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杂志 省级期刊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 14-1319/TH 国内刊号
  • 1672-6413 国际刊号
  • 0.2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是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机械电子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主管的学术期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计算机技术应用、机械设计、材料研究、工艺研究、质量监测与故障诊断、自动化技术、实用技术、专题综述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杂志试验研究
针对样品标定的双经纬仪测量系统优化设计1-3

摘要:分析了中子衍射谱仪中样品位姿的标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双经纬仪的样品位姿测量方案。根据前方交会原理得到的测点误差模型,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双经纬仪布站位置、基线长度和测角精度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全局仿真得到了两台经纬仪布站优化参数,采用基于标准尺的基线反演求解算法,对定向的标准尺的放置角度和长度等进行优化。仿真表明,水平放置与基线长度相一致的标准尺能够提高基线精度。最后通过实验对比标准尺水平和铅垂两种放置方式下基线长度的变化,表明水平放置基线精度相对较高,并且在水平方式下采用长度不等的两把标准尺计算基线精度,标准尺的长度会对基线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YB415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切削力的实验研究4-5

摘要:选取YB415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经过正火处理的45钢进行切削实验,并利用测力仪测出切削力,再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运用三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出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复合储能式混合动力车辆系统研究6-7

摘要:为解决工程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储能式混合动力系统,并对主要元件进行参数匹配选择。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车辆和液压仿真模型,分析系统节能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最低节油率达到20%左右。

基于抗蛇行减振器实时特性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8-10

摘要:利用流体建模仿真软件AMESim和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分别建立抗蛇行减振器和高速车辆的仿真模型,通过联合仿真比较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分别采用F—v实时特性曲线和等效线性阻尼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并对比分析车辆在抗蛇行减振器失效、车轮磨耗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F—v实时特性曲线时车辆的临界速度高于采用等效线性阻尼的临界速度,且运行平稳性也更好,但二者对车辆的曲线通过安全性的影响不大;减振器失效时,车辆的蛇行运动失稳临界速度显著降低。

量子隧穿纤维的制备及其传感特性研究11-12

摘要:介绍一种功能性纤维,它是用于感知外界微振动、微变形或是声波传输的传感纤维,因其运用隧道电流效应原理,故将其命名为量子隧穿纤维(QTF,quantum tunneling fibre),并对其传感特性做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出较优的纤维,搭建悬臂梁应变实验及振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量子隧穿纤维具有较高的静态及动态传感性能。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商用教练机训练效能研究13-15

摘要:商用教练机训练效能是评价教练机在飞行训练中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各航校教练机选型的主要参考因素。依据常用商用教练机飞行性能参数求解出各类机型的初步评分矩阵;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求解训练效能的权重矩阵;利用训练大纲规定的科目训练时间,计算时间频度矩阵。然后结合Masefield-Burdak训练效能模型,计算出常用的私照单发四座、商照单发四座以及商照双发四座教练机机型的训练效能值。通过对比分析各机型效能值的高低,优化得到一套最优机型配置,为教练机选型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使教练机选型更具有针对性,提升了航校培训效率。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研究16-17

摘要: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方案。该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组成。其中,上位机部分采用面向对象的C++程序设计,完成了数据通信、数据采集和控制信号输出等功能;下位机分为主机模块和从机模块,主机主要负责信息中转,从机负责采集数据和执行命令,主机与从机之间通过RS-485总线通信,主机与上位机之间采用以太网通信。该系统架构极大地方便了矿井数据采集和设备状态监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抗干扰性好。

新型杠杆式变摩擦减振器重载货车转向架研究18-20

摘要:针对斜楔式货车转向架减振器结构复杂、减振性能不稳定的特点,在保持三大件式转向架特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杠杆式减振装置重载货车转向架的结构方案。对减振装置的结构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证,并根据TB/T 1335-1996和TB/T 1959-2006标准,通过有限元法对侧架、摇枕进行了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侧架、摇枕的静强度与刚度均满足标准要求。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人机系统功能聚类方法21-22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人机系统功能聚类方法,给出了人机系统功能的关联系数求解方法和人机系统功能的分层聚类方法,并通过应用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壁面边界温度对指数管内声场的影响23-25

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10组不同壁面边界温度情况的谐振管的形状参数m=2.2型指数管内二维非线性声场进行了模拟研究,探索了壁面边界温度对指数管内声场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不同壁面边界温度下管内声压和压比的变化规律,发现管内声压最大和压比最大的情况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壁面边界温度条件下,但当上、下壁面边界温度均为328K时,指数管封闭端能同时获得较大声压幅值和压比。

六自由度机械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6-28

摘要:研制了一种工业机械臂系统。该机械臂采用六自由度串联式结构,末端可安装不同的工具;使用工业平板配合多轴运动控制器进行电机伺服控制;利用D-H法建立机械臂运动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正逆解公式推导的正确性。

机器人工作单元内设备布局优化29-30

摘要:针对现有工业机器人工作单元内设备布局优化方法的不足,通过研究设备的作业路径点在机器人工作空间中的可行域,运用OBB分离轴测试原理进行设备干涉检测,提出以机器人作业轨迹的作业时间与耗能的适应度函数来进行布局优化,并获得满意的布局方案。该方法不仅将自动化工作单元的布局问题与机器人技术应用相结合,并且为其提供了辅助布局的工具方法。

基于DOE喷油策略和EGR的耦合优化研究31-33

摘要:利用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GT POWER建立了某柴油机模型。选取喷油提前角、喷孔直径和EGR率为自变量,在保证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以降低NOx和Soot排放为目标进行实验设计(DOE),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评估。应用多目标帕累托法进行参数寻优,得到了优化后的喷油提前角、喷孔直径和EGR率。验证表明拟合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基于模糊推理的纯电动汽车起步意图辨识34-35

摘要:对纯电动汽车起步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驾驶员意图双模糊辨识系统,通过辨识系统推理出符合驾驶员起步意图的起步目标转矩控制驱动电机,实现车辆起步。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员意图双模糊辨识系统可以准确辨识出驾驶员的起步意图并量化输出起步目标转矩,该起步意图辨识系统与目标样车相比具有更好的起步动力性且冲击度更小,可以满足汽车起步的平顺性要求。

飞机蒙皮广布疲劳裂纹损伤扩展特性分析36-39

摘要:广布疲劳损伤是老龄飞机的主要损伤模式,会严重降低老龄飞机使用的安全性。首先基于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分析确定建模和计算使用的断裂判据;然后使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含两条及多条裂纹蒙皮模型,分别改变裂纹角度、紧固件孔的形状和孔径大小,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模型的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进而分析得出裂纹初始及扩展时的路径,并总结各种模型参数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

基于改进形状上下文特征的工件识别与定位40-41

摘要:为了满足自动化装配线中工件自动上料作业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形状上下文特征的工件识别和定位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阀值分割提取轮廓图像,利用改进的形状上下文特征检测算法在已检测出的轮廓中识别工件轮廓。与传统形状上下文特征算法不同的是改进形状上下文特征检测算法采用直方图结合Harris角点进行特征生成与匹配,加快了匹配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对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较精准地对工件进行定位。

结合QAR的热力学模型在单元体分析中的应用42-44

摘要:航空发动机单元体评估方法大都是对各单元体的气路参数进行分析,而航空公司往往采用效率这一综合反映单元体性能的参数对单元体进行分析。因此应用热力学原理对发动机各单元体建立热力学模型,并结合实际QAR数据中记录的各站位气动参数来计算各单元体效率。通过计算同一发动机各单元体在不同航班巡航时的效率,分析了效率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各单元体效率都在减小,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凸模圆角半径对不同高强钢板弯曲回弹的影响45-46

摘要:重点研究了凸模圆角半径对高强钢板回弹的影响。通过对厚度为5 mm的FB780和厚度为1 mm的DP780两种强度相似的材料进行V弯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凸模圆角半径对高强度薄钢板以及高强度中厚钢板弯曲回弹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中厚钢板和薄钢板一样,其弯曲回弹角随着凸模圆角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回弹角大小和方向不同;1mm厚的DP780的试验值和有限元分析值在回弹规律上取得了很好的吻合;对于5mm厚的FB780来说,其90°V弯试验后断面伴随着开裂,而1mm的DP780并没有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