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与综述
农机合作社发展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1-4

摘要: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来,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根据国内外关于农机合作社的研究文献,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形式及功能、农机补贴、影响因素、发展绩效等对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植物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研究进展4-8

摘要:植物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SGS)一般是指种群内个体基因型在空间上的非随机分布,基因流受限是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最主要原因。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研究可以直接量化描述种群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辨识种群内亲缘个体的聚集分布特征、定位不同的基因型单元(基因斑块),并可进一步揭示种群内已发生的花粉、种子散布特征,以及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模式,判别花粉流与种子流可能的限制因子,并可及时预警种群生境破碎化的遗传效应,有助于理解种群生存力、适应潜力以及种群未来自然选择的方向,为自然种群管理及其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与理论分析依据。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植物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基因流、人为干扰、历史事件以及微生境选择作用等方面对种群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月季白粉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9-15

摘要:由白粉病病菌引起的白粉病害是全球切花月季生产的第一大病害,同时也是庭院月季和盆栽月季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月季生产上主要通过反复施用化学药剂来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这样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月季白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致病机制、防治措施、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以及抗病分子水平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不仅可为花卉的白粉病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为花卉的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核桃破壳及其装备研究进展16-19

摘要:破壳是核桃精深加工的首要环节,对提升核桃经济附加值及其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目前核桃破壳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国内外有关核桃破壳及其装备的研究成果,分析相关破壳装备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并指出核桃破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核桃破壳提出相应的建议。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西藏野生甜荞碳酸酐酶基因FsCA1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20-23

摘要:依据已公布的荞麦转录组测序信息,从Contig文库中获得了1个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简称CA)转录本,通过逆转录PCR(RT-PCR)扩增得到CA基因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sCA1基因全长1 233 bp,开放阅读框978 bp,编码325个氨基酸;分子量35.11 ku,等电点7.59;包含9个α-螺旋、6个β-折叠、多个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含有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具有β-类碳酸酐酶典型的2个氨基酸保守域。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出现在叶绿体中的可能性最大。利用同源建模法构建了FsCA1三维结构模型,表明甜荞CA与豌豆CA同型八聚体能很好地匹配,推测甜荞CA也是同型八聚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sCA1在荞麦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sCA1 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在茎中,在根中表达水平最低。

番鸭MC1R基因多态性与羽毛相关性分析24-27

摘要:为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简称MC1R)基因对番鸭羽色的影响,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番鸭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比较不同羽色番鸭群体遗传参数和基因型分布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番鸭MCIR基因编码区发现G274A、G279A、C485A突变,使第92处氨基酸由谷氨酸(E)变为赖氨酸(K),第162处的氨基酸由苏氨酸(T)变为天冬氨酸(N)。通过各个位点不同羽色番鸭群体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分析,同时结合不同群体问基因型分布卡方检测,发现在第279处的G—A突变中白羽番鸭仅有GG型,而其他3个携带大量黑羽的番鸭群体都以GA、AA型存在;同时全白番鸭与其他3个番鸭群体之间卡方值最大,推测此位点对番鸭的羽色影响较大。而从其他2个突变位点的数据分析推测,它们对番鸭的羽色几乎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开展番鸭羽色研究和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9鉴定及分析27-29

摘要:为了明确无毒基因AvrPi9在吉林省不同稻区的分布及变异情况,将PCR检测技术与接种鉴定技术相结合,分析2014年吉林、长春、通化、四平、延边、松原、白城、辽源等稻区的24株优势单孢菌株中无毒基因AvrPi9的情况。结果表明,24个优势稻瘟病菌株含无毒基因AvrPi9的比率较高,5个稻区的优势菌株100%含有无毒基因AvrPi9,松原稻区1株优势菌株PCR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9,但对Pi9单基因品系IRBL9-W仍有致病性,说明该菌株无毒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他PCR结果均与接种结果相一致。

提取枸杞棉蚜基因组DNA的9种方法比较30-34

摘要:为探讨适合枸杞棉蚜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采用9种方法提取枸杞棉蚜基因组DNA,并对每种方法提取的DNA样本质量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优化KAc法、STE精提法、Chelex粗提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盐析法均可从枸杞棉蚜中提取总DNA,浓度高且所制备出的DNA均可成功应用于mtDNA COⅠ基因扩增。STE粗提法、Chelex精提法、饱和NaCl法Ⅱ提取的枸杞棉蚜基因组DNA质量低,不能满足分析要求。改进SDS法及STE精提法所制备的DNA质量较佳、产量较高、实用性强,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枸杞棉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盐析法提取DNA,试剂成本低、毒性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枸杞棉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Chelex粗提法是一种快速的枸杞棉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大头典竹ISS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34-39

摘要:以大头典竹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筛选。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大头典竹的ISSR-PCR反应体系:20 μL反应液中含2.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1.25 U TaqDNA聚合酶,0.6 μmol/L引物,10 ng模板DNA,2 μL 10×Buffer,10.55 μL ddH2O。相应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 5 min;94 ℃ 变性45 s,54.5 ℃退火30 s,72 ℃延伸90 s,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4 ℃保存。应用建立的优化反应体系成功地筛选出1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稳定性、重现性、适用性,可较好地应用于大头典竹不同地理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莪术红外指纹图谱研究40-42

摘要:测定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指纹图谱进行鉴别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莪术的挥发油均有独特且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4个产地的莪术油的红外指纹图谱相互之间比较吻合,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广东与海南、广西与海南、云南与海南、广东与广西、广西与云南、广东与云南的莪术挥发油的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分别为73.4%、82.5%、74.1%、83.5%、84.0%、77.5%。共有峰率和变异蜂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准确地区别不同产地的莪术,利用该法可以有效地对多个莪术样品进行鉴别。

驴和马COL1A1基因比较分析42-44

摘要:驴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价值。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驴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特征,以期为阿胶原材料的鉴定或阿胶用驴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经分析发现驴COL1A1基因的氨基酸构成富含大量的甘氨酸和脯氨酸,而色氨酸含量很低。氨基酸序列开头的22个残基预测为该肽链的信号肽区域,COL1A1蛋白中存在大量的卷曲螺旋。驴和马该基因(剔除gap)mRNA序列间存在12处变异,氨基酸序列间只发现1处替换。提示在做原材料鉴定时,若以该基因为分子标记,应着重检测DNA间的差异。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鲜食玉米应用不同厚度PBSA降解膜效果研究45-48

摘要:共聚物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是当前一种较为理想的降解地膜材料,对4、6、8、10、12 μm 5种厚度PBSA降解膜在鲜食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解地膜厚度的增加,地膜降解时间不断延后,降解速率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渐增大。鲜食玉米收获时,4 μm地膜破损严重,降解基本完成;6、8 μm地膜降解现象明显;10、12 μm地膜出现降解现象,但并不明显。地膜厚度对0~50 cm土壤水温影响较小,但降解时间和降解程度对土壤水温具有明显影响。覆盖4、6 μm地膜处理在鲜食玉米生长后期,其土壤温度和水分明显低于覆盖8、10、12 μm地膜处理。5种处理中,覆盖4 μm地膜鲜食玉米产量最低,且穗长最短、秃尖最大、穗粗最细、行粒数最少、鲜百粒质量最低;覆盖6 μm地膜的鲜食玉米产量也较低,其秃尖长度、穗粗和百粒鲜质量3项产量性状指标均低于覆盖8、10、12 μm地膜处理;覆盖8、10、12 μm地膜处理间鲜食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地膜生产成本因素,鲜食玉米应用PBSA降解地膜的理想厚度为8 μm。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48-51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06-201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的47个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穗长〉行粒数〉穗粗〉穗位高〉千粒鲜质量〉穗行数,其中株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综合考虑对株高、穗长、行粒数的选择,使玉米株高适中、果穗较长、行粒数较多,从而提高鲜穗产量。

不同氮肥形式对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的影响52-56

摘要:比较同等氮素用量156 kg/hm^2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氮用量条件下,以树脂包膜尿素(CRF2)的玉米产量相对最高,其他处理玉米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50%尿素+50%包膜尿素(CRF3)〉普通尿素2次施用(CCF2)〉普通尿素1次性施用(CCF1)〉硫包膜尿素1次性施用(CRF1)。以树脂包膜尿素为最佳施氮方案,比较不同施氮方式的氮素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时0~30 cm土壤的铵态氮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CCF1〉CRF3〉CRF1〉CCF2〉CRF2、CCF2〉CCF1〉CRF2〉CRF3〉CRF1、CRF2〉CRF3〉CCF2〉CRF1〉CCF1、CRF2〉CRF3〉CRF1〉CCF2〉CCF1;0~30 cm土壤的硝态氮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CCF1〉CRF3〉CRF1〉CCF2〉CRF2、CCF2〉CCF1〉CRF2〉CRF1〉CRF3、CRF3〉CCF2〉CRF1≈CCF1〉CRF2、CCF2〉CRF1〉CRF3〉CCF1≈CRF2。

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对玉米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56-58

摘要:研究了超前去雄携带叶片数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试验品种郑单958,种植密度90000株/hm^2,当能摸到雄穗苞叶内穗苞时去雄,每2d隔1行去2行雄穗,雄穗完全抽出时停止,统计每个处理平均携带叶片数,设有3.2、2.8、2.6、1.6、0.5片叶5个处理,以不去雄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携带2.8片叶的处理,完熟期穗位叶SPAD值增加了16.7%;在灌浆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增加了5.2%;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5.6%,最大灌浆速率增加了6.0%,灌浆最大活跃期延长3.9d;穗干质量增加了25.4%,单株干质量增加了11.1%;百粒质量为32.32g,比对照增加了10.6%,产量为14879.10kg/hm^2,比对照增加了21.6%。

硒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59-61

摘要:采用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在抽雄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玉米籽粒硒含量、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与不施硒肥相比,叶面喷施30g/hm^2的硒肥时,产量可提高4.14%,喷施30g/hm^2硒肥和45g/hm^2硒肥处理的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施硒利于作物对锰元素的吸收,提高了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随着硒肥浓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中铅、镉和汞含量显著下降(P〈0.05)。

5个棉花品种对不同硒源硒的富集作用62-65

摘要:拟筛选富集硒能力强的棉花品种,探索硒源施用的合适浓度,为硒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以5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施用5种外源硒肥,每种硒源选用2个浓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棉花性状表现最充分的结铃盛期取功能叶测定叶片硒含量。结果表明,试验棉花品种中,GY5、鄂抗13、新陆早38能更好地利用外源硒。试验外源硒中,亚硒酸钠在棉花叶片中的富集极显著优于其他外源硒。鄂抗13-亚硒酸钠棉花叶片硒含量最大,为0.3227mg/kg,显著高于其他组。棉花叶片对不同浓度硒源的富集试验中,大多数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只有10mg/kg亚硒酸钠在棉花叶片中的富集效果最优。由结果可知,不同硒源、不同硒浓度在不同棉花品种叶片中的富集效应有一定的差异。

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对甲哌铸的生态响应及极端材料池的构建65-69

摘要:以96份棉花多基因型种群(MAGIC)后代株系为材料,研究花铃期喷甲哌锚对株系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鉴定和筛选出对甲哌锸响应的敏感材料和钝感材料,为培育稳定广适性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甲哌锚处理棉花的株高、果枝数、总果节、第5果枝长、第10果枝长、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与其对照相比,响应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衣分和皮棉产量的响应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株结铃数是决定皮棉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衣分与单铃质量次之。基于表型响应度数据的聚类分析将群体分为六大类,筛选构建2个极端材料池:敏感池(40份材料)和钝感池(43份材料)。表明棉花MAGIC群体对甲哌铃的生态响应存在差异,极端材料池的构建发掘了一些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