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差异与贵州大数据农业发展模式选择1-5

摘要:大数据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它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农业资源同互联网技术结合,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休闲资源、健康养生资源、旅游观光资源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完善的大数据基础设施、舒适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为贵州大数据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实地调研,贵州的民族文化资源、休闲资源、健康养生资源、旅游观光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根据资源禀赋差异,贵州大数据农业主要有3种模式: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的'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整合民族文化、农耕风情、健康养生资源、旅游资源等多种资源的'020+农业景观消费'模式和'生态农业庄园'模式。

东林合作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篇2-

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6-11

摘要: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监控杂交水稻纯度对于保障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用于杂交水稻纯度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总体来讲,我国杂交水稻纯度鉴定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由鉴定周期长向鉴定周期短,由鉴定程序复杂向简单,由成本高向成本低的方向发展。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认为DNA分子标记技术和设计育种鉴定方法有较大发展空间,能满足准确、快速、经济的要求;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美好的前景。

非粮生物质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11-14

摘要:非粮生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极易交联产生活性基团,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本文着重综述了不同种类的非粮生物质作为天然或改性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同时通过化学改性的方式来提高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褪黑激素对雌性动物生殖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15-20

摘要:褪黑激素的分泌具有日节律和季节性节律,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的生殖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褪黑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因动物种类、生理状况的不同而表现出多重性,具有促进、抑制作用或无作用。褪黑激素对于牛、鼠类、禽类、人等均具有抑制生殖作用,对于绵羊、鹿等动物均具有促进生殖作用,而对光不敏感的动物无作用。光照对生殖机能的调节依靠褪黑激素介导传递到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褪黑激素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而GnRH调控LH和FSH的分泌,进而调节性腺水平的生殖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褪黑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调控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及功能。

珍稀树种流苏研究进展与保护利用策略20-24

摘要:从系统分类、资源特征、繁育技术、休眠特性、抗逆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流苏的研究现状,分析其资源利用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资源保护与多用途开发等提出相关对策。

葫芦科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25-29

摘要:探讨葫芦科作物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与花粉培养)的优势,阐述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理状况、预处理、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种类、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针对葫芦科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拟南芥突变体kea的表型分析及对生长素的响应特征30-33

摘要:对拟南芥kea突变体表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单个KEA缺失后下胚轴和主根伸长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多个KEA缺失导致幼苗出现去黄化现象,表现为下胚轴伸长受到抑制,子叶完全打开,真叶开始出现,主根发育良好。qRT-PCT结果表明,呈现去黄化现象的kea多突变体内生长素合成基因IAA1、IAA3、IAA17的表达下调,而生长素转运基因AUX1、PIN1、PIN3、PIN7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外源施加生长素类似物NAA能够恢复kea多突变体去黄化现象。上述结果暗示KEA在调控拟南芥光调控发育的某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桃PG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33-40

摘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属于一个大的水解酶家族,它通过降解果胶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离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桃PG基因家族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桃基因组中PG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对其基因和蛋白特征、保守结构域、基因进化树分类和基因表达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84个PG基因,可以聚类成7个分支A~G;PG基因在8条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并存在明显的串联重复现象,共发现16个串联重复基因簇;利用UniGene数据库进行的组织表达分析。说明有10个基因在数据库中有表达数据,其中有6个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

沙漠小球藻转植物表达载体的表达预测41-45

摘要:以建立小球藻(沙漠小球藻)表达系统为目的,为利用小球藻重组表达外源蛋白,以及GFP荧光特性研究沙漠中的小球藻生理及理化性质提供基础方法;同时也探索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2300-35S-OCS能否在沙漠小球藻中表达。通过菌落PCR验证E.coli DH5α是否含有目的基因(GFP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2300-35S-GFP-OCS,然后从E.coli DH5α中提取也构建完成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GFP-OCS;利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2300-35S-GFP-OCS转入到小球藻细胞中;将电转的小球藻在含有100 mg/L卡那霉素的BBM固体培养基中筛选出单克隆,将单克隆在含有15 mg/L卡那霉素的BBM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然后利用PCR和RT-PCR预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的存在与否和表达情况,再利用SDS-PAGE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通过SDS-PAGE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球藻中表达成功。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植物表达pCAMBIA2300-35S-OCS能够在小球藻中表达外源蛋白,以及利用GFP的荧光特性研究小球藻的生理生化差异;也为小球藻在沙漠环境上的应用提供基础。

主要作物中PAL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序列分析45-49

摘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EC:4.3.1.24])存在于各种植物和部分微生物中,是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关键酶,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意义。采用BLASTP的方法,依托全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inn.)、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谷子[Setaria italica(L.)P.Beauv.]、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6种植物中的PAL基因家族共45条序列,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分析结果显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分支,说明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小麦、谷子亲缘关系较近,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大豆亲缘关系较近,而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远,也说明PAL基因的分化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化前形成;酸性蛋白质占93.3%,稳定性蛋白占97.8%,有信号肽的蛋白占2.2%,有导肽的蛋白占4.4%,所有蛋白均为有明显跨膜现象的亲水性蛋白;所有PAL基因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都有蛋白活性位点。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作物中PAL代谢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小麦高蛋白含量基因与部分优质基因的聚合研究50-53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将来自美国的小麦高蛋白基因GPC-B1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优质亚基1Dx5、1Dy10等优良基因聚合到同一植株。首先将携带高蛋白含量基因GPC-B1小麦分别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优质亚基1Dx5、1Dy10小麦杂交得到F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筛选,结合小麦抗病性鉴定、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等方法对结果做进一步鉴定。结果发现,F2群体中100个株系中有6株聚合了GPC-B1、Pm21、1Dx5、1Dy10 4种基因,11株聚合高蛋白基因GPC-B1和抗白粉病基因Pm21,8株聚合了GPCB1和5+10亚基。本研究为培育具有高蛋白含量及多个优质基因的小麦优良品系提供了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

人参CYP716A53v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53-56

摘要:研究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影响因子。以五年生人参根组织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 DNA的第1条链,利用PCR法对人参中的原人参三醇合成酶(CYP716A53v2)基因的c DNA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获得CYP716A53v2基因全长片段为1 506 bp,开放阅读框长1 410 bp,编码470个氨基酸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YP716A53v2基因编码蛋白质不含跨膜区域。说明CYP716A53v2基因与其他植物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中与人参、西洋参、三七同源性分别为99%、98%、98%。

基于rbcL条形码的鸡血藤真伪鉴别57-60

摘要:为了建立鸡血藤基于rbcL基因的DNA条形码鉴别体系,为其资源保护和用药安全提供分子依据,采用商业试剂盒提取鸡血藤样品的基因组DNA,以及rbcL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鸡血藤混伪品的rbcL基因序列。采用DNAMAN、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MEGA 5.1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获取的鸡血藤及其混伪品rbcL序列均为498 bp,GC含量分布在40.0%~44.4%间,存在64处变异,种间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基于rbcL基因的系统发生树能很好地区分鸡血藤及其混伪品。因此,rbcL基因可用作鸡血藤及其混伪品鉴别的DNA序列。

环境因子对黄鳝DMR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60-63

摘要: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DNA修饰方式,它能在不改变DNA一级结构的情况下调控基因的表达,能够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在胚胎发育、遗传印记中起重要作用。以黄鳝为对象,采用限制性内切酶-PCR检测特定DN段是否发生甲基化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 H值、光照周期条件下DMRT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甲基化差异。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HpaⅡ酶切黄鳝的性腺、肾、脾、肝、肠等5个组织,根据已知的DMRT2、DMRT3、DMRT4基因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扩增酶切产物,并设置未酶切对照组,用1%琼脂糖检测,分析差异条带,若未酶切组泳道出现条带,酶切组泳道也出现条带则判定为阳性结果,否则判定为阴性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因子条件下,在5个组织中DMRT2-FR2扩增序列中的位点均表现为阳性结果;DMRT3-FR2、DMRT4-FR2、DMRT4-FR3扩增序列中的位点均表现为阴性结果,说明这4个序列中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非常稳定,环境因子的小幅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64-66

摘要: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病毒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H9亚型AIV的HA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RT-PCR鉴定方法。H9亚型AIV的HA基因预期扩增的目的片断长度为425 bp。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稀释度的尿囊液进行检测,证实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量为1×104.25EID50/100μL。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H9、H3、H4、H5亚型AIV及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进行检测,结果仅有H9N2亚型AIV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其他均未出现目的条带,与其他常见禽病病原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RT-PCR和病毒分离2种方法同时对10株H9N2亚型AIV和8个病鸡组织的鸡胚尿囊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达100%。说明该鉴定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

利用CAPS初步定位甜瓜MR-1白粉病抗性基因66-70

摘要:从国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中选取甜瓜抗病自交系MR-1为母本,感病自交系Topmark为父本,构建F2代群体。对354株F2代群体进行田间甜瓜白粉病抗病性调查并分析其遗传规律,发现甜瓜白粉病的抗性基因为单显性基因;根据两亲本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自行开发设计CAPS分子标记,将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应用于F2代基因分型以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内含142个CAPS标记,分布于12个连锁群上。图谱总长度2 065.47 c M,平均距离14.55 c M;标记最多的为第四连锁群,分布22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61 c M;最长的为第五连锁群,总长277.98 c M;最短的为第三连锁群,总长65.6 c M。得到1个甜瓜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位点,该位点在第七连锁群上,位于CAPS标记7-4E和7-1H之间。

油菜油体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在油葵中的功能验证71-73

摘要:利用PCR技术,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基因组DNA中克隆20 ku油体蛋白基因上游903 bp的调控序列NOP,将其与GUS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油葵并进行PCR扩增,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启动子和GUS基因在油葵基因组中的整合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NOP序列1~903 bp与报道序列同源性为95%,包含驱动基因表达的重要元件及驱动基因在种子中特异表达所必需的核苷酸序列;目的片段已整合到油葵基因组中,NOP具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功能,能够驱动GUS基因在油葵种子中特异性表达,而在油葵根、茎、叶中均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