个场域,更是一种启蒙。教育公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正义的达成,与此同时,作为社会首要价值的正义,也必须在课堂上得到传播与传递。参照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正义的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平等地享有作为社会人、个性人及未来人的权利,并且给予最不利者以最大限度的补偿。课堂向正义状态的不断逼近,需要教师至少向四个方面实现转型,即培育野性的思维、站立于无知之幕之后、找寻学生个体回归以及进行正义调节。
101-105

职前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对职前教师实习经历的实证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教师身份开始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和分析工具。本文从西方教师身份实证研究入手,提出当前教师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是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文章以此为背景,对我国职前教师专业身份的主要构成及其建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即教育实习对职前教师专业身份发展的影响,并据此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106-110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课程与教学

刍议三维目标

摘要: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对其的解读还比较混乱。本文提出要使三维目标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反对把“双基”看作应试教育的温床;反对把“过程与方法”变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反对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把学科教学演变为德育的工具。文章从孔子的思想中看到了三维目标的来源,并且调整了表达三维目标的语言措辞。最后,文章提出三维目标对传统教育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