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机械工程师杂志 省级期刊

Mechanical Engineer

  • 23-1196/TH 国内刊号
  • 1002-2333 国际刊号
  • 0.1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机械工程师是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机械工程师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机械研究与分析、机械设计与计算、机械制造与应用、机械维修与诊断

机械工程师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机械工程师杂志机械研究与分析
煤粉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数值模拟1-3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煤风速度与煤粉在水平管道中的输送规律,目的是确定煤粉在水平管道内均匀输送不发生沉积的煤风速度。因为煤风速度过高,管路阻力增大,能耗和磨损都会增大;煤风速度过低,不能形成气力输送,导致煤粉在管道内沉积。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当煤风速度大于25 m/s,煤粉可在管道内均匀输送;当小于25m/s时,煤粉将在管道内发生沉积,不利于煤粉的输送。该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为煤粉在水平管道中的高效输送提供参考依据。

双臂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协调运动研究4-6

摘要:针对双臂工业机器人在圆柱体零件轴向约束装配和径向约束装配中的实际应用,分别提出了简单可行的方案。根据工作要求分别对双臂工业机器人进行了本体结构设计;通过对机器人模型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建立了双臂工业机器人协调运动的数学模型,完成了这两种工况下的运动协调计算。通过结构设计改进与数学方法的运用,避免了繁杂的双臂协调计算并实现了预期效果。

开端情况下自紧身管应力分布简化计算数值仿真7-9

摘要:在用第四强度理论分析开端自紧身管应力分布时,应力公式十分复杂。为简化计算,文献提出采用修正屈服准则代替mises屈服准则可满足工程应用需要。为考察这种代替的效果,以某型火炮身管典型截面为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2种屈服准则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种屈服准则计算出的身管强度相差较大,修正屈服准则用于工程实际可能存在问题。研究为自紧身管的精确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10 t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研究10-12

摘要:桥式起重机主梁的设计方法正从单纯的静态设计向动、静态综合设计发展。在主梁设计时进行模态分析,避免工作时受到外部激励引起的共振,对保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NSYS对10 t桥式起重机主梁分别进行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分析,得到主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找出腹板是结构的主要薄弱部分,为主梁的结构优化和动力修改提供了参考。

绳索驱动的仿生关节设计与仿真分析13-15

摘要:关节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大部分是采用电动机加减速器驱动,此种驱动方式使得机器人质量比较大,运动不自然;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通过仿照人体肌肉肌腱驱动方式设计一种绳索驱动仿生关节,其次通过运动学得出绳索长度与关节转动角度的关系;最后利用上述结果作为驱动在ADAMS仿真软件中对该关节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通过绳索长度驱动关节的正确性,测量绳索所需要的拉力大小。该研究对于机器人的关节设计以及绳索驱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电动汽车车架的随机振动分析16-18

摘要:为了解某型号电动汽车的车架在随机振动中的最大变形位置,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车辆偶合共振的发生。首先采用MATLAB编程、Simulink模块对路面随机激励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再应用Workbench进行车架的随机振动分析。通过实验模拟得到了该型号电动汽车车架的最大位移响应发生位置,为相关车架的结构改进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基于面内激光测振仪电动机转速测量19-21

摘要:介绍使用面内激光测振仪测量电动机转速原理,该测量系统由光学头、控制箱、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光学头负责采集电动机速度信号,控制箱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数据采集卡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送到计算机由软件Quick SA分析处理得出速度值。在电动机转轴2个不同的位置进行了测量,测量值与理论值接近,说明面内激光测振仪能够实现电动机转速测量。

炼钢厂高低轨道连接跨吊车梁在E列单幅加载下的变形和应力分析22-25

摘要:采用Pro/E中三维模型建立炼钢厂主厂房主体吊车梁结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整体结构在E列单幅加载工况时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吊车梁挠度严重超标,产生了较大的变形,角点应力及系统整体应力都普遍较高。对结构性能的好坏进行了有效的预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与优化。

自动换瓶输液机的研制26-27

摘要:研发一种可以自动换瓶的输液装置,替代人工。自动换瓶输液机由Arduino Uno R3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当检测到一瓶输完时,控制电动机驱动机构更换下一瓶药液。自动换瓶输液机设计理念先进、构造简单、功能实用,可有效降低输液过程病人的安全隐患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自动换瓶输液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现代医院输液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部件间的约束加工中心布局预测方法28-32

摘要:加工中心占地是机床布局方案设计中考虑的关键因素,为使获得最小占地面积的加工中心布局方案,提出基于部件间约束的加工中心布局预测方法。将加工中心的三维模型中主要部件投影为二维矩形布局图元,以二维布局图元中矩形的型心坐标及转角作为输入,加工中心占地面积作为输出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适应度函数。考虑部件间、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与部件干涉问题,给出不干涉约束以及相邻约束,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加工中心最优布局方案。最后以实例验证了所提布局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Simmechanics仿人机器人下肢的能耗分析33-36

摘要:在对下肢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人体运动特点的仿人机器人下肢模型,根据人体动力学方程,在机械仿真模块中建模。利用惯性动作捕捉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对人体下肢关节角度信号进行采集。基于仿真模型进行能量流动特性研究和行走能量效率计算。通过比较仿真测得的生物力学信息与计算值的吻合程度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建立能量流动方程,实现高效行走步态分析。建立的仿真模型和能量流动方程能够为设计高性能的仿人机器人提供借鉴。

旋进旋涡流量计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37-40

摘要:以50 mm口径旋进旋涡流量计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欧拉-欧拉模型,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流量计内部进行气固两相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旋进旋涡流量计气固两相流动中固相的体积分布规律、速度场分布、压力场分布进行了探讨,并做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浓度越大,监测点的压力频率越小,流量计读数越小,流体流动越复杂,在流道壁面上的固体颗粒分布越多。

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41-44

摘要:采用CATIA软件建立客车车身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通过ANSYS Workbench对客车车架进行静态分析,主要研究车架在水平弯曲、极限扭转、紧急转弯、紧急制动这4种具有代表性的行驶工况下的车架强度和刚度。从而以此来判断车架的整体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通过4种工况确定车架某个部位的缺陷,为车架改进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成串服装裁片自动收剪机的设计45-47

摘要:为了保证服装生产工序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实现牛仔服装成串裁片收剪工艺自动化的一种新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牛仔服装成串裁片自动收剪机,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气动装置和红外感应器,协调上料机构、送料机构、裁剪机构、堆叠机构等的运动,实现了对制衣埋后袋、落拉链等工序中成串裁片车缝线的自动剪切和整齐堆叠。实验表明成串服装裁片自动收剪机的剪切均匀性好,堆叠重合度高,符合制衣工艺需求。

低惯量后梁的创新设计48-50

摘要:为了提高织机织造效率及织物品质,在高速织造情况下能更好地缓解经纱张力波动,提出一种新型后梁结构,介绍了其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思路,分析了其性能特点。结果表明:与传统后梁相比,该后梁能够适应高速织造,受载时变形更均匀,优势明显,可为后续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一种数字式多路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51-52

摘要:介绍了一种数字式多路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过程,此套系统最多可同时连接8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通过USB接口或串行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温度监控或用于温度补偿计算。论述了该套系统的功能、结构组成及主要模块的设计等内容。

半潜式平台系泊运动数学模型及其仿真视景构建53-62

摘要:半潜式平台通过多点系泊的方式被固定于海面的指定区域内,在风、浪、流等环境载荷的联合作用下,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耦合运动。文中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六元二阶运动微分方程组,描述半潜式平台在6自由度方向上的运动,并使用数学模型计算、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拟合等方法,对方程组中的环境载荷、质量系数、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4个未知量做了分析。使用Unity3d建立视景仿真系统,在系统中使用差分法解算平台运动微分方程组,分析平台在6自由度方向的运动规律。

货船叠加式舱口盖装置的设计66-68

摘要:船舶在利用常规舱口盖进行装卸货过程中,由于现今各类舱口盖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性。为了减少装卸货过程中的耗损,节约船舶成本,文中基于常规舱口盖的结构运用液压系统原理和牵引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舱口盖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局部结构,分析了该装置的可行性,为船舶制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