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与综述
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遗传研究进展1-7

摘要:水稻产量性状是各个产量相关数量性状的复杂综合体,包括单株穗数、单穗粒数、粒质量,甚至抽穗期、株高等,这些数量性状之间对产量的贡献存在着互作的关系。21世纪初,水稻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完成之前或初期,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效应及互作关系的研究上。之后,随着籼粳水稻全基因组序列的相继公布、高通量重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对功能基因单倍型的等位基因型分析日趋成熟,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及其等位基因的研究也日趋白热化。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已克隆的一些产量相关QTL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为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改良水稻单产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8-11

摘要:随着研究手段和设备仪器的飞速发展,对于植物化感作用研究逐步从表观观察转入深层次的机理探索。从化感物质对抗氧化酶系统及细胞膜透性、水分和营养物质吸收、植物中的激素、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以及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表达等6个方面的影响来阐述植物化感作用的分子机理,并阐述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在化感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化感作用机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秤锤树属(Sinojackia Hu)植物研究进展11-15

摘要:秤锤树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全属片段化分布于我国北亚热带各省(区)。本文从系统进化和演化、地理分布、细胞学、孢粉学、快繁技术、化学成分及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对本属植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调控CD163基因表达的miRNA鉴定及其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分析16-19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大、控制难的猪传染性疾病。PRRSV必须通过特异性受体诱导才能入侵宿主细胞,而CD163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受体。在获得靶向作用CD163基因miRNA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miR-181c、miR-4262可极显著抑制细胞内CD163 mRNA的表达(P〈0.01);且在Marc-145细胞中证实miR-181c、miR-23b、miR-4262均具有极显著抑制PRRSV增殖的功能(P〈0.01),其中miR-4262抑制效果最佳。3个miRNA抗PRRSV增殖的分子机制比较复杂,miR-181c、miR-4262可通过靶向抑制受体CD163发挥抗PRRSV增殖作用,而miR-23b是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并首次发现miR-4262具有抑制PRRSV增殖的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产反式-4-羟脯氨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优化19-23

摘要:反式-4-羟脯氨酸为手性亚氨基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化工、畜牧领域的生产原料。通过以下工作构建了1株能够高效表达反式-4-脯氨酸羟化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1)使用JCAT软件优化反式-4-脯氨酸羟化酶的编码区基因序列,改变141个碱基(替换了138个同义密码子),使其CAI指数由0.396 5优化至0.927 7,C/G由73.626 3%优化至59.706 9%,优化mRNA延伸效率;(2)优化非编码区序列,选择色氨酸启动子并进行简化,使RBS区包含SD序列,在RBS区前添加g10-L翻译增强子,使用RNAstructure软件优化起始区序列的二级结构,增强mRNA的起始效率;(3)构建重组大肠杆菌DH5α/pUC-19-pH,优化宿主及质粒载体,最终得到的重组菌DH5α/pUC-19-pH比酶活达到0.010 8 U/mg。

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分析24-27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青海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进行酯酶同工酶(EST)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鹅观草属10个种质的酯酶同工酶谱带共有9条,形成4个区域(A、B、C、D),其中Rf值为0.198、0.469、0.630的这3条酶带为共有带,其余则为各份材料的特征带;各种质材料间的酯酶同工酶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说明鹅观草属10个种质不同种及部分种的不同居群在遗传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聚类分析表明,鹅观草属10个野生种质资源可聚为3个类群。

广陈皮DNA提取优化及茶枝柑的ISSR分子鉴别27-31

摘要:为提取优化广陈皮基因组DNA,同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别茶枝柑及其近缘种。对比4种提取方法后择优提取广陈皮DNA;采用正交优化茶枝柑ISSR-PCR反应体系,筛选100条ISSR通用引物及其退火温度,从而对茶枝柑及近缘种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对比c CTAB法提取陈皮组基因DNA产率较试剂盒法提高了10倍,且电泳检测条带清晰明亮,可为后续分子研究提供基础;通过筛选100条ISSR通用引物,最终筛选出10条适合茶枝柑及近缘种的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获得13种植物聚类分析图。因此可知,c CTAB法适合陈皮基因组DNA的提取,并可为其他果皮类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提供参考;ISSR适合茶枝柑及近缘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可作为其有效分子鉴别手段。

凉粉草DNA条形码通用序列的筛选及其混伪品分子鉴定32-35

摘要:提取凉粉草基因组总DNA,使用通用引物扩增核基因ITS1、ITS2序列和叶绿体psbA-trnH、rbcL、matK序列并进行测序,使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对完整序列进行拼接并对其进行比对,使用MEGA 7.0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matK序列扩增成功率低;ITS1序列存在单一变异位点且测序成功率低;ITS2、rbcL和psbA-trnH等3个序列无变异位点,序列扩增成功率、测序成功率高,序列长度在233~671 bp,从系统聚类树上得出ITS2序列可以将凉粉草与其他3种混伪品区分开,而rbcL和psbA-trnH序列在区分时存在一定的混淆。ITS2序列可以考虑作为鉴别凉粉草的优选序列。

国内外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35-38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19份国内外苜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对RAPD引物在供试苜蓿材料中共获得有效扩增位点5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5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04%。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分别为1.48个、0.29、0.44和0.33。供试苜蓿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039~0.922之间,平均为0.494。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供试苜蓿种质可被划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群包括的苜蓿种质数最多,达到16个,占所有供试苜蓿种质数的84.21%。研究结果将为供试苜蓿种质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基于ITS+matK序列探讨部分藤黄属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39-42

摘要:对14个藤黄属物种26份样品的ITS和matK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应用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与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NJ)系统树分析法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其种间亲缘关系。结果发现,所有藤黄属样品分为四大支且能明显分开,显示出该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物种能够分开,表明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的进化方向。木竹子和菲岛福木在我国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TS+matK序列分析可作为藤黄属植物亲缘关系鉴定的手段。

小鼠睾丸、肌肉和心脏Ldhc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43-45

摘要:Ldhc基因仅在哺乳动物成熟的睾丸和精子中表达,并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普遍存在剪接体现象,但是Ldhc基因在肌肉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睾丸中该基因的表达丰度比较尚不清楚。因此,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首先检测小鼠肌肉和心脏组织中Ldhc基因的表达类型,然后采用荧光定量和Western Blot比较分析3个组织中Ldh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在小鼠肌肉和心脏组织中未检测到c DNA全长,却发现2种Ldhc剪接体,参照小鼠Ldhc基因结构分析了选择性剪接体的结构;剪接体1包含完整酶的NAD+结合结构域和酶的活性中心,有可能表达蛋白;剪接体2缺失第4、7外显子。对小鼠肌肉、心脏和睾丸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Ldhc剪接体的表达。荧光定量检测发现,Ldhc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肌肉和心脏组织,而Western Blot仅在睾丸组织中检测到LDHC4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小鼠Ldhc基因的选择性剪接机制也存在于肌肉和心脏组织中,推测可能是调控该基因在肌肉和心脏组织中沉寂的方式之一。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大粒型水稻材料千粒质量的QTL检测46-49

摘要:为挖掘控制水稻千粒质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同时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育种材料,利用大粒型水稻材料lg1与常规籼稻品种9311构建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以LOD值2.5为阀值,对水稻千粒质量QTL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F2代群体中千粒质量性状呈连续变异的单峰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千粒质量QTLs 5个,分布于第2、5、9号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65~11.77之间,表型贡献率变异范围为4.62%~52.78%,其中表型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s共有3个;除q TGW-2-1等位基因来源于9311外,其余4个QTLs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大粒材料lg1。定位的QTLs所在区间均有相关QTLs或基因被报道,是否为等位基因则需进一步试验验证。研究结果为大粒材料lg1千粒质量QTLs的精细定位及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水稻陈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49-53

摘要:为探明过氧化氢引发对水稻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贮藏2年的水稻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的H2O2(0.01、0.10、0.50、1.00、2.00、5.00 mmol/L)进行浸种处理对水稻陈种子萌发情况、电解质外渗率、根系活力、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2.00 mmol/L H2O2引发处理可促进水稻陈种子萌发,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表现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根和芽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降低。5.0 mmol/L的H2O2浸种后,种子活力、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SOD、CAT、POD的活性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可见适宜浓度的H2O2处理可以提高老化水稻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5 mmol/L H2O2效果最好。

超氧阴离子调节水稻幼苗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54-57

摘要:用DR5-GUS转基因水稻分析O2^-·对水稻幼苗叶鞘节处不定根原基形成、生长素分布及生长素和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DDC(SOD抑制剂)处理加快了水稻幼苗叶鞘节处不定根原基的形成、生长和生长素在不定根根尖的积累,相反,Tiron(O2^-·清除剂)处理则延缓了这一过程。DDC、Tiron处理条件下,水稻幼苗叶鞘节处分别有15个生长素基因(如OsYUCCA5、OsPIN9、OsARF2和OsIAA17等)和13个细胞周期基因(如Oryza;CycD4;1、Oryza;CycT1;3、Oryza;CDKC;3和Oryza;CDKF;1等)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揭示O2^-·可能通过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而调控水稻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结果说明,O2^-·对水稻不定根形成的调节与其影响某些生长素和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育秧基质与土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光合生理的影响57-59

摘要:为研究育秧基质与土不同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100%基质、75%基质+25%土壤、50%基质+50%土壤、25%基质+75%土壤、100%土壤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秧苗素质,并从生理角度和光合作用层面进行了秧苗健壮程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5%基质+25%土壤处理秧苗素质最佳,其成秧率、叶龄、叶宽、株高、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秧苗综合生理指标及光合作用功能也表现为75%基质+25%土壤处理优于其他处理。

不同灌水量对拔节孕穗期水稻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60-63

摘要: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3个不同处理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水稻叶片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淹灌处理下的水稻叶温比湿润灌溉处理平均低0.4~0.7℃;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范围在800~1 800μmol/(m^2·s)时,淹灌处理下的水稻叶片平均气孔导度比湿润灌溉处理大0.123~0.183 mol/(m^2·s),叶片水分利用率高0.24 g/kg;每天10:00之后淹灌的水分利用率始终高于湿润灌溉处理;与湿润灌溉处理相比,淹灌处理的水稻不仅叶片水分利用率较高,而且最终产量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其水稻增产率达5.89%~13.97%。

优质化学杀雄两系杂交油菜“宁杂1838”的选育64-66

摘要:宁杂1838属甘蓝型油菜中晚熟品种类型,选自096030×096033组合。株高168.50 cm,分枝点较高,一次分枝8个。单株角果数333.50个,每角种子数22.90粒,千粒质量4.10 g;芥酸含量0.60%,硫苷含量24.13μmol/g,含油量44.28%。国家油菜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 091.80 kg/hm^2,比对照增产5.73%;生产试验结果,宁杂1838比对照增产10.30%。该品种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极强。

油菜塑盘育苗机插的生产优势及配套栽培技术66-68

摘要:油菜塑盘育苗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茬口适应性强、省工节本、机械收获适应性好、技术应用投入少等技术优势。介绍了油菜塑盘育苗和机械化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机械化栽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生产上应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