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我国县域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

摘要: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成功地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最近几十年加快了传统农业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尤其对具有优势农业资源的县域经济来说,更是一条必由之路。根据变化了的环境,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创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农业组织管理制度,激发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对于提升县域经济、促进县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1-3

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农地征收制度改革

摘要:基于农地发展权视角,从农地产权、征收目的、农地保护、补偿标准等4个方面研究了现行农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及其不利影响,提出农地征收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到农地发展权,从明确界定农地产权、明确征收目的、加强农地保护、完善农地补偿机制等方面人手,方能取得成效。
4-6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介绍了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路线,概述了该技术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优缺点并对其存在的主要缺点进行了技术优化,重点综述了DGGE技术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动态性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7-12

定向改造棒状链霉菌青霉素扩环酶的研究进展

摘要:青霉素扩环酶是实现酶法转化青霉素生产各种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关键前体7-ADCA的关键酶。获得对青霉素G具有高催化能力的扩环酶突变体,是将其引入工业化生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利用非理性和理性的方法对改酶进行改造,取得了一些活性提高的突变株。本文对改造青霉素扩环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结合其自身的工作对改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3-15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家蚕斑纹突变基因(q)的SSR标记定位分析

摘要:对家蚕幼虫斑纹突变基因(q)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有助于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该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利用家蚕雌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换的特点,采用幼虫斑纹为鹑斑(q)的家蚕品系g03和幼虫斑纹为素斑(p)的家蚕品系C108,组配正反交群体g039♀(g03×C108)F1♂和(g03×C108)F1♀×g03♂,分别记作BC1M和BC1F。用已经构建的家蚕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中第7连锁群上的12对SSR标记引物在亲本间进行多态性筛选。BC1F群体中的普斑个体均表现出与(g03×C108)F1相同的杂合型带型,而所有个体的带型与亲本g03一致,为纯合型。结果筛选出S0703、S0707和S0710共3个与q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利用BC1M群体构建了家蚕q基因及其连锁的SSR标记遗传连锁图,图距为18.0cM,3个SSR标记及q基因的排列次序为S0703-q—S0707-S0710,q位于4.5cM处,与q基因最近的标记为S0703,遗传距离为4.5cM。
15-18

极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克隆、超量表达及其在天然蓝色素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从嗜热菌属的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 MSB8 ATCCA3589)中扩增出编码极耐热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A,连接到新型热激载体pHsh上,得到重组质粒pHsh—bgLa—WT和pHsh—bglA—M,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比酶活分别为25.7U/mg和107.IU/mg。通过热处理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方法处理后,经SDS~PAGE检测条带单一,比酶活达到1746.2U/mg,纯化倍数16.2,得率为17.5%。β-葡萄糖苷酶在以栀子苷和甘氨酸为原料的情况下,按照8.8:1.4的比例,80℃条件下反应3h,获得大量可食天然蓝色素,得到的天然蓝色素的色价E(1%)为426。
19-22

波尔山羊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

摘要:为了解波尔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选择了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波尔山羊群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BMl329等10个微卫星标记上共检测到145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都检测到至少1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出14.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4—14.9个,基因频率最高的是OarAE101标记的95bp片段(0.2391);10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都在0.95以上,均为高度多态标记,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BMS1591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9955;各标记的观测杂合度在0.6167~0.9844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8441~0.9328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940,属于高度杂合标记和高度杂合品种,遗传变异较大。
23-26

新疆巴什拜羊ISG1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检测

摘要:克隆表达新疆巴什拜羊ISGl5基因,并对其表达产物的活性进行检测。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巴什拜羊ISGl5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将ISG15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经电击转化至GS115中并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用Ni2+螯合亲和层析法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来检测表达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巴什拜羊ISG15基因cDNA全长为646bp,开放阅读框为474bp,编码157个氨基酸。经酵母重组菌株GS115/pPIC9K—ISG15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蛋白约为33ku,表达的蛋白可用Ni^2+螯合亲和层析方法纯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表达的ISG15蛋白能够显著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P〈0.05),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26-29

猪圆环病毒Ⅱ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摘要:利用PCV2病毒免疫8周龄BALB/c雌性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原核表达的PCV2病毒Cap蛋白作为检测抗原进行ELISA检测,获得了1株PCV2单抗,命名为2E9。用PCV2全病毒免疫小鼠,能获得特异性针对PCV2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PCV2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30-31

18个早熟梨品种的SSR分析

摘要:采用SSR标记技术对18个早熟梨品种进行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对SSR引物(CH01b12、CH01d03、CH02a08、CH03g12)共扩增出49个等位变异条带;除同物异名品种林金和天皇外,这4对引物组合可以成功鉴别其余品种;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18个早熟梨品种明显分成2个大组,即西洋梨和东方梨,种间杂交品种早酥梨与西洋梨聚在一起,鄂梨1号和鄂梨2号与东方梨聚为一类。
32-34

红颊草莓组培标准化及穴盘壮苗研究

摘要:将红颊草莓组培苗生长时期划分为丛生芽生成期、幼苗期、中苗期、不定根生成期、成苗期共5个时期,对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激素组合和浓度进行筛选,发现组培苗在中苗期时采用MS+6-BA0.3mg/L+IBA0.05mg/L+G如0.1mg/L培养基具有较高的增殖系数(6.03),不定根生成期时采用1/2MS+IBA0.4mg/L+活性炭0.3g/L培养基较适宜红颊草莓不定根的诱导,并建立了红颊组培操作标准流程。通过基质配比、相对含水量和肥料浓度3因素试验,以穴盘苗壮苗指数和外部形态为比较分析指标,获得最佳参数组合:泥炭基质、相对含水量60%、MS大量元素母液500倍稀释液施肥,适合培育红颊草莓穴盘壮苗。
34-37

IBA对蓝莓组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

摘要:以斯巴坦(Spartan)及北陆(Northland)2个蓝莓品种试管苗为试材,研究外源激素IBA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旨在提高其瓶内生根速度、质量,缩短瓶内生根时问。研究结果表明:将蓝莓苗浸蘸200mg/LIBA中5s后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的方法,比将蓝莓苗直接接种到预先添加IBA的基本培养基中生根的方法好,有效提高了生根速度,缩短了生根时间,使有效苗生根率提高14%以上;2个蓝莓品种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根无明显差异。
38-40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育种栽培与生理生化

氮镁耦合对粳稻龙粳20稻米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摘要: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龙粳20为供试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氮、镁耦合对寒地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独施用时,增施氮肥使垩白率提高,施氮量与整精米率呈单峰曲线,施镁量与垩白率及整精米率均呈单峰曲线;氮镁耦合时,副处理镁对籽粒垩白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主处理氮水平下,施镁225.0—337.5kg/hm^2范围内稻米的垩白率、整精米率较理想。
40-44

苏中勤泥土稻区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在苏勤泥土稻区研究不同施氮量(纯NO、150.08、225.11、300.15、375.19.450.23kg/hm^2)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施氮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钾肥相同条件下,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的增加,7个处理中以施纯氮375.19kg/hm2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平均达9391.28kg/hm2和5680.37元/hm2,当施氮量超过375.19kg/hm2时,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增反减。
45-46

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摘要:从海南加代的育种基础材料中获得了1份矮秆多蘖突变材料,平均株高仪30.25cm,平均分蘖数为23个,最高分蘖数可达43个。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试验以及去分蘖试验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对赤霉素表现为敏感,其多蘖与株高间也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
47-48

南粳49粳稻12000kg/hm^2目标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摘要:南粳49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12年引进到高邮市,在周巷镇及车逻镇种植,采用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开展百亩超高产攻关研究。(1)2块百亩攻关方均采用机插方式,行株距为30cm×12cm,实插27万穴/hm^2,基本苗112.5万~121.5万/hm^2。(2)根据斯坦福公式精确施肥,改变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常规施肥方式,突出氮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周巷镇攻关方施纯氮370.5kg/hm^2,其中基蘖肥与穗肥比例5.5:4.5,促花肥施N、P2O5、K2O分别为114、45、135kg/hm^2;车逻镇攻关方施纯氮334.5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6:4,促花肥施N、P2O5、K2O分别为85.5、34.5、109.5kg/hm^2。(3)经成熟期理论测产,2块百亩攻关方平均穗数360.3万/hm^2,平均单穗粒数141.2粒,平均总颖花量5.13亿朵/hm^2,平均结实率93.5%,平均千粒重25.9g,平均理论产量1.233万kg/hm^2,最高产量1.394万kg/hm^2。南粳49表现较高的产量潜力优势,其中周巷镇营南村17.1hm^2攻关方平均产量达1.239万kg/hm^2,最高田块达1.286万keghm^2,创高邮市乃至里下河稻区高产新纪录,顺利通讨超级稻第1次验收。
49-51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摘要:针对目前冬小麦种植中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冬小麦的产量构成、作物养分和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情况,以期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管理模式(模式A)下6.4t/hm^2的产量水平相比,养分投入优化模式(模式B)、高产模式(模式c)、高产养分再优化模式(模式D)均能够大幅度提高冬小麦产量,产量分别达到了7.3、7.7、7.5t/hm^2。养分利用效率结果与产量结果类似,B、C、D模式均高于农民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中D模式的籽粒生产效率较C模式有显著提高,氮、磷、钾的生产效率分别达到了29、160、16kg/kg,表明目前的高产栽培模式仍有较大的养分利用效率提升空间。在冬小麦收获后,农户习惯模式A和模式C的土壤残留硝态氮积累量较高,而模式B、D的积累较少。综合比较发现,兼顾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模式D的冬小麦保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而且养分利用效率高,同时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硝态氮的累积量较低,实现了冬小麦高产与环境的协调。
52-54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相等条件下有机肥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小麦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化肥:25%:75%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显著高于50%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和全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矿质氮的供应和小麦氮素吸收,小麦收获时有机肥:氮化肥=25%:75%的处理小麦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43.8%和11.3kg,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说明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部分替代化肥氮。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