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决策参考、专题、论坛、视点、国际比较、记者视线、热点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8-3855
  • 国内刊号:31-1772/G4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591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1.5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大学附中的合作现状、价值、优势与发展——基于上海市大学附中办学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摘要: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学附中已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办学形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附中与高校的合作现状,明晰大学附中的价值与优势,本研究以上海地区的大学附中为样本展开调查,并在调查所获得的实证数据和事实基础上对大学附中特点、价值与问题进行了讨论。调研发现,上海市大学附中走过了从少到多、由精英到大众、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轨迹,而从合作程度和双方需求取向的差异发现,双方的合作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传统关系型、高考相关型、特色发展型与品牌利用型。本研究认为:大学附中的独特价值在于通过深度合作探索与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的现代性;大学附中的独特优势在于拥有大学多样化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平台;大学附中的发展需要文化、制度和技术的同向优化。
7-14

新时期“高考移民”身份判定的三重困境

摘要:“高考移民”身份判定,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难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背景下,高考移民身份判定面临着来自道德、法律与技术层面的三重困境。高考移民问题形成的真正动因并非户籍本身,而在于分省定额录取机制。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是中国高考制度框架内的一个两难选择。现阶段还无法以“一刀切”形式彻底终结高考户籍制,只能对之进行有限松绑,在逐步推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高考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加强高考移民问题的防治,切实维护高考公平与秩序。
15-18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从“个体教学”到“集体教研”——论当代教师的现场学习力

摘要:传统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靠业余读书和在个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当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则主要是依托学校“教研共同体”组织的集体性“听课”、“评课”或“听讲座”等教研活动现场实现。实践表明,学校“教研共同体”所组织的听课、评课及公开课活动,在帮助当代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活动的自在者”向“教学艺术的生成者”的角色转变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一种由教育实践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组成的广义而多元的共同体,要求每一位共同体成员必须首先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融入共同体的教研活动现场,它同时也是领导和专家通过现场学习增强自身“专业领导力”的关键。
19-23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摘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作为发展主体的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促使他们专业发展动机的内化和内部动机的维持,使他们把专业发展变为一种主动追求,从被动专业化变为主动专业化。专业发展动机的内化受社会环境和个体的影响。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满足教师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促进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进行动机自我调节。
24-28

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摘要: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于1月31日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教育科研要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8-28

论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的重建

摘要: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显著成果体现为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教师规范伦理陷入了贫弱的尴尬境地。儒家提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进而体悟规范。当前的教师专业伦理客观上需要实现由规范伦理向德性伦理的转换。这样才能化解当前规范伦理的困境.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
29-31

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定位分析及其价值实现

摘要:现实中,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项岗支教模式,定位在支教上;二是顶岗置换模式,全称为“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定位在教师培训上。把支教和置换教师培训作为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立足点并不合适。定位的偏差,必然违背规律,偏离轨道,引发诸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实习本身、教师发展和价值类型的视角,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立足点应定位于师范生的培养。要实现师范生顶岗实习的目标,需在指导思想和操作策略上作出调整。
32-36

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转向及启示

摘要:自本世纪起,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出现了转向。从培训范式转向学习范式,昭示着培训假设的式微,学习假设的兴起。从建基于客观主义转向建基于主观主义哲学,昭示着教师继续教育哲学基础的转向。从纵向管理转为横向管理,突出了教师的有效学习。从教育义务转为教育权利,构筑了教师学习的有效机制。专业化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在哲学基础、学习范式、管理机制、课程与教学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启示。
37-42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问题与重构

摘要:教师学习文化具有复杂的结构,它被赋予不同的载体之后,形成教师学习物质文化、教师学习制度文化、教师学习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通过田野考察发现,当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物质文化匮乏、学习制度文化僵化、学习文化价值功利。因此,要制定乡村教师学习专项资金制度和学习援助计划,建立乡村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保障乡村教师的学习经费和学习资源,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物质文化;制定支持乡村教师学习的政策规章,建立科学的教师学习评价制度和持续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重构乡村教师学习制度文化;更新教师学习文化价值观念,变革个人主义学习文化样态,并通过优秀教师学习文化的引领,重构乡村教师学习精神文化。
43-47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院校协作

论U—S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摘要:U-S合作模式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在西方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在中国整体推行仅有10余年。U-S合作对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其中出现的对合作价值认知不足、行为主体关系不平等、合作层次较低以及保障措施乏力等问题,降低了U-S合作的绩效。为此,需要建立U—S合作的长效机制,其基本路径包括形成价值共识、培养平等的伙伴关系、健全保障机制和构建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
54-59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教育的内在品格:精神交流与灵魂转向

摘要:在中国,当下人们比较关注教育的数量、投入、效率等,由此也使得教育的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等逐渐显露,这已经对教育的深入变革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全发展,我们认为应关注教育的内在品格,尤其是精神交流与灵魂转向方面的内在品格,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体。其实,这也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诉求。
60-65

教室空间的现象学之维

摘要:现代化教室是一种复制工业生产车间的空间产品,它凸显了空间的高效生产与监管功能。为了使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教室的布局通过大面积采光的方式,将空间中的“阴影”与学生心中的“秘密”一并驱逐。基于现象学之维的反思,可以通过改变教室内物件的摆设与改革教室空间评估机制的方式,来重构一种关照学生情绪体验、关怀学生内心需求的栖居之境。
66-70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缘由、实质与误区

摘要:在电子媒介时代,由于儿童教育的成人化与商品化、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疏离,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显得极有必要。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本概念得到拓展。核心在于过程技能而非内容知识,是一种合作性批判性探究。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存在三个常见误区:对新媒介技术过度悲观或盲目乐观;弱化或否定大众文化的价值;媒介批判与媒介制作的失衡与偏差。
71-75

论青少年学生的数字公民责任

摘要:青少年作为数字社会的主要实践者,一方面要充分享有数字社会的权利来实践数字化生存,同时更应做一个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承担应有的责任。本文从数字公民责任的内涵与青少年数字公民责任意义入手,提出数字公民责任的基本构成要素,阐述数字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途径,以期为培养合格数字公民及创建和谐有序发展的数字社会提供参考。
76-80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随想录

宁波大学成教学院

摘要:宁波大学是涵盖十一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由国家教育部、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女子学院、自考学院)是学校专门从事成人教育办学的二级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秉持“市场立院、服务兴院、科研强院”的办学宗旨,目前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和网络化的办学体系。
F0004-F0004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时评

“异地高考”的合法性与现实困境

摘要:2012年末,各省(市、区)相继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原本想顺应民众尤其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及其子女群体对教育公平理想、平等受教育权的诉求,但一些专家意见与属地民众的反对意见的冲突与激扬,在现达传媒的推动下,构成了一幅极具象征性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场境。众多群体的参与,多方意见的表达,对教育公平的期望与对僵硬体制的抨击集中到一起,使得这场以“异地高考”为名的教育改革充满了悬念与张力。但是,这场万众瞩目的演出没有期待中的高潮与掌声,而充满叹息与失望、伤心与痛苦。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