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探讨

摘要:为更好地指导广东省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并对全省水稻产业布局进行了区域划分,即将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稻—经济作物高效轮作"优质稻生产区、粤北"单季稻水旱轮作或双季有机稻"生产区、粤东"双季稻高产"绿色稻米生产区、粤西"双季稻—冬种"绿色稻米生产区四大区域,并明确了各区水稻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目标定位等,最后提出了有效实施广东省水稻产业规划的对策措施。
1-5

玉米R2R3型MYB转录因子家族生物学功能综述

摘要:MYB转录因子是最大的植物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调控植物次生代谢,控制细胞形态建成,以及在赤霉素(GA)信号转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玉米R2R3型MY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玉米中R2R3型MYB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6-8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对入侵生态学的启示

摘要:植物体内往往生存着许多内生微生物,其中内生细菌属于主要的成员,它们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对宿主植物有固氮、促生、抗病、抗逆等多方面的有益作用,因此植物内生细菌已经成为了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十几年,关于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已经取得极大进展,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的竞争、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取食动物的防御能力等方面,而关于入侵植物与其内生菌(特别是内生细菌)关系的报道则极少见。植物内生菌不仅对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同样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内生菌对提高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亦有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针对内生细菌的研究方法、生态学、有益生物学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着重针对植物内生菌在入侵生态学中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以期为入侵生态学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9-12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信息快递

《江苏农业科学》加入有关数据库的特别声明

摘要: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提高作者所的被引频次,《江苏农业科学已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12-12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江苏农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探析

摘要: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农民,是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内容之一,更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力争早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针对江苏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的思路与建议。
13-15

生态文明视角下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探析

摘要:从研究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经济较发达、生态建设基础较好的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和潜在需求,站在生态文明的视角层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苏州市未来循环经济须要突出4个整合的新路径——经济发展与社会循环的整合、产品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整合、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的整合、循环经济发展与机制体制的整合,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15-18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不同倍性鸭茅杂交F_1代SSR分子标记鉴定及比较分析

摘要:利用套袋法在不同倍性鸭茅间开展单株杂交,在13个鸭茅杂交组合(包括四倍体与四倍体,二倍体与二倍体)中共获得136个F1代单株,将18对具有明显父本特征带引物用于鉴定杂种真实性。结果表明,四倍体杂交亲本间更容易筛选出具有父本特征带引物;二倍体杂交组合中有部分组合没有出现真杂种;2种杂交组合后代共扩增出5种不同带型,四倍体杂交组合带型最为丰富,且较二倍体杂交组合更容易杂交成功。
19-24

鸭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多态性

摘要:为了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在鸭群体中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以莆田黑鸭、连城白鸭、绍兴鸭、攸县麻鸭、建昌鸭及北京鸭为材料,运用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对MSTN基因5'-调控区C1024GSNP位点进行基因分析,并分析了该位点在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Hardy-Weinberg平衡情况。结果表明:MSTN基因C1024G位点在7个鸭品种中均检测到CC、CG和GG 3种基因型。在连城白鸭、攸县麻鸭和高邮鸭中,基因型CC占优势,且以连城白鸭为最高(0.72);在莆田黑鸭和建昌鸭中,基因型CG占优势;在高邮鸭中,基因型GG占优势,而其他鸭品种中基因型GG比例均较低;在绍兴鸭中基因型CC、CG出现的频率相同。建昌鸭和北京鸭中等位基因G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C的频率,其他鸭品种中均为等位基因C的频率大于等位基因G的频率。莆田黑鸭、连城白鸭、绍兴鸭、攸县麻鸭、北京鸭和高邮鸭MSTN基因在1 024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仅建昌鸭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24-26

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

摘要:为了获得高质量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无降解现象,D260 nm/D280 nm为1.6~1.9,用于ISSR-PCR扩增时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都很好,说明DNA纯度和产率完全满足PCR扩增分析的要求。
27-29

草莓属间体细胞融合研究

摘要:以长白山区的东方草莓和安娜草莓叶片为试材,PEG结合高浓度Ca^2+、高pH值的方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将融合后的杂种细胞接种到适宜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增殖形成细胞团和细胞团再分化芽苗培养。对融合、融合前后及融合后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团分化的再生芽苗进行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1.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6 mol/L甘露醇+0.1%2-(N-吗啡啉)乙磺酸MES+0.05 mol/L CaCl2组合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当PEG6000浓度为30%时,原生质体一对一融合概率最高,达10.67%;融合后形成的第一代类愈伤组织细胞及再分化的芽苗有60%染色体倍性为6x,说明草莓属间体细胞已经融合,进一步开展育种是可行的。
29-31

松花菜DH系下胚轴不定芽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以松花菜DH系2-1、2-4、2-16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其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比较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时期苗龄外植体及不同浓度AgNO3添加剂对不定芽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1和2-4在6-BA为2 mg/L、NAA为0.1和0.2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再生率最高,2-16在NAA为0.1 mg/L、6-BA为1 mg/L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最高;平放在分化培养基上的下胚轴一端即形态学上端分化出芽;4 mg/L AgNO3能提高松花菜下胚轴不定芽分化率。
32-34

豌豆白粉菌ITS基因的快速克隆及序列分析

摘要:以白粉菌菌株CFSZ5159为材料,通过分子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种的鉴定,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有效克隆白粉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的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白粉菌CFSZS159的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对rD-NA内的ITS序列进PCR扩增、克隆及测序测定。结果:CFSZ5159菌株ITS扩增片段大小为629 bp,采用GENETYXVersion7软件对序列进行了分析,结合传统方法鉴定确定其为豌豆白粉菌(Erysiphe pisi)。表明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的特点,适合于白粉菌的分类鉴定。
34-35

太白山地区常夏石竹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摘要:以太白山地区常夏石竹幼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建立常夏石竹高效再生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6-BA、NAA、2-4,D等3个因素对常夏石竹愈伤组织再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夏石竹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MS+0.5 mg/L 6-BA+0.1 mg/L 2,4-D+0.2 mg/L NAA。
36-37

荷花顶芽初代组织培养

摘要:以荷花顶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取材、消毒、诱导与增殖的研究。结果显示,荷花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1未展叶带1芽;外植体氯化汞消毒最佳时间为20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 0.1 mg/L+6-BA 1.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 0.05 mg/L+6-BA 2.0 mg/L,均为固体培养。
38-39

春兰根状茎增殖及其分化影响因子

摘要:以春兰无菌根状茎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接种极向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 mg/LKT有利于春兰根状茎增殖;横向平放接种处理的春兰根状茎分化数量显著高于倒接和正接处理;添加ZT能显著促进春兰根状茎分化。
40-41

桂花的离体快繁技术

摘要:以桂花叶盘、茎段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研究不同培养基对桂花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花叶盘、茎段直接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1 mg/L6-BA+0.3 mg/L NAA和MS+2 mg/L 6-BA+0.1 mg/L NAA;小苗容易生根,在各种培养基上生根率均可达100%;20 mg/L卡那霉素即可抑制叶盘的分化,40 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抑制茎段的分化,30 mg/L卡那霉素可抑制小苗生根。
42-43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育种栽培与生理生化

不同氮肥条件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摘要: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总氮含量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然后迅速下降;铵态氮含量在施肥后第2天至第4天达到峰值,1周后大幅度下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先升高后降低。在中氮施肥(N210)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比例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肥=3∶3∶4)的施肥方式能显著降低水稻田面水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说明氮施肥水平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水环境的污染负荷。
48-50

不同施磷水平下AM真菌对水稻/绿豆间作中植株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

摘要:采用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的种植方式,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对水稻和绿豆的幼苗生长及氮磷素的转移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kg(以P计,下同)施磷处理[Ca(H2PO4)2.H2O]的水稻和绿豆的菌根形成率最高。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显著提高了水稻和绿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和绿豆叶片叶绿素、植株磷含量和吸收量增加;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AMF显著增加植株吸磷量,绿豆增加量高于水稻,绿豆的增加量在10 mg/kg时达98.34%。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中,水稻和绿豆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接种AMF条件下,显著提高了水稻和绿豆的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效磷量含量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的形成和发育。在10 mg/kg施磷水平下,丛枝菌根对水稻/绿豆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显著促进了水稻和绿豆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水稻和绿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