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沿海地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与策略

摘要:总结了几种主要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及其特点,包括海水淡化、微咸水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回用等。在沿海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常规水资源与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规划,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并避免后期基础设施改造带来的投资浪费。
1-4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农业生态补偿是缓解农业生产者生存发展权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权益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体系、补偿内容、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各省市的区域性立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以增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可操作性。
5-7

促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农业信托模式

摘要:建立在物质循环和碳平衡理论之上的低碳农业,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这种多目标性与传统经济学要求的资本收益最大化存在冲突,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对资本缺乏吸引,但当前低碳农业发展又急需大量资本投入,以期改善农业技术和发展环境。所以,首先应从低碳农业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影响农业的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阐述资本投入是制约当前低碳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再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社会投融资渠道的现状及其困境,阐明发展低碳农业信托的必要性;最终,按照委托-理论提出构建以土地为核心和以低碳农业项目为核心的低碳农业信托模式,创新我国低碳农业的投融资渠道和方式,实现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目标。
8-11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摘要:从抑菌剂种类和浓度、蔗糖浓度、有机物质、培养容器、接种条件及培养方式几个方面综述了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发展与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11-13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杨树EB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构建

摘要:器官大小是植物形态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也是决定一些作物或经济植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草本植物如拟南芥中EBP1类转录因子可从细胞数量和体积2个方面同时调控植物器官大小,但该基因在木本植物杨树中的结构及功能仍未知。本研究依托杨树全基因组及EST数据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基因同源序列克隆,首次对杨树中的EBP1全长c DNA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同时成功构建了用于遗传转化的过表达载体。
14-17

桑树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根据已知的其他物种白藜芦醇合酶c 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技术从桑葚中扩增获得白藜芦醇合酶基因部分c DNA序列,再用RACE技术获得其两端序列,并拼接得到完整的1 442 bp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桑树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含有芪合酶家族特征信号区GVLFGFGPGLT和活性中心序列GCFAGGTVLR;该基因与花生芪合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2.8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87.15%。
17-20

香稻不育系ISSR正交体系优化及验证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Taq酶、Mg2+、模板DNA、d NTP、引物5种因素的4个水平对香稻不育系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适合香稻的ISSR-PCR反应体系:1.0 U Taq酶、2.5 mmol/L Mg2+、40 ng模板DNA、0.25 mmol/L d NTP、0.1μmol/L引物浓度。进一步验证试验表明,在该体系下将筛选的13个ISSR引物对15个香稻不育系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稳定、清晰的条带。
21-24

鹅PRL基因克隆及在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摘要:以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浙东白鹅PRL基因789 bp的c DNA序列,包括了690 bp的编码区,编码229个氨基酸。并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基因序列与其他鹅PRL序列相比发生了A170G、T315C、C316A、C318T、T516C、G617A突变;其中A170G发生了氨基酸H→R的变化,C318T处发生了氨基酸H→N的变化,G617A发生了氨基酸R→H的变化。与禽类PRL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2.9%以上,与人和哺乳动物同源性在51.8%~77.2%之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鹅产蛋期到就巢期PRL基因在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在产蛋期和就巢期,垂体中PR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下丘脑、卵巢、输卵管3个组织之间PRL基因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就巢期组织中PR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产蛋期同一组织中mRNA表达量。
24-26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蛋白激酶基因突变体⊿CCK1的互补载体构建及转化

摘要:为了明确蛋白激酶CCK1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的致病相关功能,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PCR扩增,获得了该基因1 604 bp的5'端片段(L-C5)和131 bp的3'端片段(L-C3),同时以p CAMBIA3300质粒为模板扩增获得了552 bp抗性标记基因(L-Bar),并用In-FusionHD Cloning Kit将L-Bar基因反向插入了L-C5和L-C3序列之间,克隆至p UC19载体上,成功构建了⊿CCK1突变体的互补载体p⊿CCK1-C。再从该载体上扩增互补片段,借助PEG介导法转化⊿CCK1突变体的原生质体,经Basta平板筛选、PCR检测和测序鉴定表明,获得了⊿CCK1突变体的互补转化子。为进一步明确CCK1基因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中的致病相关功能打下了材料基础。
27-30

多毛番茄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转化番茄的研究

摘要:番茄在气温低于12℃时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因此番茄生产受到了很大限制。多毛番茄是一种野生番茄,具有耐低温甚至抗冻的特性,短暂遭受0℃的低温,仍能正常开花结实。构建了多毛番茄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的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番茄中,获得8株转基因阳性植株。转基因植株经冷诱导处理后,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自由基(O-2·)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则高于非转基因对照,表明转多毛番茄CBF1基因(Sh CBF1)可以提高番茄的抗冷性。
30-35

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摘要: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严重影响基因组DNA提取的得率和纯度。采用3种不同方法,即改良的CTAB法、快速盐提法、试剂盒法,从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提取基因组DNA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组织基因组DNA不论是浓度、质量还是随机引物PCR扩增效果均能够满足进一步分子试验需要,而改进的快速盐提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得率太低,不能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因此改良的CTAB法是适合苹果树木质部及韧皮部组织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36-38

S100A16蛋白多克隆抗体表达条件的优化

摘要:探索优化并构建S100A16原核表达载体、制备S100A16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条件。试验方法为,将RT-PCR扩增得到的小鼠肝脏组织的S100A16基因克隆片段连接到带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多克隆位点,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蛋白质。经免疫动物得到His-S100A16抗血清,通过免疫亲和层析获得了具有高度特异性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结果表明,在温度25℃、IPTG浓度为0.2 mmol/L的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效果较好。
39-41

中国部分鸽mtDNA D-loop区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摘要: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测定中国境内8个品种(系)鸽108份样本mt DNA D-loop区部分序列,研究中国部分肉鸽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扩增的761 bp mt DNA D-loop区序列间发现3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0.39,具4个单倍型;8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为0.333~0.867,总体单倍型变异度为0.559,总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 85,表现出较为贫瘠的遗传多态性,未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石岐鸽与欧洲肉鸽Ⅰ、银羽王鸽与欧洲肉鸽Ⅰ、泰深鸽与银羽王鸽间呈现出较大的遗传距离,在后期配套系培育及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具较大遗传选育空间。
41-43

酵母细胞表面上无机壳层的制备

摘要:分别介绍了在酵母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中制备碳酸钙外壳以及通过LBL自组装方式结合维生素C的还原作用制备银质外壳。结果表明,上述2种方式能有效防止酵母被化学试剂毒害,为未来的功能细胞研究奠定基础。
44-46

基于产品质量分析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流加培养工艺的优化

摘要:在前期建立的流加培养工艺的基础上,考察培养过程中的pH值对流加培养过程的影响,明确了过程控制参数pH值与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间的联系,建立了产物质量属性和过程操作属性间的关系,并确认pH值为抗体融合蛋白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参数。结果表明,流加培养过程随着培养pH值的提高,抗体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呈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唾液酸含量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在pH值6.9和pH值7.0的条件下培养过程中的最大细胞密度、活力、蛋白表达量均优于其他条件,确定6.95±0.05为过程的控制pH值。将此培养工艺放到大200 L中试生产规模,结果与2 L反应器的结果基本一致。
47-50

不同沉淀方法对外源表达凝乳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从粗提重组凝乳酶的得率、保存活性2个方面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硫酸铵沉淀法的差别。结果表明,相对于硫酸铵沉淀法,乙醇沉淀法获得蛋白的量相差不是很大,但是乙醇沉淀法所获得蛋白的单位效价是硫酸铵沉淀法的1.27倍,且乙醇沉淀法所得产物的比活性提高了16.78%。综合考虑重组凝乳酶的得率与活性,用乙醇沉淀的效果较好。
50-5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条件优化

摘要:针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以p GM-T、p MD-18T为载体,在传统Ca Cl2方法的基础上,对制备及转化条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结果表明,42℃热激的最佳时间为100 s,最适冷却时间为6~8 min。本研究将常规的50 m L离心管改成了1.5 m L EP管,有效降低了分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风险,简化了试验程序,提高了转化效率。
53-54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与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调查研究

摘要:以分离自全国9个省(市、区)的102株奶牛乳房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应用刚果红法(congo red agar,CRA)和半定量黏附试验(semi quantitative adherence assay,SQAA)检测了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应用PCR法检测了8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分布情况。结果发现,携带7种基因的菌株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携带6种基因的菌株;最流行的基因组合是Sig B-icaR-ica A-ica D-sar A-rbf-Sas G,比例高达66.7%;北京、内蒙古、宁夏、甘肃、广西、上海等地生物被膜形成与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分布高度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组合是奶牛乳房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的主要特点,生物被膜形成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分布在大多数地区表现高度一致性,rbf和Sig B基因可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和乳房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