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农情信息遥感监测预报模型构建算法研究进展

摘要:综合介绍了线性逐步回归算法、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在农作物信息遥感预测建模中的应用,阐述了这些算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了每种算法的求解步骤,归纳了这些算法的优点,分析了每种算法的不足之处,并指明了农情信息遥感预测建模的研究发展方向。
1-5

中药白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主产于华南地区、长江一带的白芨是一种常见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白芨用药历史悠久,药用价值高,特别是白芨块茎含有黏液质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中药白芨的化学成分、药理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6-9

木薯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木薯渣是木薯加工生产淀粉、乙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残料,随着木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每年木薯加工废弃物产量都在增加。这部分废弃物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制约木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就木薯渣利用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木薯渣的利用方式,并对将木薯渣作为园艺栽培基质进行了展望。
10-12

食用昆虫蛋白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食用昆虫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食用昆虫蛋白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食用安全性、昆虫蛋白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及食用昆虫蛋白的主要开发方向,指出制约食用昆虫蛋白产业开发利用的瓶颈,并展望食用昆虫蛋白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前景。
13-15

真菌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

摘要:质膜H+-ATPase是一种阳离子泵,在真菌中有重要作用,它能在真菌质膜两侧产生质子电化学梯度,使营养物质或阳离子逆化学梯度跨膜运输,环境因子、调节域、蛋白激酶、钙离子信号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活性。综述了真菌质膜H+-ATPase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作用机制、活性变化及其调节机理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质膜H+-ATPase在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借鉴。
16-19

名贵地下真菌——块菌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国内外块菌的研究历史、营养价值、保健功效、挥发性成分、栽培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名贵地下食用真菌---块菌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今后在块菌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19-22

珍稀药源植物黑草、华南龙胆、独脚金研究进展

摘要:黑草、华南龙胆、独脚金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黑草、华南龙胆、独脚金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内部显微结构、繁育、化学成分提取及药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黑草、华南龙胆、独脚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3-24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野生稻渗入系苗期耐铝QTL定位分析

摘要:以元江普通野生稻与优良栽培稻亲本“特青”配制的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在幼苗生长阶段,利用室内、室外株高、干重抑制率的表型数据检测与耐铝相关的QTL,分别检测到11、18、14,5个与耐铝相关的QTL,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室内、室外株高抑制率的表型数据检测结果表明,位于第11染色体RM260附近和第8染色体RM310附近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4%、12%,是主效QTL;室内、室外干重抑制率的表型数据检测到的最大QTL的贡献率分别只有9%和8%,未检测到主效QTL;重复检测到的QTL分布于第7、第8、第9、第11、第12染色体上,第8染色体上有2个QTL,其中RM310附近的QTL被3次重复检测到,其余的被检测到2次,这些是稳定的QTL。
25-28

利用SSR技术分析辽宁省32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技术,选用NY/T 1432-2007《玉米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的20对引物以及本实验室前期筛选的7对引物,对辽宁省32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125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3~1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63个等位基因;其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3481(phi051)~0.8645(umc0191),平均值为0.6247。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32个自交系被划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对以32个自交系为父本、母本的24个杂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模式分析表明,瑞德×PB杂种优势模式所占比例最高。
29-32

盐胁迫下不同盐敏感型水稻幼根乙醇脱氢酶3的表达比较

摘要:为了比较盐胁迫下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幼根中乙醇脱氢酶3(alcohol dehydrogenase 3,ADH3)的表达变化,将扬两优6号(耐盐型)和通粳981(敏盐型)种子分别置于培养皿内的滤纸上,加入1/2霍格兰氏液,室温下促发芽。待幼根生长至1 c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仍置于1/2霍格兰氏液中,试验组则置于含100 mol/L NaCl的1/2霍格兰氏液中,各组分别在0、12、24、48、96、192 h取根,提取RNA,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测定ADH3表达。结果发现,在正常栽培条件下,扬两优6号和通粳981幼根中ADH3表达未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盐胁迫下,扬两优6号幼根ADH3表达明显高于通粳981。耐盐型水稻中ADH3表达的增加是对盐胁迫逆境的“适应性反应”,提示ADH3基因与水稻的耐盐性相关。
33-35

洋桔梗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摘要: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对花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以洋桔梗试管苗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设计分别带有酶切位点BamH Ⅰ和Xba Ⅰ的1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了洋桔梗F3H基因;对克隆得到的F3H基因进行测序鉴定,再将该基因反向插入pBI121质粒,成功构建了植物反义表达载体pBI121-F3H,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洋桔梗F3H基因的表达提供了重要基础。
35-38

狭叶坡垒迁地保护种群的RAPD多样性分析

摘要: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迁地保护的狭叶坡垒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69个位点,其中3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比例为52.17%,其中,西双版纳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36.23%;桂林种群为15.94%。2个迁地保护种群的Shannon平均值为0.1178,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757,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340,63.4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39-41

微型月季“金太阳”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摘要:以微型月季品种“金太阳”腋芽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采用正交设计方案,进行微型月季初代和继代增殖最优培养基配方的筛选,结果表明,微型月季腋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是1/2MS+6-BA 1 mg/L+NAA 0.5 mg/L+3%蔗糖+0.6%琼脂;丛生芽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是MS+6-BA 2 mg/L+NAA 0.5 mg/L+KT 0.5 mg/L+3%蔗糖+0.6%琼脂,pH值为5.8。
41-43

环病毒Ⅱ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摘要:利用PCV2病毒免疫8周龄BALB/c雌性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原核表达的PCV2病毒Cap蛋白作为检测抗原进行ELISA检测,获得了1株PCV2单抗,命名为2E9。研究证实,用PCV2全病毒免疫小鼠,能获得特异性针对PCV2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PCV2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44-46

茅苍术无菌培养体系的构建

摘要:以野生茅苍术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清水浸泡时间和氯化汞消毒时间对茅苍术种子无菌培养的影响和不同培养基对茅苍术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浸泡0.5 h、0.1%氯化汞消毒15~18 min的消毒处理,污染率最低,与其他处理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 P<0.05)。 MS、1/2MS、1/4MS培养基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
46-47

TDZ对银杏悬浮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摘要:为了考察苯基噻二唑基脲( TDZ)对银杏悬浮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将不同浓度TDZ加入悬浮培养体系中检测悬浮细胞生长率及次生代谢物质。结果表明,TDZ浓度低于0.2μmol/L时对银杏悬浮细胞生长率的影响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悬浮体系中加入0.1μmol/L TDZ能促进细胞二萜类化合物的生成,银杏内酯B干重含量达到0.0083%~0.0107%。表明一定浓度的TDZ对银杏悬浮细胞生长和银杏内酯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48-51

不同菊花品种高效直接再生体系的构建

摘要:以9个菊花品种叶片、茎段为外植体,用6种分化培养基与3种生根培养基直接再生不定芽,研究激素组合及外植体对不同菊花品种直接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茎段与6个品种的叶片都有较高的再生能力,但品种“28”“5-17”的叶片未分化出不定芽,品种“11”的叶片再生率也不高;多数菊花品种茎段的再生能力高于叶片;再生率为84%~100%,繁殖系数为2.3~9.4,可应用于工厂化快繁与基因工程育种。
52-54

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

摘要:以大花美人蕉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茎尖在MS+6-BA 3.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蔗糖2%,琼脂0.8%,pH值5.8)可诱导愈伤组织发生;愈伤组织在MS+BA 5.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蔗糖3%)可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在1/2MS+NAA 0.5 mg/L培养基上(蔗糖2%)可进行生根培养,长成完整植株。5~8 cm高小苗出瓶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