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6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题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政策选择1-6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5月10目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因此,“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式。本期专题组织的四篇文章,分别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政策选择、发展趋势、策略调整和价值取向等进行了讨论。

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价值、问题及趋势7-10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形态布局方面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后,需要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根据世界教育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发展重点应由外延转向内涵,由硬形态转向软实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四大策略11-13

摘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与外延式发展一样,它也强调教育规模的发展、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快速提高。但在实现方式上却有所不同。它不是以兴建新校为其主要特征,而是在现有高校数量不出现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高等教育发展包括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大要素。如果说,外延式发展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14-17

摘要:一、“内涵发展”原义:通过学校内部挖潜的扩张模式 “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我们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包括“内涵性发展”、“内涵型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等各种用法)和“外延发展”(包括“外延性发展”、“外延型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等各种用法)都是从这里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而没有给以精确的规定。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建设一个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18-23

摘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振兴基础”为课题的核心理念,以教育的可持续性原理、教育活动的主体互动原理为学理依据,用学习的力量端正研究的方向与路径,将学校案例与要素构想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整个课题在行动研究与理性分析相互补充,实证与思辨互为张力下不断完善研究结论,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实践气派的扎根研究方法。一大批遍布我国东中西三类地区的学校在各自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了大量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丰富多彩、个性鲜活的案例,提供了城市与乡镇、公办与民营、一流名校与后起新校甚至民族学校等各具特点的革新范式。

重构教育公平形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24-27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存在巨大差异。据统计,城市早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高中教育,而农村文盲率仍在10%以上,到2005年,仍有至少5%的农村地区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县甚至没有普及小学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我国正在进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公平形态的新阶段。重构教育公平形态,提高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课程实践的目标与价值28-30

摘要:课程实践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法定课程”的目标和价值的实现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课程和接受课程的主体之间的活动,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和课程、学生和课程之间的活动。只有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处于同一轨道且指向同一方向,并行到达终点,课程的目标和价值才能实现。分析表明:“法定课程”不可能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和价值,它只能通过“师定课程”、“生定课程”的相互理解、相互适应,才能得到调整和完善。

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及启示31-34

摘要:专业标准是衡量职业是否发展成熟成为一门专业的标志和尺度。研究和建立校长专业标准具有重要价值。威穆尔(Wilmore)曾说:“对学校来说,要想获得学校的发展,必须树立较高的标准。高标准才有高绩效。如果最初只设立了一个很低的标准,那么你所能得到的不过就是如此罢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通向学校发展未来的具体途径,它们指向了较高的目标。这些标准为所有的学校领导者提供了成为杰出领导者的基本框架。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对学校进行规划以达到标准中描述的状态。”可见,建立校长专业标准,理清校长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结构,对于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决策参考
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35-39

摘要:国家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教育的适度发展。随着人类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较高层次需求正在不断增强,这表现为科技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满足最终要通过发展教育去实现。而我国教育行业现状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数量和结构供求的非均衡性,其原因表面上是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和受教育者投入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本质上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僵化。我国教育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其垄断性,由此造成教育体制的僵化和运行效率的低下。因此,必须设计和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育制度或使用具有创新性的金融手段使教育制度不断优化。本文试图从框架上,寻找“教育金融”制度(工具)安排,达到一方面解决教育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改善现存教育制度的效果。

积业教育的二元需求及其目标差异40-44

摘要:在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时,我们虽注意到职业教育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但在强调两大功能同时发挥作用时,却往往忽视了这两大功能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别,甚至还有相矛盾的地方,以致在决策上以偏概全,出现功利导向,影响了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此外,片面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还容易忽视职业教育环境对其功能发挥的决定性影响。所以对职业教育功能二元性的研究和正确认识,是教育决策的一个基础。

缓解企业技能短缺矛盾——我国高职教育须正视的重要问题45-47

摘要:技能短缺可分为两种:技能短缺性空缺和内部技能短缺。技能短缺性空缺主要是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中具备必要技能、工作经验和资格的劳动者供给不足,企业难以获得满意的劳动力,从而造成技能性岗位空缺。内部技能短缺则表现为现有劳动力的水平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技能短缺不仅表现为劳动者由于缺乏职业训练,技能的绝对水平较低,而且还表现在许多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笔者以为,作为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重任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未来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改善劳动力市场中因劳动者技能短缺而陷入困境的现实状况。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模式及其机制48-52

摘要:一、发展模式:教育发展研究的一种视角和范式 1.关于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大体上是20世纪20、30年代以后兴起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把经济学理论较早应用于经济发展领域。教育发展研究,大致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先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教育规划研究和世界性的教育发展研究开始的。比较著名的有地中海规划及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教育规划。到了90年代,教育发展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战略规划研究。

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分析53-57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巩固、提高、深化、发展”的方针,以促使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调控方向。无论从我国高等教育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来说,还是从新时期我国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来看,均预示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省域高等教育的新一轮结构布局调整即将到来。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57-57

摘要: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目前正在制订之中,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市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策略研究58-60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市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推动因素,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市域推进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大学战略规划中使命与愿景的内涵与价值61-64

摘要:我国大学通过制订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已越来越普遍,因为通过战略管理能够使大学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更好地分配资源。从高等教育文献与管理实践中可以发现,多数欧美大学的战略规划步骤框架是:确立使命、愿景和战略意图;环境评估;确立目标;战略行动;战术执行;战略评估和评价等核心内容。其中,将确立大学的使命和对愿景的描绘作为制订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西方大学使命陈述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在战略管理中价值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大学战略管理有所借鉴。

凝练办学特色 服务国家战略——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65-67

摘要:“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态势持续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齐头并进的格局基本形成,高等学校发展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如何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找准学校定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谋划学校“十一五”期间的新跨越是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68-70

摘要:一、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兴起 (一)发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合理化的共同趋势 本科教育类型多样化并追求教育类型的合理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早在1965年,美国教育家H.A.Foechek就曾预言:“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工程类和工程技术类”。也有学者认为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一般有三类,即工程教育培养工程师、工程技术教育(ETE)培养技术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