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农业安全视域下的粮食安全再认识

摘要:粮食安全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为此也付出了极高的资源代价和环境成本。当前,粮食增产是建立在地下水大量损耗、化肥长期投入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战略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笔者从农业安全角度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再认识,从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业社会安全3个方面讨论了农业安全的内涵,重新思考粮食安全的成本和代价,形成可持续性的农业发展思路,促进粮食安全的真正实现。
1-2

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进展

摘要: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本文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国内外应用概况,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3-7

植物激素调控拟南芥根系发育的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激素在拟南芥的根系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系发育调控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大量研究表明,在拟南芥根系的发育过程中,激素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调控。本文主要介绍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对拟南芥根系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拟南芥根系发育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7-10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型研究述评

摘要: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气候资源,而其他条件处于最适宜状况时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的最高生物学产量或农业产量。笔者从模型构建、应用范围、运用效果及适用性等方面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进行了详细述评,提出了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领域,为区域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研究提供合理的模型和科学的指导。
11-14

植物活性多糖调控脂质代谢的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活性多糖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生理活性,且毒副作用低,已经日益成为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热点。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天然植物活性多糖调节脂代谢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植物活性多糖提供参考。
15-19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基于桃花瓣的cDNA-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摘要:以桃为材料,研究了影响cDNA-AFLP反应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建立了适宜桃的cDNA-AFLP分析体系,得到了较为清晰可辨的cDNA-AFLP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较完整,纯度较高;反转录试剂盒形成的双链cDNA经EcoRⅠ和MseⅠ完全酶切后,16℃连接过夜;20μL的体系中,连接产物2.0μL作为预扩增的模板,循环数为30,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扩增结果较好。
20-22

水稻PLA-I{gamma}1类似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利用NCBI数据库及电子克隆技术克隆了水稻PLA-I{gamma}1类似基因,命名为OsPLA-I{gamma}1。序列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 374 bp,只含有1个外显子,没有内含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sPLA-I{gamma}1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跨膜区、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等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分子式为C2138H3409N625O637S19,氨基酸总数为457个,分子量为48 670.5,理论等电点为pI 8.86,为亲水性稳定蛋白;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构件,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属于脂肪酶,活性受可逆磷酸化或糖基化作用调控,具有能量代谢功能,是水稻的生长因子;定位于叶绿体基质腔中;含有19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Ser"磷酸化位点11个,"Thr"磷酸化位点5个,"Tyr"磷酸化位点3个;含有17个"O-β-GlcNAc"位点,丝氨酸5个,苏氨酸12个;与粗山羊草、蒺藜苜蓿、甘蓝型油菜、拟南芥的脂肪酶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23-29

濒危药用植物盘龙参rDNA ITS序列分析

摘要: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2份江西省盘龙参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后测序,应用MEGA 5.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研究盘龙参ITS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在盘龙参DNA分子鉴别和绶草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结果表明,盘龙参样本的rDNA ITS长度为766~767 bp;该样本与GenBank中绶草属的rDNA ITS对比分析,ITS1、ITS2长度分别为214~245、256~367 bp,变异位点分别为16.17%、3.50%,ITS总变异位点为9.27%;基于ITS序列,用p-distances法计算遗传距离和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2段序列在绶草属种内保守,中间有较大变异,可作为盘龙参分子鉴定标记,而绶草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
30-33

川中黑山羊OPN基因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以川中黑山羊为研究对象,对OPN基因CDS区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GenBank其他物种该基因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川中黑山OPN基因全长952 bp,包含1个834 bp的完整的CDS编码区,编码278个氨基酸;OPN的CDS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绵羊、牛、猪、人、马、小鼠、鸡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95%、79%、79%、70%、47%。
34-36

牦牛胃蛋白酶原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采用RT-PCR技术,成功获得了牦牛胃蛋白酶原C基因,用ProtParam在线工具对牦牛胃PGC蛋白的基本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 931.6,pI值为4.45,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40.76,总平均亲水性为0.041。对该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分析表明,牦牛胃蛋白酶结构与黄牛没有明显区别,均含有5个α-螺旋、25个β-折叠,三维结构也基本一致。
36-38

贵州优质酒用高粱Waxy基因的鉴定分析

摘要:利用10个高粱品种(9个酒用高粱品种和1个非糯性品种),在进行单籽粒粳糯性检测、淀粉含量测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Waxy基因位点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9个糯高粱品种糯性籽粒所占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100%;非糯性品种(BTx23)直链淀粉含量为13.83%,9个糯性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在0.18%~3.26%之间,与非糯性品种差异极显著;在所有糯高粱品种中有2个为wa突变类型,其余7个均为wb突变类型,非糯性品种属野生型(W)。
39-42

猪ACAC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猪脂肪合成过程,对脂肪合成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α基因(ACACA)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查找猪ACACA基因的ORF框,对基因CDS序列的限制性酶切位点进行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拓扑结构、结构功能域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猪ACACA基因CDS区全长7 041 bp,其编码蛋白质含2 346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为主,局部出现β转角,三级结构显示结果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该蛋白质为亲水性蛋白质,N端无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质;不含跨膜结构区,未定位于膜内,预测其为膜外区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蛋白质为非细胞器蛋白质,是胞质蛋白质的可能性最大;功能域分析发现该蛋白质序列含有BC结构域、CT结构域、CPSase大亚基N端结构域、ATP-grasp折叠结构域、生物素基/硫辛酰基结合域等及一些蛋白质基序。该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猪ACACA基因与脂肪合成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42-45

辣椒actin基因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利用拟南芥actin基因序列为探针,采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辣椒actin基因cDNA序列,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其他植物actin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actin基因cDNA全长为1 865 bp,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41 700.6 u,等电点为5.31,为亲水蛋白。辣椒actin与拟南芥actin2同源性为99.0%,进化关系上与番茄actin97亲缘关系较近。
46-48

用改良SDS法提取适于PCR扩增的小麦基因组DNA

摘要:由于PCR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麦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因此建立一种适合PCR扩增的DNA快速提取方法十分必要。对传统的SDS提取法进行改良和优化后,经检测发现,改良后的SDS提取法提取的小麦基因组DNA产量高、纯度好,适用于PCR分析。与传统的CTAB法相比,改良的SDS方法的特点是快速、试验成本低、污染少、可在室温下简便操作,因此研究结果为大批量DNA样品的提取提供了参考。
49-51

玉米ZmCI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根据玉米CIPK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玉米中克隆了1个ZmCIPK基因。分析结果表明,ZmCIPK基因cDNA全长1 748 bp,5'-非编码区长115 bp,3'-非编码区长508 bp,编码区长1 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1.72 Ku,等电点为6.96。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ZmCIPK蛋白与高粱的CIPK蛋白同源性较高。实时定量PCR检测表明,ZmCIPK基因的表达受盐胁迫和低温诱导,说明玉米ZmCIPK基因可能参与玉米对逆境胁迫的应答。
51-53

5种提取三七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摘要:用高盐低pH值法、尿素法、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法提取一年生三七叶的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DNA浓度,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提取的DNA质量。结果表明:用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含量、得率最高,分别为41.434 3~43.233 6μg/mL、114.829 5~127.282 4μg/g,且D260 nm/D280 nm均在标准值范围内,D260 nm/D230 nm小于1.9,有RNA污染;SDS法、PVP法、尿素法也可以提取基因组DNA,但含量较低;高盐低pH值法提取的DNA浓度最低,电泳图基本看不到明显条带。将这5种方法进行对比,最终确定CTAB法为三七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
54-56

多重PCR法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多种转化体技术优势的比较分析

摘要:以常见的转基因玉米Bt176、MON810、MON863、NK603这4种转化体为检测对象,通过对其中MON810引物的重新设计和评价,建立并完善了转基因玉米四重转化体的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四重PCR体系能有效检测出转基因玉米4种转化体,与单一PCR检测技术相比,检测耗时缩短63%,成本降低75%,检测产生的废液减少75%,说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低污染等优势,适用于转基因玉米多种转化的大规模系统性检测。
57-59

基因芯片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基因芯片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在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发现新基因、基因芯片绘制图谱及病原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在生物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