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高科技产业、创新论坛、管理科学、人才培养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陕西高校科研管理协会;西安科技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312
  • 国内刊号:61-1414/N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1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1
  • 综合影响因子:0.193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创新论坛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铁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绩效研究——以BIM技术创新为例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技术创新绩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的地铁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绩效分析模型。以BIM技术应用为例,在系统分析地铁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实施因素、干预因素、中介因素和控制因素等方面选择了13个变量。利用专家先验知识的临时因果关系图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贝叶斯信念网络的系统结构。通过结构性问卷调查来获取相关数据,采用NETICA软件拟合样本数据,得到贝叶斯网络模型各个节点间的条件概率分布。该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一定程度地实现对地铁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绩效的定量分析,与工程实际情况对比具有较好的符合性。
108-115

基于知识复用的区域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摘要:知识资源是区域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类资源,如何提高知识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支持区域创新的知识复用模式,将知识通过模块化实现重组和复用。研究知识库组织结构,依据创新知识的五个层次和功能-行为-结构模型将知识库设计成三层的结构。研究基于案例推理的知识匹配算法,通过相似度比较得到合适的实例。最后将这种复用思想运用于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设计区域创新平台体系结构、用于知识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以及基于知识库的在线智能设计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区域创新的效率。
116-120

新创小微企业模仿创新的起点选择机制在博弈分析视角下的研究

摘要:小微企业是刺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主要部分,在此过程中它的模仿创新模式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根据模仿创新的起点将模仿创新模式划分为首次模仿创新和二次模仿创新,并给予定义,发现造成新创小微企业创新模式的起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价不同;再根据博弈理论,对新创小微企业的模仿创新的起点选择进行探索,发现首次模仿创新成功的概率、首次模仿创新的起点到终点的潜在利润、二次模仿创新对首次模仿创新操作流程的支付费用是影响起点选择的关键性因素。
121-124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科研管理

基于逻辑模型和回报模型的医学科技计划绩效评估框架构建

摘要:医学科技计划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科技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公共财产支出的重要领域,而且其产出和成效关乎公众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与市民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和公众有较强的问责要求。因此,适时的开展绩效评估,是及时向政府和公众展示成效、完善问责、保障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根据医学科技计划的特点,运用逻辑模型和回报模型,构建医学科技计划绩效评估框架。形成了8大评估维度,21个具体的评估问题。绩效形成机理分析是评估框架构建的基础;医学科技计划,其面向的疾病领域和处于的医学诊疗阶段不同,则其具体的评价指标也不相同,采用基于证据的绩效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131-137

一种基于AHP新型高校科研绩效模型构建

摘要:随着国内高校的发展,科研成为与教学同等重要的工作。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对科研的绩效考核变得重要,每个高校的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只重视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产出,而忽略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生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此针对目前科研绩效指标体系的不均衡性,构建了一种以科研项目、科研产出、科研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科研成果转换、科研效益与科学研究目的相结合的科研绩效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大小,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为高校的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提供帮助和参考。合理的、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高校科研发展。
138-141

校级社科项目运行管理制度优化与创新研究

摘要:校级社科项目的设立解决了开展科学研究前期工作的资金问题,带有"育苗"的性质,能够确保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环,然而,学界对农业高校校级社科项目管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项目为例,借鉴成熟的社科项目管理经验,着眼于该校校级社科项目运行管理实际,立足比较与完善的视角,通过剖析校级社科项目运行管理制度项目设立、申报和管理等阶段的实际,发现校级社科项目存在项目类型单一、执行期短和管理环节缺失等问题。从优化与完善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包括丰富项目类型,促进校级社科项目功能的发挥;完善运行机制,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关键环节考核推动项目运行;规范申报机制,提升校级社科项目管理水平。
142-146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管理科学

创新与经济发展——美国钢工业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研究

摘要:根据19世纪美国以卡内基所经营企业为代表的钢铁企业,及钢工业整体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资料,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钢工业技术进步和行业运营制度创新对美国工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供给工业发展基础材料的钢工业的技术进步,及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与合理化运营,大幅降低了钢材料价格,多元化发展了钢的应用范围,革命性地促进了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整体上推进了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展现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此研究可以获取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发和殷鉴。
154-157

效率测度与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研究综述

摘要:技术效率已成为衡量服务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发展规律,对实现服务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梳理和总结了与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相关的效率测度理论基础,包括前期研究和经典文献。然后,在效率测度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增长、增长的收敛性以及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还对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加以总结。文章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一是研究内容较狭窄;二是研究问题的深度不够,多数仍停留在技术效率的现状、测算层面;三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文章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并明确方向,有助于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并拓展研究领域。
158-165

企业外部创新源研究

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外部创新源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创新的产生过程,合理地组织其创新活动,本研究针对企业的外部创新源进行综合研究。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来源的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Hippel对外部创新源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外部创新源的基本框架,确定了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这三个外部创新源,并以此为依据对外部创新源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提出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可能拥有企业内部研发人员所没有的知识、资源和创新能力,可以成为企业重要的创新合作伙伴,并指出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重视外部创新源,合理发展与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的关系,帮助企业获取大量的创意或创新技术,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能力。
166-170

陕西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西安六所高校为例

摘要: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及访谈,理清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志愿行动类型单一、专业性行动较少、缺乏深远的社会意义,以及志愿组织自身结构松散、管理效率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等问题。首先政府增加物质投入、高校将志愿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等方面丰富活动类型、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其次从提高志愿组织内部人员专业素质、精心规划和安排志愿活动、建立大学生志愿组织规范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志愿组织专业化管理的能力,有效解决志愿精神培育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高校在实际的志愿精神培养工作中更具方向性与可操作性,进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路。
171-174

镁合金产业国际合作网络结构演化机制分析

摘要:以Science Direct为数据来源,以镁合金产业国际合作为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将合作数据分割为若干个"静态瞬间",获得2001到2010年间各年份镁合金产业国际合作网络图。对比合作网络的网络特征参数获得演化特征,2001—2010年间,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密集、不均匀的趋势,2004年以后,国际合作网络形成了核心-边缘结构,网络节点实质性增长,国际合作网络密集化,平均路径长度缩短;对优先连接机制和地理邻近性连接机制进行回归分析,基于国际合作的二分变量特征,运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先连接机制和地理临近性连接机制均作用于合作网络的形成,但是,优先连接机制的作用显著大于地理临近性机制,优先连接机制是核心-边缘结构形成的驱动力。
175-180

西部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与对策

摘要: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部分先进制造业对消费者的服务满意度越来越高,而中西部部分制造业企业对电子商务还处于观望阶段。为研究西部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和对策,进一步为承接东部先进制造业转移创造机会;文章总结先进制造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风险和对策,以为西部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支持。通过研究,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升级路径包括:一是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网站建设与运营阶段,二是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阶段,三是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发展阶段;先进制造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包括:规划优先、人才为本、构建网络营销体系、重视安全和信用、业务柔性化、加强数据挖掘;同时,还要注意制造业电子商务升级风险防范。西部制造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有利于承接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也有利于西部经济结构调整。
181-184

泛函分析中的管理思维

摘要:目的在于引入泛函分析的思想,拓展其在管理学科领域的运用。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被抽象成复杂的数学模型,传统管理科学领域所常用的定量分析工具如运筹学等已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泛函分析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可以用来对某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建模,运用更加纯粹的代数几何方法进行求解。采用了实证的方法,选取了几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尝试运用泛函分析中诸如距离空间、线性算子、对偶等概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运用泛函分析的方法确实能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建模,为日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对于泛函分析的运用不应当局限于理工类学科,其某些成果同样可以应用于管理科学领域,今后应当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85-189

江苏集聚科技资源的经验及对西部省份的启示

摘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科技资源集聚程度相较于沿海发达地区,也有较大差距。江苏是我国科技资源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吸引科技资源集聚的主要做法值得西部省份参考借鉴。以江苏省科技资源集聚的现状为参考范本,选取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与其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之间在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组织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前瞻的科技发展战略、集成式的研发模式、科学的激励机制、高效的科技服务能力是江苏集聚科技资源的主要手段,为此,文章从创新载体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政策文件支撑、科技创新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西部省份集聚科技资源的对策建议。
190-194

零售商双渠道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摘要:考虑零售商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假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研究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收益状况,得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设计了零售商销售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的契约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然后给出契约参数的合理范围,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分析其有效性。
200-204
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综合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人文理念

摘要: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文章以城镇化发展中应遵循人文理念为研究目的,针对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理念偏颇,指出人文理念的内涵为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安全健康、节约高效;以人为本、安享生活。同时,运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人文理念的内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刻意压低。城镇化发展应倡导天人合一,要"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终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人文理念应是城镇化的发展应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205-209

陕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满足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发挥着决定作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然而目前陕西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落后于经济规模的发展,层次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适切性较薄弱,空间分布与经济布局不甚匹配,此外发展特色不足,制约了陕西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陕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具体包括:加大教育投入,促进陕西职业教育规模的适度扩张;优化教育布局,按照功能区域和产业分布规划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围绕陕西特色,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
210-213

TRIZ理论的科普化

摘要:TRIZ理论是创新方法中最为系统、完整、有效的方法。在现行的TRIZ理论应用推广中多以企业为主体,对于中小学、大学、社会群体没有相关的导入机构、教材、师资等,而这些群体是全社会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未来创新的主体。此文从创新方法科普化的需求出发,从促进TRIZ理论的传播与普及、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加快创新进程三个方面阐述了TRIZ理论科普化的重要意义。并在经典TRIZ理论的基础上,将原有庞杂的体系进行简化,形成一套入门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明确的应用体系。最后分析了我国在TRIZ理论的科普宣传与普及培训体系、科普力量、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科普体系建设、TRIZ科普进校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