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31-1772/G4 国内刊号
  • 1008-3855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教育发展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教育发展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摄影报道、视点、时评、教师发展、专题_教育评价改革、专题_职业教育发展、决策参考、课程与教学、域外、专题_大学学科评价_五个不等于:破“五唯”后的大学学科评价(笔谈)、劳动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专题
撬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杠杆1-5

摘要:复旦大学、上海变通大学从2006年3月初向社会公布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到4月中旬宣布预录取名单,两校的改革如同巨石击水,激起层层波浪,引发了各种评论。本期特组织“高校招考制度改革”专题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孙崇文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复旦大学和上海变大此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意义,进而对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改革举措。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则以此次自主招生组织者的身份畅谈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意义和复旦的具体实践。同时,本刊还以访谈或笔谈形式,约请了四位不同层面的人士对这一问题发表见解,希望能引发您更深入的思考。

探索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新办法6-9

摘要:自3月初自主招生方案,到4月中旬预录取名单,复旦大学广大教师经过紧张工作,圆满完成了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验的各项程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总体上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周济:要逐步改变把考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9-9

摘要: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表示,要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改变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周济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关于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报告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目前教育部已在550个试验区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如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改变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高校招考制度改革大家谈——高校招生改革问题透视10-11

摘要:问题一:复旦交大自主招生意义何在? 自主招生是欧美大学的普遍做法,像哈佛、耶鲁等世界著名大学对于申请入学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面试与否的要求。今年复旦、交大施行的面试招生,暂且不论其成效如何,仅就目前所引发的关注和讨论来看,其影响是积极的,意义是深远的,从这点来讲两校的尝试非常值得肯定。这一举措对当前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将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更快转变,表明我们正在与国际先进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接轨。而社会上对此事的关注和出现的褒贬争论,也不是什么坏事,它使得高校能够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加快高校招生改革的步伐,尽快探索出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如何汲取国外大学招生的有益成分12-13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高校招生奉行的是社会公平原则,主要以高考分数为录取新生的标准,这从总体上讲还是可以的,与我国现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基本吻合。但最近几年来高校招生在此基础上也发生了一些变革,比如国内一些省市或学校借鉴西方大学的某些做法,尝试用“保送”、“特招”、“面试”等新的方式进行自主招生,想法很好,也是应该肯定的。不过在学习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做法时,我们有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我国所存在的差异,忽视了一些本质上东西,结果就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或者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自主招生考量全社会13-14

摘要:今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试行了自主招生,各自计划招生300名。经过学校的两轮测试,已有298名学生荣幸地被复旦大学预录取,300名学生被上海交通大学预录取。尽管在英国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女士看来这种招生方式是剑桥大学一直以来使用的办法,但对于我国而言,这种改革尝试仍具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可以说,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不只是对学生的考量,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全面考量。

高校招生改革要分两个层面14-16

摘要:高校招生改革必须按普招和特招两个层面分别推进。特招不应面向传统意义上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应面向那些与学校所指定的培养模式不尽一致,但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无论普招还是特招都应走向多元化,目标不是探索另一种统一的招生办法,而是开创一个各具特色的几种招生办法并行的局面。以对应于学生的不同类型。招生改革的正确的方针应该是:勇于实践,不要畏首畏尾;慎于推广,不要操之过急。当务之急不在于设计一个至臻完美的招生方案,而在于通过实践使招生办法趋于完善。在试验和推行新的招生办法的过程中,应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大体保留现行的高考模式,不作大的变动,并容许部分高中和学生家长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一流的学生从哪里来16-16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多元文化的校园——由具有不同背景、特点、能力的人组成的“学术社区”。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多元文化校园对一间学校的学术质量产生的重大影响,以为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其实,学生群体间的互动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元文化的校园既指学术思想、学生风格的多元,也指教职工和学生特点、特长、经历、能力、背景的多元。如此的校园才构成人才间的互动,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于创新的学术社区。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演进路向的动力系统分析17-22

摘要: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正经历着政策路向的演进过程,表现为政策的价值定位、政策目标实现模式、政策执行手段、政策体系的修正幅度和调整范围等方面的变化。对演进路向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必然会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动力系统纳入研究视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动力系统由居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居于内部的政府、银行、学生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所形成的核心推动力,以及连接内外动力系统的公共话语空间的舆论推动力共同构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动力系统是处于演进发展中的,同时它又是有限度的。

高教结构调整与教育政策的权力限度23-26

摘要:前人的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至少存在两个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其一是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持续偏高:其二是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同质化,具体地说,就是普通高校之外的第三级教育机构都以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要求、培养模式为参照,因此失去了分类上的多样性。其实这两个问题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高等教育机构出于不断向“更高层次”攀升的动机,必然模仿“高层次”教育模式,当“类型”本身也具有了“层次”意味的时候,就出现了表面上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模式上趋同的现象。相对于层次结构偏高问题,高等教育机构的同质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从政策道德性看义务教育城乡差距27-30

摘要: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实质上表明了整个教育系统正处于一种道德上的“无序”状态,这与其背后起着调控作用的“无形之手”——教育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制度伦理的范畴内,在教育政策所具有的平等与人性等道德意义上,探讨当代中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贫困根源和发展路径。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视点
我们塑造什么样的教师文化31-33

摘要:社会的变革,从难易程度而言,大多要经历从器物的变更到制度的创新再到文化变迁的过程。其中,文化的变迁最难,也最深刻,但只有构建、形成了与新的器物、制度相契合、匹配的文化,社会变革才算真正成功。教育的改革也大致如此。我们虽然拥有现代化的校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但学校文化不更新,我们的教育也很难说得上是真正的现代化。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塑学校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学校文化的重塑中,究竟需要塑造什么样的教师文化?

学校变革进程中的教师压力管理34-38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大力推动,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生态、校园权力结构、课程、教材与教法等均呈现出新的景象,学校组织也经历了实质性的变革。这些变化对学校教师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压力。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压力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因此,协助教师纾解压力,使之转化为教师进步成长的动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就成为研究者和改革实践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规范普通高中建设 兴办节约型学校38-38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大批普通高中学校,为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在普通高中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盲目攀比,超标准、超规模建设校园等一些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走向“复杂”范式的校本行动研究39-42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经常被界定为校本行动研究,按照行动研究的设想,教师通过发现问题、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反思改进等步骤构成的“反思性实践循环”,能使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但在中国,行动研究却表现出形式化、表面化、肤浅化等弊端。研究工作华而不实,个中原因涉及制度缺陷、价值观念、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作为行动研究基础的方法论范式。正如福柯所指出的,每一种话语背后都有一种作为深层结构的“知识型”,而话语、知识、权力、制度等,无非是这种“知识型”的具形化。长期以来,行动研究在方法论层面深受自然科学中简单化思维范式(或者说线性思维范式)的误导,其具体表现是以自然科学中的简单性范式作为行动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将研究工作简化为探寻普适规律、移植抽象理论、进行刚性管理等。

日、港、沪三种教学研究活动及启示43-47

摘要:2005年12月,在香港举行了第一届课堂学习研究年会,日本、香港和上海三种非常有特色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在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尽管它们名称差异很大,但本质上都指向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和而不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必要张力48-51

摘要:大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社会之间有时保持平衡,有时又有缺失和偏移,但是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既积极“介入”社会,又保持一:仲“象牙塔”的精神气质;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相对“超然”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治和自由。大学发展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发展逻辑的统一。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经验分享
上海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建设的回顾与展望52-56

摘要:上海市普通高中教育经历了“九五”、“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益。本文在全面回顾上海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十一五”期间上海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应该说,上海市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经验做法。及面对“十一五”所提出的前瞻性举措是有借鉴意义的,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