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中国兰人工育种研究进展及产业发展的思考1-4

摘要:中国兰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是世界兰科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中国兰人工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中国兰文化的特点和对中国兰产业的影响,中国兰的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利用,以及对中国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玉米须多糖研究现状4-8

摘要:玉米须多糖是传统中草药玉米须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具备开发潜力。主要就玉米须多糖在提取、纯化、组成以及生物学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玉米须多糖研究及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农业物联网可靠性研究9-13

摘要:随着农业物联网的深入研究,农业物联网的可靠性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首先提出了农业物联网可靠性构成模型,然后分别对其中的感知层可靠性、网络层可靠性、处理与应用层可靠性(公共处理平台可靠性和应用服务系统可靠性)、综合可靠性、可靠性标准及可靠性管理等部分进行了阐述,并设计了1种考虑农业物联网并联、串联、并联和串联共存的综合可靠性评估方法。

牦牛高原低氧适应研究进展13-17

摘要:人们对不同海拔地区的动物进行解剖学比较并利用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得到了低氧适应解剖学依据并挖掘出100多种与低氧适应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初步揭示了一些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种,是研究高原适应极好的模式动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牦牛的组织解剖、生理生化、低氧适应基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牦牛对低氧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为揭示牦牛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和牦牛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桃资源多样性、价值综合性与绿化应用的途径18-23

摘要:总结了桃品种资源类型,阐述了桃生产、观赏、文化和生态等多重价值,指出了其在城乡绿化中的多样应用途径,并分析了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软籽石榴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24-27

摘要:综述了软籽石榴品种、分子研究、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栽培技术等研究现状。目前,软籽石榴的分子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为全面揭示软籽石榴生长中相关基因功能、系统发生与进化等奠定了基础,对探索石榴软籽形成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软籽石榴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作了介绍。

茅苍术挥发油成分及药理活性综述28-30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对茅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茅苍术药材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茅苍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苍术素、β-桉叶醇和茅术醇等。现代研究表明:茅苍术挥发油的活性物质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降血糖、保护肝脏和抗菌等药理作用。茅苍术挥发油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建议将茅苍术挥发油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推进传统中药现代化。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禾谷镰刀菌甾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31-36

摘要:克隆获得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2个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蛋白(CYP51A、CYP51B)基因c DNA序列,明确其氨基酸序列典型特征,为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其抗药性机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2个CYP51蛋白基因c DNA序列,利用相关生物信息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到2条c 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524、1 581 bp,分别编码507、526个氨基酸;2个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7.5、59.3 ku,等电点分别为6.93、7.08,不稳定系数分别为49.43、39.05;2个蛋白均含有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不具有信号肽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是亲水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最主要的结构元件是α螺旋、无规则卷曲,并散布于整个蛋白中;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CYP51A蛋白主要位于内质网及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而CYP51B主要位于细胞质中。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CYP51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蛋白结构生物学提供参考。

PI3K/Akt信号通路在胞内布鲁氏菌存活中的作用36-39

摘要:为了检测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内布鲁氏菌存活的影响,将布鲁氏菌粗糙型菌株RB51和光滑型菌株S2308分别侵染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B51和S2308和对巨噬细胞内p-Akt(S473)和p-Akt(T308)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检测抑制剂LY294002(LY)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菌落计算法,检测抑制剂LY对胞内菌RB51和S2308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型菌株RB51和光滑型菌株S2308都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但粗糙型菌株RB51的激活程度显著弱于光滑型菌株S2308(P〈0.01);抑制剂LY在小于或等于20μmol/L浓度时不影响细胞活性;抑制剂LY(20μmol/L)可显著抑制光滑型菌株S2308的存活,但不影响粗糙型菌株RB51的存活。本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光滑型菌株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纤维素酶系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40-43

摘要:根据Gen Bank已报道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分别从B.subtilis L、B.subtilis K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个纤维素酶基因序列,基因片段分别长约700、1 500、1 700 bp。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获得该3个纤维素酶基因片段的DNA序列,在线比对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与已报道的纤维素酶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达99%。这3个基因的全序列在Gen Bank中未见报道,且通过软件对比,三者没有任何相似性。根据3个纤维素酶基因的来源分别命名为Lcen、Ken、Kkg。借助软件分析确定Lcen基因全长699 bp,基因序列为1个完整的阅读框,连续编码232个氨基酸。Ken基因全长1 500 bp,连续编码499个氨基酸。Kkg基因全长1 686 bp,基因序列为1个完整的阅读框,连续编码561个氨基酸。3个基因均属于纤维素酶家族大类。

MC1R基因编码区的系统发育分析和正选择位点检测44-48

摘要: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基因在黑色素细胞的表达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皮肤色素沉积密切相关。MC1R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对识别重要的功能位点具有深远影响。为研究不同动物MC1R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否受到正选择作用,基于位点模型对MC1R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物MC1R基因主要经历中性漂变和纯化选择作用,并且发现MC1R基因受到正选择作用的是编码29、191、253、304氨基酸的位点。本研究从分子进化的角度为MC1R基因调控黑色素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红掌佛焰苞数字基因表达谱及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分析48-52

摘要:以红掌佛焰苞S5(盛花期:红色)、S8(衰老期:绿色)时期为试验材料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DGE)测序,分别得到12 766 374条(1.28 G)、18 583 390条(1.86 G)可分析序列(clean reads),被成功注释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序列2 316条。为探究红掌佛焰苞颜色变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将差异基因定位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11条表达量变化的序列上,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中的4条序列进行检验,验证了DGE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研究这4个序列在红掌佛焰苞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佛焰苞发育初期,3条序列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1条在S2时期降低,但均在S3时期达到最高或较高值;在S4、S5、S6、S7、S8时期,随着佛焰苞的成熟,4条序列表达量大体上均逐渐下降,在S8衰老期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证明了这4条基因序列是红掌佛焰苞花色形成中的关键基因,S3时期是花青素生物合成的高峰期。

对丝腺细胞因子SGF-1具有调控作用的家蚕miRNAs功能研究53-58

摘要:为了研究家蚕miRNAs对丝腺细胞因子SGF-1表达的调控作用,以SGF-1为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RNAhybrid和RNA22预测对SGF-1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候选家蚕miRNAs,经茎环PCR鉴定后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细胞水平研究家蚕miRNAs的功能。结果表明,转染了bmo-miR-305*重组质粒组的luc荧光素酶活性比未转染时极显著下调(P〈0.01);转染了bmo-miR-3327*重组质粒组的luc荧光素酶活性比未转染时极显著下调(P〈0.01);再各自转染了inhibitors后荧光蛋白表达量均上调(P〈0.05)。说明SGF-1 3'UTR上存在bmo-miR-305*和bmo-miR-3327*的结合位点,且bmo-miR-305*和bmo-miR-3327*对SGF-1的转录后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小立碗藓CAD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酶切方法优化59-63

摘要:苔藓植物能否合成木质素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肉桂醇脱氢酶(CAD)催化木质素单体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Real-TimePCR表达分析表明,小立碗藓CAD1基因在接种灰霉菌后的第2天表达量迅速上升。本试验利用PCR技术,以小立碗藓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Primer5-Cracked设计的引物,扩增出小立碗藓CAD1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基因片段。酶切CAD1上游同源臂和pTN182原始质粒,经连接酶连接、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出阳性株。采用裂解液裂解、质粒DNA提取、质粒PCR以及酶切进行验证,得到CAD11-pTN182。采用同样的方法把下游片段转入CAD11-pTN182,即得CAD11-pTN182-CAD12,最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CAD11-pTN182-CAD12敲除载体,并将该重组质粒转入目的菌株大肠杆菌中保存备用,可为后续进行小立碗藓CAD1基因敲除,验证小立碗藓CAD1基因功能,进一步了解模式植物小立碗藓防卫反应机理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新疆野核桃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64-66

摘要:利用正交设计对新疆野核桃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PCR(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模板DNA、Mg2+、引物、d NTPs、Taq DNA聚合酶浓度)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对比不同浓度模板DNA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新疆野核桃SRAP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优化的新疆野核桃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2.5μg/m L模板DNA、0.4μmol/L引物、2 mmol/L Mg^2+、0.2 mmol/L d NTPs、25 U/mL Taq酶U;最佳PCR扩增程序的退火温度为54℃。各因素扩增结果表明,Mg^2+浓度对扩增反应结果影响最大,d NTPs浓度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新疆野核桃样本进行了验证,表明该体系扩增稳定可靠。用该体系对100个SRAP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筛选出15个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为新疆野核桃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

菊花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67-69

摘要:以菊花C008的叶片为试材,分别采用CTAB法、Trizol法、改良Trizol法和试剂盒法等进行总RNA提取试验,并对提取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总RNA存在DNA污染。Trizol法提取的总RNA条带复杂,有蛋白等杂质污染。改良Trizol法提取的总RNA条带清晰,但RNA存在降解。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条带清晰,纯度更高,D_(260nm)/D_(280nm)为1.889,浓度为144.000μg/m L,是适于菊花叶片总RNA提取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药食兼用植物白苞蒿茎段的组培快繁途径69-71

摘要:为缩短白苞蒿的繁殖周期、提高增殖系数,以白苞蒿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从培养基的配方、生根方法、移栽等环节进行优化,建立周期短、繁殖系数高的2条快速繁殖途径:途径一,在MS+6-BA 2 mg/L+NAA 0.5 mg/L+GA 0.5 mg/L上初代培养20 d,在MS+6-BA 1 mg/L上继代培养10 d,在MS+NAA 1 mg/L或MS+6-BA 1 mg/L+NAA 1 mg/L+GA 0.5 mg/L上生根培养7 d,将生根组培苗移栽到湿沙中在培养箱内培养2 d后,移栽到大田荫棚中7 d的成活率为100%;途径二,继代培养后的茎段用诱导生根的试剂处理,扦插到湿沙中,在培养箱内培养10 d,生根率为90%,移栽到大田中,成活率为100%。2条快繁途径的繁殖周期为1.5~2.0个月,茎段增殖系数为6,成活率为100%。

盐溶蛋白电泳和SSR标记鉴定苏玉20种子纯度的比较研究72-74

摘要:为建立一套经济、快速、准确鉴定苏玉20纯度的方法,利用盐溶蛋白电泳和SSR标记同时对该品种进行了纯度鉴定,并对2种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同一批次种子,2种方法纯度结果基本一致,但盐溶蛋白电泳法纯度结果比SSR分析结果平均高0.78百分点。经综合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建议用SSR标记,利用1~2对引物即可完成苏玉20的纯度鉴定,其结果更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