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与综述
国际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体系及经验借鉴1-4

摘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与开发是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举措。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以法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3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体系。在借鉴国际农产品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现状,从法律保护模式、政府主导机制、行业协会制度、供应链管理模式、区域品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与我国发展相关的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对策与建议。

植物铜稳态相关miRNAs的研究进展5-10

摘要: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木质素合成等多个生物学过程。铜离子具有氧化还原特性,低铜或者过量铜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因此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套完整的铜稳态调控体系,其中miRNA在此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介绍了miR397、miR398、miR408、miR857、miR1444等5种Cu—miRNAs,它们的靶基因编码了植物细胞中非常重要的4大类含铜蛋白——漆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质体蓝素和多酚氧化酶。在铜胁迫条件下,miRNA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优化铜离子的分配,既保证了铜的正常供应,又避免了铜毒害。

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效应研究进展10-13

摘要:玉米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它不仅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本文对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现状、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秸秆还田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我国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概况14-17

摘要: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阐述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意义,界定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范畴,包括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内涵、内容、作用,构建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路径,包括生成方法、服务手段和共享手段,旨在促进我国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建设。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绣球和圆锥绣球品种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18-22

摘要:以绣球、圆锥绣球2个种38个品种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PopGen32软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条带132个,其中多态性条带122个,占92.42%,绣球、圆锥绣球2个种的多态条带比例分别为79.55%、67.42%;38个绣球花品种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924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76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782,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497,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绣球、圆锥绣球2个种的基因多样性为0.3758,种内基因多样性为0.2826,种内遗传变异占75.20%;38个绣球花品种问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4545~0.9773,存在很大差异,绣球、圆锥绣球的遗传一致度为0.7491,遗传距离为0.2889,两者之间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将38个品种分成2类4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叶片、花的特征基本分类结果一致,可完全区分绣球与圆锥绣球2个种。

杆状病毒ctl基因的进化分析22-26

摘要: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芋螺毒素类似多肽(CTL)具有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在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揭示杆状病毒c缸基因的进化特点,对杆状病毒CTLs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杆状病毒CTLs可分为Ⅰ型、Ⅱ型,2种类型的CTLs都具有相同的二硫键骨架,但涉及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活性的酪氨酸残基在2种类型CTLs中的数目、位置明显不同;另外,Ⅰ型CTLs、U型CTLs的理化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疏水性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9.7%、21.3%,净电荷平均值分别为-3.56、+0.507,等电点平均值分别为3.86、7.32。由此推测,Ⅰ型CTLs、Ⅱ型CTLs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重要分化。

不同品种长寿花试管苗再生体系的建立27-30

摘要:以5个品种长寿花的叶片和茎段为试验材料,开展长寿花试管卣繁育研究,探讨光照强度及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愈伤诱导率、丛芽诱导率、增殖系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月桂、节日、霍恩愈伤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6一BA+0.1mg/LNAA;西伦的为MS+2.0mg/L6-BA+0.2mg/LNAA;紫缤的为MS+1.5mg/L6-BA+0.2mg/LNAA。月桂、西伦丛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6-BA+0.2mg/LNAA,节日的为MS+1.0mg/L6-BA+0.2mg/LNAA,紫缤、霍恩的为MS+1.0mg/L6-BA+0.1mg/LNAA。月桂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2mg/L6-BA+0.2mg/LZT+0.3mg/LNAA,节日为MS+0.4mg/LZT+0.3mg/LNAA,西伦、霍恩的为MS+0.4mg/L6-BA+0.4mg/LZT+0.2mg/LNAA,紫缤的为MS+0.4mg/L6-BA+0.3mg/LNAA。花泥作为载体进行瓶外生根,生根率达90%以上,最佳光照度为2500lx。

带叶兜兰种子无菌萌发及试管成苗技术研究30-33

摘要:为初步建立带叶兜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对带叶兜兰( 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成熟种子进行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根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添加物香蕉对原球茎的诱导与分化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基配比为:1/2MS+6-BA1.0mg/L+NAA0.1mg/L+2.0%葡萄糖+0.5%琼脂+0.05%活性炭,对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NAA对芽增殖影响不明显,但低浓度的NAA对芽的分化影响显著;1/2MS+IBA0.2mg/L对带叶兜兰的根诱导效果最为理想;碎树皮为栽培基质的移栽成活率达96%。

葡萄柚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34-37

摘要:以葡萄柚无菌实生苗的上胚轴、下胚轴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葡萄柚上胚轴分化不定芽的能力最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TDZ1.0mg,/L+NAA0.1mg/L+AgN032mg/L+蔗糖40g/L,培养40d后不定芽分化率为78.33%,不定芽数为3.66个;最适生根培养基为L/2WPM+NAA1.5mg/L+AC0.1%+蔗糖40g/L,生根率达73.33%,生根数为1.91条/株;生根苗移栽30d后成活率达70%以上。

葡萄中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黄芪研究38-41

摘要:利用RT—PCR技术从巨峰葡萄中克隆获得RS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黄芪。试验结果表明:经VectorNTI 11.0软件分析克隆获得的尺S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1241bp,并带14bp长度的poly(A)尾巴,包含930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个含3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RS基因编码白藜芦醇合成酶,对Rs基因全长序列进行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证明该基因具有查尔酮合成酶N端保守结构域,其长度为225个氨基酸。对黄芪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获得了3棵黄芪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DNA、RNA以及蛋白质水平证明JRs基因已经完全整合到黄芪基因组中并表达。

新疆野核桃F1表型性状与SSR标记连锁分析41-45

摘要:以新疆伊犁巩留县平底圆核桃、椭圆核桃及其杂种F1,以及随机选取的60份野核桃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其表型性状、SSR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8个表型性状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与其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较好,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变异系数表明各个性状的变异均超过10%,说明个体间的表型值变,异较大。进一步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小叶长、最小叶宽这5个指标是引起野核桃表型差异较大的因子。通过10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共检测出35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在2~6之间,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3.5个等位位点。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51~0.95。GS值在0.55水平上的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野核桃种质资源划分成Ⅰ、Ⅱ、Ⅲ、Ⅳ共4个组。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为野核桃遗传改良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籼粳杂交改良武育粳3号的丰产性46-52

摘要:迟熟中粳品种武育粳3号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其食味品质优良,已在生产上应用20多年。该品种由于不抗条纹叶枯病以及产量潜力不如新育成的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此前,扬州大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改良了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育成抗条武育粳3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开始以优质籼稻品种黄华占为非轮回亲本与抗条武育粳3号杂交和回交,以期通过籼粳杂交改良武育粳3号的丰产性,选育新品种。2013年对以上籼粳杂交、回交后代在扬州和武进两地进行系统鉴定。

碱胁迫对北方粳稻幼苗氮磷吸收、气孔数量及大小的影响53-56

摘要:以耐盐碱粳稻品种盐丰47、盐敏感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Na2CO3胁迫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和气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胁迫下,水稻生物量积累降低,且随胁迫浓度升高降幅增大,盐丰47降幅均较小。各部位氮、磷含量均降低,不同部位降幅均表现为秋光〉盐丰47。气孔密度随胁迫浓度提高而增加,盐丰47气孔密度增幅大于秋光。T1处理条件下,盐丰47叶片气孔长度增加,而秋光在各胁迫浓度下气孔长度均减小。参试材料叶片气孔宽度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降低,盐丰47降幅小于秋光。

辽宁省不同稻区滇型杂交粳稻叶片SPAD值特征56-59

摘要:将14个滇杂新组合种植在辽宁不同生态稻区,测量不同时期水稻功能叶(剑叶、倒2叶、倒3叶)的SPAD值,分析其与产量的关系。通过3个种植地点的测量,发现14个品种除个别品种外,其他品种各时期3张功能叶SPAD值总和均是庄河最高,其次是盘锦,沈阳的最低。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时,大多品种的剑叶(L1)SPAD值小于倒2叶(L2)和倒3叶(L3),成熟期时顺序正好相反。沈阳地区各品种产量与倒1叶(L1)显著相关,庄河和盘锦地区各品种产量与倒3叶(IJ3)显著相关。

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60-63

摘要: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2种株型品种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提高,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松散型品种秋光的产量增加。不同株型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沈农07425的氮素谷物生产效率遵循低氮〉中氮〉高氮的趋势,秋光中氮处理的氮素谷物生产效率大于低氮、高氮处理。沈农07425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符合低氮〉中氮〉高氮的关系;秋光的氮收获指数呈现低氮〉高氮〉中氮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符合低氮〉中氮〉高氮的关系。相较于完全不施肥对照,计算氮肥利用率时选用磷钾肥对照更适宜。

滴灌春小麦花后茎秆抗倒性变化63-66

摘要:以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6、11、17、26号等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花后不同时期抗倒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春小麦花后第2节间机械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花后10~15d茎秆强度最大,成熟期显著下降。新春6、11号花后5~30d的抗倒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花后10d抗倒性最强,25d抗倒性最弱,成熟期茎秆抗倒性有所恢复。新春17、26号抗倒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过程,花后10~15d抗倒性最强,成熟期最弱。重心高、第2节间壁厚及干质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完全相同。不同基因型品种花后抗倒性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重心高、第2节问壁厚的变化是滴灌春小麦花后抗倒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爪金龙水浸液和腐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67-70

摘要:采用室内平板培养法研究比较华南地区常见入侵植物五爪金龙的水浸液和腐化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以评估五爪金龙在水稻生产中的危害。结果表明,浓度为0.5g/mL的五爪金龙水浸液能显著降低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0.25g/mL的腐化液能显著降低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0.5g/mL的五爪金龙腐化液能显著降低水稻的7d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的鲜质量、苗长、根数和根长(P〈0.05)。并且,0.5g/mL的腐化液对7d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的鲜质量、苗长、根数和根长等各项指标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相同浓度的水浸液和其他浓度的腐化液(P〈0.05)。由此可见,五爪金龙水浸液和腐化液均能对水稻的发芽和生长产生抑制,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并且腐化液抑制作用强于水浸液,表明在水稻生产中应尽量避免稻田间及其周边五爪金龙的存在和腐烂。

外源ABA和GA对小麦籽粒HMW—GS含量及GMP粒度分布的影响70-72

摘要:在小麦籽粒灌浆初期,通过喷施外源脱落酸(ABA)或赤霉素(GA),探讨外源ABA或GA对籽粒蛋白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表达量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影响,为激素调控小麦籽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初期喷施ABA均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HMW—GS含量;喷施GA对籽粒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籽粒HMW—GS含量;外源ABA或GA均能改变籽粒中GMP粒度的分布,其中喷施ABA降低了小粒径(d〈12μm)GMP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重,提高了大粒径(d≥12μm)GMP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重,而GA处理结果恰好相反;且2个处理均对GMP颗粒数量比重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