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与综述
探地雷达在监测地表土壤水分中的研究进展1-6

摘要: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监测中小尺度或田块尺度地表土壤含水量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介绍探地雷达测量地表土壤含水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总结探地雷达在地表土壤含水量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地面波法和地表反射系数法。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每种方法的特点,讨论每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以及测量的代表深度。最后,对探地雷达在地表土壤含水量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6-11

摘要:低温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严重时还会导致植物死亡。因此,研究植物抗寒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内外植物抗寒性研究现状对低温胁迫对植物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抗寒相关基因的研究、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抗寒性的调控作用以及植物抗寒性鉴定方法进行综述,并提出植物抗寒性的研究重点及应重视的研究对象,旨在为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遥感反演植被叶面积指数的不确定性来源综述12-19

摘要:叶面积指数(LAI)是表征冠层结构的关键参数,影响植被光台、呼吸、蕉腾、降水截留、能量交换等诸多生态过程。目前利用不同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反演方法,已经生成了多种全球LAI产品。然而,遥感反演LAI存在着主要由输入数据和反演算法引起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征和大气校正、土地覆盖分类、数据时空分辨率等方面论述了LAI反演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从经验或半经验模型、物理模型以及模型对植被集聚效应方面论述了LAI反演模型的不确定性;最后总结了评价遥感反演IJAI不确定性的方法,以及控制、减少不确定性的新途径。

中华绒螯蟹蟹种性早熟研究进展19-23

摘要:中华绒螯蟹1龄蟹种性早熟问题始终是困扰河蟹产业的顽疾,概述了1龄蟹种性早熟的判别、形成原因、内分泌调控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对单一诱因和多诱因复合作用的深层发生机制研究及性早熟蟹种与正常发育蟹种分子生物学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马铃薯糖转运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24-27

摘要:利用BLASTp程序在马铃薯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4个潜在的马铃薯糖转运子,分别属于7个糖类转运蛋白家族,分析这54个马铃薯糖转运子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发育阶段、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刺激下的表达水平与特性。该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马铃薯糖转运子的了解,可为发现能提高马铃薯经济性的新基因奠定基础。

蓖麻RcSCP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27-30

摘要:植物的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s,简称SCP)是一类属于邶水解酶家族的蛋白酶,在许多生化途径(包括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催化酰基转移、除草剂共轭、种子萌发相关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丝氨酸羧肽酶基因是植物的一种抗逆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抗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蓖麻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用途广泛。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方法克隆蓖麻RcSCP基因的3’端、5’端片段,最后设计全长引物获得蓖麻RcSCP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丝氨酸羧肽酶蛋白基因的eDNA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为1377bp,推测它可编码458个氨基酸;蓖麻RcSCP蛋白含有丝氨酸羧肽酶蛋白家族保守区,预测它定位于细胞质中。

转基因作物中常见晚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31-34

摘要:建立基于常见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是开展转基因生物监测与检测活动的技术支撑,胁基因作为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外源基因,已成为转基因产品筛选检测的重要靶标。依据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6种成基因(crylF、c,ylC、crylle、cry34Ab、cry35Ab、vip3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并经过特异性、灵敏度等一系列测试,建立上述6种&基因的定性PCB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应用这些方法均可从含有相应胁基因的样品中正确检测出预期转基因成分,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10%。上述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转基因作物中常见肪基因的筛选检测。

亚洲百合不定芽的诱导及再生植株的建立35-38

摘要:以哑洲百合鳞茎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其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增殖以及生根进行研究,以期建立该种亚洲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亚洲百合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其出芽率为83.33%,最适宜诱导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其增殖率为92.75%,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2mg/L,其生根率为92.86%。试验结果可为亚洲百合生产扩繁、脱毒复壮、基因转化等工作提供参考。

农杆菌介导FaCBL1基因转化红颜草莓的研究39-42

摘要:为了建立草莓品种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pe)的高效稳定转基因体系,以草莓红颜组培苗的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对影响基因的因子进行优化,获得稳定高效的转基因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液D600nm=0.4、侵染时间20min、培养3d后草莓抗性芽诱导率较高。用350mg/L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简称Cb)作为抑菌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农杆菌而不伤害草莓叶片;用20mg/L卡那霉素(kanamycin,简称Kan)作为筛选抗生素能够尽可能多的去除非抗性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草莓FaCBL1基因已经成功转入草莓基因组中。

荆半夏叶柄一步成苗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42-44

摘要:以竹叶型荆半夏叶柄为外植体,研究6-BA、2,4-D对半夏一步成苗的影响,以及多效唑(PP333)、茉莉酸甲酯(MJ)、蔗糖对块茎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6-BA浓度有利于叶柄诱导率和平均每个叶柄形成块茎数提高,添加低浓度2,4-D有助于提高平均每个叶柄形成块茎数;单因素试验表明,添加多效唑和茉莉酸甲酯、增加蔗糖浓度均能增加块茎直径;正交试验表明,4个因素对半夏块茎直径的影响顺序为6-BA浓度、蔗糖浓度、茉莉酸甲酯浓度、多效唑浓度。综合考虑,荆半夏一步成苗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2.0mg/L6-BA+0.1mg/L2,4-D+0.5mg/LPPⅧ+2.0ixmol/LMJ+60g/L蔗糖。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研究45-47

摘要:为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转化的影响因素,以2个小麦品种石4185、科麦一号的成熟胚为转化受体材料,分别以GV3101、EHA105、LBA4404等3种农杆菌菌株(含有pCAMBIA1380双元载体)为供体材料进行转化,主要检测成熟胚愈伤组织β-葡萄糖苷酸酶(GUS)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转化体系的反应各不相同,菌株、受体的基因型以及外植体的继代时间和生理状态等均对转化效率有很大的影响。GV3101的侵染转化效果优于另外2个菌株,石4185成熟胚愈伤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比科麦一号要高。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小麦成熟胚愈伤的转化效果。通过对转化体系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农杆菌介导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效率。

水肥耦合对春小麦叶片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48-52

摘要:为明确水肥条件与春小麦生产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置不同梯度的水肥耦合模式[灌水:W1,4500m^3/hm^2。;W2,6000m^3/hm^2;W3,7500m^3/hm^2。施氮(尿素):N1,450kg/hm^2;N2,600kg/hm^2;N3,750kg/hm^2],分析了水肥耦合对春小麦叶片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水肥耦合对春小麦叶片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当水肥交互作用时,总体表现为水分处理的影响要高于氮素处理的影响。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W3(充足水分)〉W2(适宜水分)〉W1(自然降水);成熟期春小麦生长特性各指标总体表现为W3〉W2〉W1;相同的水分处理时,春小麦植株属性各指标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的氮素浓度处理时,春小麦植株属性各指标随着水分处理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春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总体表现为W3〉W2〉W1;而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总体表现为W1〉W2〉W3;水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水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水分×氮肥对穗数、穗粒数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处理组合的籽粒产量以W2N2的组合最高,说明供水量与施肥量之间有一个平衡系数,为充分发挥春小麦的产量潜力,最佳的管理措施是水肥相互配合。本研究中W2N2水肥组合应为春小麦高产高效的运筹模式。

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52-55

摘要:以浚单20为供试材料,探索不同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d,生育期缩短0.35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高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粗则逐渐减少,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播期每推迟1d,产量减少0.7%~1.7%,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百粒质量、穗粒数、穗长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抽雄期至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全生育期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抽雄期至成熟期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灌浆,结果产量越高;全生育期积温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低钾胁迫对不同耐性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转移与分配的影响56-59

摘要:选用典型低钾耐性品种和低钾敏感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钾处理,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测定根、茎、叶和荚的干质量,应用Logistic方程模拟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特征,调查花后光合产物的转移,研究不同低钾耐性大豆干物质在不同器官的积累与分配。研究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降低了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但耐性品种速率降低少;低钾胁迫降低了花期之后干物质的积累,低钾敏感品种降低更多,并具有较低的干物质转移效率;低钾胁迫下,耐性品种在营养生长阶段将更多干物质集中于叶,生殖生长阶段集中于荚,敏感性品种营养生殖阶段将较多干物质集中于根系,后期根系、叶片干质量/植株干质量显著下降,叶片和根系出现明显早衰,提前丧失功能导致产量明显下降。

干旱胁迫下烯效唑拌种对芸豆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59-61

摘要:为探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烯效唑拌种对芸豆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奶花芸豆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拌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用烯效唑拌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除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等均随拌种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烯效唑拌种浓度较高时,以上各指标均产生与中低浓度相反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烯效唑能够增强奶花芸豆的抗逆能力。

转砂藓RcMYB基因烟草的抗旱生理指标测定62-63

摘要:以转RcMYB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为试验材料,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叶片的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比较外源RcMYB基因表达对转基因烟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转基因烟草的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一直低于对照组野生型烟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并且一直高于对照组野生型烟草;复水之后,转基因烟草较野生型烟草更快恢复原有状态。结果表明,砂藓RcMYB基因在烟草的成功表达,使转基因烟草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较野生型烟草具有更强的抗旱性。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64-69

摘要: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本土天敌昆虫,现须人工促繁开发利用薇甘菊颈盲蝽持续控制薇甘菊,对其基础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云南省瑞丽市薇甘菊重要天敌昆虫颈盲蝽(Paehypehissp.)的生物学习性、生活史和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若虫的龄期划分。通过室内饲养颈盲蝽若虫并结合其头宽值频次和形态特征,将颈盲蝽若虫分为5龄,1~5龄若虫的头宽值分别为(0.36±0.04)、(0.50±0.04)、(0.65±0.03)、(0.87±0.04)、(1.03±0.04)mm,并详细描述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该虫在瑞丽地区1年发生3代,以卵的形式在薇甘菊叶柄及幼嫩茎秆皮层内越冬,具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确定薇甘菊颈盲蝽各世代的发生历期,并编制在瑞丽地区的生活史表,详细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习性和若虫的活动、取食以及蜕皮等习性。

苏州市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70-72

摘要:自2003年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首次发现橘小实蝇以来,后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对橘小实蝇在苏州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4代左右,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明显查见,8月中旬至9月上旬虫口密度增加迅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开始减少,12月基本查不见,全年以秋季危害最严重。加强预测预报,采用应用性诱防治为主的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橘小实蝇为害、保障苏州地区水果产业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