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提高植物营养器官含油量的研究进展1-5

摘要:与油料种子相比,植物营养器官含油量很低.在进化过程中,叶演变为"源"器官,成为高度专化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输出器官.关于能否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快速改造营养器官的功能,使之增强油合成与积累能力的问题,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在营养器官中异位表达参与种子油生产的关键基因能够有效地提高营养器官的含油量.本文拟就这一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供植物脂类研究者参考.

植物-根际微生物协同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 的研究进展5-8

摘要: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使用范围广、具有一定毒副作用及潜在的致畸致癌性,给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各个国家都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从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土壤修复,以减缓对环境的伤害,但是这些修复效果均不明显,且成本较高,还可能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土壤污染治理较廉价和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这两者的修复过程都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本文论述利用土壤-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共存关系进行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的2种方式及其原理,并介绍影响联合修复技术的几个因素,讨论今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及实际运用中,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分别发挥植物、微生物修复的优点,达到联合彻底修复土壤、净化土壤的目的.

活贝上岸后储运环境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9-12

摘要:鲜活是贝类最主要的品质指标,是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储运是贝类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环节,活贝由于其采捕后生存环境的变化,遭受胁迫,肉质会产生变化,甚至死亡.对活体贝类上岸后储运环节的净化、暂养、无水运输等工艺环境对品质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活体贝类储运工艺环境未来的发展方向.

提高CRISPR/Cas9系统靶向编辑效率方法的研究进展12-15

摘要:近年来,CRISPR/Cas9系统经过一系列改造后已成为继锌指核酸酶ZFNs和TALENs后的新型高效定点编辑的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人类细胞、斑马鱼、小鼠以及细菌的基因组精确编辑,但是该技术在农作物等植物中的应用还比较受限,且其脱靶效应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历程、结构组成和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进而综述了近年来探索出的提高CRISPR/Cas9系统靶向编辑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作物和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基于16S rDNA序列的1株灭螺微生物的分子鉴定16-19

摘要:从湖南省汨罗市血吸虫防治基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灭螺活性较强的微生物菌株B59,以B59菌株的总DNA为模板,采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其核酸序列,得到1条约1500 bp的片段.通过Blast软件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将其与同源性较高的菌株的ITS序列进行ClustalX序列差异和同源性分析,分别使用MEGA 6.0软件中的邻接法、Phylip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及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B59菌株与Bacillus cereus的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支,相似度达100%.

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n、泛素连接酶基因Trim36表达水平的比较19-21

摘要:为探讨蛋白质泛素化与牦牛杂交后代睾丸精子发生异常的相关性,比较了参与泛素化的2种酶基因(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n、泛素连接酶基因Trim36)在成年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中的mRNA水平.定量PCR分析显示,牦牛(n=9)睾丸中Ube2n、Trim36基因的mRNA水平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犏牛(n=7),其中Trim36 mRNA水平相差10倍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犏牛睾丸蛋白质泛素化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会影响精子发生过程中正常的蛋白质更新.

海南冬青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22-26

摘要:建立海南冬青(Ilex hainanensis Merr.)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海南冬青成熟种子为材料,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海南冬青种子萌发、初代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筛选出组培快繁各环节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海南冬青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GA30.5 mg/L,萌发率达90%以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0 mg/L+KT 1.0 mg/L+NAA 0.1 mg/L,诱导不定芽数为28.56个;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5 mg/L+KT 0.75 mg/L+NAA 0.1 mg/L,20 d增殖系数为7.30;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75 mg/L+NAA 0.5 mg/L,生根率为91.33%,在菜园土-细河沙(3:1)中移栽成活率为90%.表明本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不但增殖系数高,而且组培苗质量好,可为海南冬青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优质种苗与技术指导.

石榴果皮DHQ/S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26-29

摘要:以泰山红石榴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扩增出980 bp大小的中间片段,用3′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RACE PCR)获得DHQ/SDH基因的3′端,拼接后获得1585 bp的cDN段.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265 bp编码序列(CDS),编码42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苹果(注册号:XP_008370537.1)、葡萄(注册号:XP_002270232.1)、白梨(注册号:XP_009335660.1)的同源性分别为82%、84%、82%;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为133682.2 u,等电点为5.01,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是丙氨酸(Ala)、半胱氨酸(Cys)、甘氨酸(Gly)、苏氨酸(Thr),具有DHQase I、SDH(AroE)2个保守结构域,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31.12%)、α-螺旋(30.17%)、伸展链(24.94%)和β-转角(13.78%)组成;GenBank登录号为KU133479.

斑点叉尾(鲖)MSTN基因4个SNP位点 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30-33

摘要:采用DNA混池测序法筛选斑点叉尾(鲖)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SNP位点,同时使用SNaPshot法将筛选到的SNP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最后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筛选到4个SNP位点,即g.3501 T〉G、g.3844 T〉A、g.4297 C〉G、g.4355 G〉C.其中,g.3501 T〉G位于第一内含子;g.3844 T〉A位于第二外显子,并造成密码子GUA变为GAA,氨基酸由缬氨酸(Val)变为谷氨酸(Glu);g.4297 C〉G、g.4355 C〉G位于第二内含子.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NP位点g.4355 G〉C与斑点叉尾(鲖)的体质量和体长呈显著性负相关,具有GG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显著性低于CC型和CG型(P〈0.05),该位点可作为斑点叉尾(鲖)分子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比较基因组分析斯氏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 及固氮基因岛进化机制33-38

摘要:对5株固氮与11株非固氮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基因组开展综合比较分析,从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斯氏假单胞菌种内遗传多样性及其固氮基因岛进化机制.核心与元基因组分析发现,16个斯氏假单胞菌拥有的独特基因数占元基因数的46.37%;基于平均核苷酸相似度分析,这16个菌株被划分为11种不同的基因组变异型,表明斯氏假单胞菌基因组异质化程度高.固氮基因岛及进化树分析表明,5株固氮菌属于3种不同基因组变异型,它们的固氮基因岛及其侧翼序列保守性好,而且固氮酶基因进化树与菌株谱系进化树呈现高度一致性.据此推测,斯氏假单胞菌祖先可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获得固氮基因岛,从而转变为固氮菌,但是在后期进化过程中,绝大部分固氮菌株丢失了固氮基因岛.

荷花MADS-box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39-42

摘要:采用RT-PCR方法从微山红莲花苞中克隆获得1个与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命名为NeMADS1.该基因全长729 bp,包含1个72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9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结构域.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NeMADS1与E类家族AGL9/SEP-like3基因亲缘关系较近.RT-PCR分析结果表明,NeMADS1基因在花瓣、雄蕊和心皮中表达.

野生白芨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抗性筛选43-46

摘要:建立白芨的再生体系和优化抗性筛选的最佳条件,为野生白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以野生白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野生白芨种子在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增殖以及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其对卡那霉素(Kan)和氨苄青霉素(Amp)的抗性.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 g/L马铃薯;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8 mg/L硝酸银+50 g/L马铃薯,诱导率高达95%;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g/L马铃薯.100 mg/L Kan和100 mg/L Amp为野生白芨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外源有机物可以有效地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建立了野生白芨种子的再生体系,发现了野生白芨种子的第3条发育途径——愈伤组织分化途径,并筛选出了适宜于野生白芨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Amp筛选压.

不同无性系薄壳山核桃播种苗的组织培养47-49

摘要:以9个无性系播种苗的幼茎为外植体,进行薄壳山核桃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9个无性系都具有腋芽萌发能力,可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但是不同无性系在不定芽分化、生根能力上有很大差异;9号无性系的不定芽增殖能力相对较强,平均增殖系数达到5.6个/外植体,是无性系科瑞克的1.9倍;9号无性系的生根能力相对最好,生根率为41.7%;6-BA浓度为4.0 mg/L时,多数无性系不定芽增殖较好;6-BA浓度为1.0 mg/L时更适于不定芽的生长.

高山石斛再生体系的建立50-52

摘要:以高山石斛(Dendrobium infundibulum Lindl.)成熟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素对高山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石斛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2 mg/L+NAA 1.0 mg/L;继代增殖中,6-BA、NAA、KT等激素的配合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利于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0 mg/L+KT 0.5 mg/L+活性炭1.0 g/L;最佳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2.0 mg/L+香蕉汁10%,此时苗的根系长而粗壮,芽苗叶色翠绿,平均根长2.79 cm,生根率达到92%.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 抗氧化特性的影响52-56

摘要:以宁夏春小麦主栽品种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花后高温生理生化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后高温胁迫下,适量氮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MDA)含量,施氮量为240 kg/hm^2更有利于提高酶活性,施氮量为120 kg/hm^2次之.花后28 d,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供试品种的SOD、POD、CAT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8.64%-93.50%、56.94%-273.40%、14.25%-46.28%,MDA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32.81%-46.28%.花后高温胁迫下,适量氮肥处理能增加穗粒数及籽粒千粒质量,提高产量.因此,合理施用氮肥既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减缓高温危害.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57-59

摘要:对小麦接种幼套球囊菌NM01 B、摩西球囊菌XJ01这2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简称AM)真菌,测定小麦幼苗生长时期的侵染率、生物产量.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到0.5个月时侵染率均为0;1.5个月时接种2种真菌的侵染率分别激增到18.92%、14.91%,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到2.5个月时又有1个快速侵染期,侵染率分别为64.61%、51.75%,差异显著.2种AM真菌对小麦幼苗生物产量的影响如下:半个月时XJ01长势最好,CK其次,NM01 B最弱;随后NM01 B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明显加快,在1.5个月时,NM01 B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增长的影响已达显著水平;在2个月时,NM01 B、XJ01处理与CK的干质量均达显著水平;在2.5个月时,NM01 B处理的干质量最高,XJ01次之,CK最低.由结果看出,AM真菌能够与小麦形成共生关系,且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菌种NM01 B对小麦的影响优于XJ01.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种子发芽 及幼苗素质的影响59-61

摘要:以小麦品种淮麦30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IAA和6-BA为主要成分的拌种剂3号处理能明显提高淮麦30、烟农19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较清水对照提高6.03%、7.44%,5.49%、11.30%;同时,拌种剂3号包膜后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茎基宽、根数和叶面积,并明显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质量及根冠比;此外,拌种剂3号包膜还提高了淮麦30和烟农19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提高20.55%、7.62%,30.26%、9.35%.由此可知,以IAA和6-BA为主要成分的拌种剂能够促进不同小麦品种发芽,有利于形成齐苗、壮苗.

油菜素内酯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诱导效应62-65

摘要:以商麦1619为材料,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0、1、0.1、0.01、0.001 mg/L)油菜素内酯(BR)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诱导效应.通过测定小麦幼苗抗旱性相关生理指标,比较分析油菜素内酯对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经BR处理的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相对含水量提高,从而提高了小麦幼苗的抗旱性.其中,0.1 mg/L BR对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作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