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杂志社
分享到:

机械杂志

《机械》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产品开发与设计、机电一体化、工程材料应用、测量与检测技术等。
  • 主管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四川省机械科技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0316
  • 国内刊号:51-1131/TH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5
  • 创刊时间:196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8
  • 综合影响因子:0.275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机械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机械杂志设计与研究

基于动作分析的涡轮增压器装配线作业分析与优化

摘要:动作分析是规范动作标准及改善生产线作业绩效的重要方法。以某公司废气涡轮增压器装配二线操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动作分析对装配线所有工序操作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细微动作分析,对摄像视频进行作业时间分析并结合秒表测定法测定各个工序的作业时间,然后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作业动作进行优化,使用MOD法预测标准作业动作时间,得到适用于该装配线上操作人员的最合理、最有效、最省时、最经济的标准动作体系和标准作业时间,提高了整条线的作业效率与质量。
1-6

基于双目视觉的集装箱自动识别定位系统的设计

摘要:针对集装箱装卸过程中存在的耗时长、过程复杂和定位不精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识别定位原理的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系统使用COMS高清摄像机代替人眼采集目标集装箱图像,采用ARM处理器运行算法程序,计算出目标集装箱通三维坐标信息。通过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靠适用,所计算测量集装箱位置坐标误差在1%以内,满足自动识别定位要求,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7-10

多级齿轮传动系统的空间最佳布局方案设计

摘要:分析多级圆柱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提出分步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分步优化数学模型,基于MATLAB编制了设计程序,获得了多级齿轮传动系统主要设计参数的最优值和各个传动零件的空间最佳布局方案,并实现了方案的可视化。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和可靠的,对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帮助明显,是解决该类工程问题的便捷工具。
11-14

行星锥齿轮无级变速机构的调速机理及效率计算研究

摘要:针对环锥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中存在摩擦功耗大、效率低的缺点,在其主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用锥齿轮传动代替其中的摩擦轮传动,在分析了新型行星锥齿轮无级变速机构的结构特点、运动学关系、调速机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其传动比计算公式。利用啮合功率法导出行星锥齿轮无级变速传动的啮合效率方程,并结合其它功率损失得出该无级变速机构的总传动效率方程,结合实例计算出其理论效率,通过对比得出行星锥齿轮机构比原环锥行星式无级变速机构具有更好的调速性能和更高的传动效率。
15-18

我国首台中子织构衍射仪完成织构测量

摘要:近日,我国首台利用中子散射研究材料织构的实验平台——中子织构衍射仪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首次完成锆合金及变压器用硅钢织构测量,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中子散射技术在工业材料织构研究中的应用。谱仪负责人李眉娟博士认为,这为国内材料织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实验手段,并且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8-18

涡轮分子泵轴系的临界转速分析

摘要:涡轮分子泵是一种工作在一阶临界转速之上的精密高速旋转机械,在设计时需要避开其临界转速。以有限元软件SolidWorks Simulation为依托,结合传递矩阵理论的简化思想,对涡轮分子泵轴系进行模态分析,并寻找其临界转速与设计工作转速冲突的最优解决方案。同时,对涡轮动叶片组的有限元简化方式进行了探讨。
19-22

基于工业数字模型的数据共享分析

摘要:随着CAD软件的发展,产生了名目繁多的工业模型格式,给转换各种工业模型造成了很大困惑和麻烦。主要通过阐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产生的两大类模型的形成原理和需求分析,从虚拟制作的角度分析各种格式下工业数字模型的优劣,研讨工业数字模型的数据共享分析的方法论,解决从工业模型到展示表现类模型的转换,利用前期设计师制作的工业三维模型为后续的3D动画和虚拟仿真项目制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更为大数据量模型虚拟仿真项目提供了保障。
23-28

螺旋轴的校核及其有限元分析

摘要:螺旋轴是螺旋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和挠度能否满足要求,对生产效率和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工况,对螺旋轴进行了强度校核;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拟,从应力和变形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两种结果均满足了实际工况的需求,为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32-34

DK-20连杆精密级锻造工艺的应用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工艺锻造连杆的主要质量问题,从改进工艺方案、优化模具设计与制作、控制生产操作过程的标准化作业等方面着手,采用预锻加终锻、热态平面精压两项修整措施对制件的厚度尺寸进行了精确控制;通过控制制坯尺寸来调节产品终锻成型时的变形抗力,利用变形抗力的变化解决了模锻中心、模膛中心、模块中心三心不重合给锻造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先进的加热手段,减少氧化的加热方法及合理的工艺、工序设计保障了制件的表面质量;通过对操作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控制增强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一系列的改进较好的解决了用普通蒸汽-空气模锻锤生产锻件时锻件表面质量差、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锻件尺寸精度等级低等质量难题。
39-43
机械杂志产品开发与设计

黄桃破瓣挖核组合机构装置的结构设计

摘要:黄桃罐头是水果罐头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黄桃罐头在加工时要经过黄桃上料→人工摆正→破瓣挖核→瓣核分离等多道工序,有很多不足之处。以KW8-03切削式桃子自动破瓣挖核机为研究对象,对以往黄桃罐头加工方式进行改进,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在分析破瓣挖核机总体结构组成的基础上,讨论了切削式桃子破瓣挖核机自动破瓣、挖核和瓣、核自动分离的工作原理与加工工艺过程,完成了该机器装置各主要传动机构装置的结构设计。
47-50

基于生命周期的城市公交站台设计思考

摘要: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公交站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设施,与环境和资源密切相关。对城市公交站台进行了调研和现状分析,旨在探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交站台设计方法。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概念和策略,提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城市公交站台设计思考,从功能方面进行可持续性设计探讨,提出了公交站台的尺寸思考建议;对材料选择原则进行了探讨,从节约资源和环保角度考虑选择相应材料;提出了可拆卸结构设计构思;同时在能源供应方面提出了绿色能源的应用。本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探讨城市公交站台的生命周期设计策略,希望以此推动城市公交站台的绿色设计,设计出更加安全、舒适、美观和环保的城市公交站台。
51-54

MPV一体化立柱内饰结构设计

摘要:介绍了MPV高低配车型内饰板差异,着重说明了高低配车型立柱内饰的结构设计。其中,高配车型立柱内饰采用全包覆,利用顶棚和饰板的搭接配合装饰立柱钣金,低配车型立柱内饰采用半包覆,仅利用饰板遮挡近地板部分的立柱钣金。通过不同结构的饰板共用同一立柱钣金来丰富内饰配置,拓展了同一车型的市场。
55-57
机械杂志机器人技术

管道缺陷超声波内检测机器人运动特性仿真

摘要:利用超声波测距进行管道内缺陷检测时,为了保证机器人的检测精度,需使其运行时始终与管道同轴。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关系,利用Pro/E、ADAMS进行机器人在不同弹簧刚度系数K和预紧力下的运动学仿真研究。通过分析机器人质心的位移、动能曲线、弹簧受力的变化情况,得出机器人在不同弹簧刚度K值和预紧力下的运动状态。仿真结果表明,在质心偏离管道轴线小于0.5 mm前提下,机器人弹簧刚度系数的取值为120 N/mm,机器人运行平稳且满足检测精度。
58-61

一种新型手把手示教型施釉机器人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陶瓷施釉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手把手示教型的施釉机器人,通过换档机构实现示教和工作两种模式的切换,减轻了示教过程的负担,提高了手把手示教的可操作性。采用PMAC运动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并根据其特点设计了软件和硬件系统,达到了施釉机器人的控制要求。
67-69
机械杂志测量与检测技术

CT机转盘轴承试验机测试系统设计

摘要:CT机转盘轴承是高端医疗设备的关键部件。为测试其在工作状态下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其稳定、可靠、安全的工作,从系统开发要求、数据采集与控制等方面介绍了CT机转盘轴承试验机测试系统的开发。完成了传感器选型、信号采集卡选型、信号调理电路和人机界面设计,实现了参数设定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的功能。通过报警系统、显示和其它直观化的辅助系统,可实时监测CT机轴承试验机的各项信号,实现对其实时监测。
70-73

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面部检测与定位

摘要:人脸检测是基于PERCLOS的疲劳驾驶检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将CCD摄像头得到的驾驶员人脸图像映射到YCbCr颜色空间,创立一个基于肤色的二维高斯数学模型。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法对人脸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将得到的二值化人脸图像进行形态学分析。最后通过面部特征对连通域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人脸的检测并框定。
74-76

发电机故障监测探测器研制

摘要:发电机故障监测方法众多,而发电机内部过热监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能实现故障早期报警、避免故障扩大等优点,而且快速与全面,其核心部件是进口离子室探测器。在探测器国产化设计中解决了进口产品在密封结构、电极耐压气密贯穿管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给出了探测器输出信号与温度、压力、流量的关系。研制的探测器已经在电站实际应用,稳定运行,其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与国外探测器相比,输出电极耐压气密贯穿管的设计具有创新性。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