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1302
  • 国内刊号:32-1214/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0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3
  • 综合影响因子:0.32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世界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江浙沪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对国内外草莓生产及贸易概况、江浙沪3省(市)草莓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促进江浙沪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2

日本环境友好型农业认证制度及其启示

摘要:分析了日本环境友好型农业认证制度中生态农户认证,特别栽培农产品认证以及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认证体系与经验,总结在健全立法、认证机构社会化、强化政府扶持以及丰富认证体系等方面对推进我国农业认证工作的启示。
3-5

江苏沿海地区耐盐(海水)蔬菜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耐盐(海水)农业发展概况,综述了江苏耐盐(海水)蔬菜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开发前景,为江苏发展耐盐(海水)蔬菜产业提供依据。
6-7

“十二五”江苏油菜生产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概述了江苏省油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原因,从改善生产条件、创新栽培技术、加强政策扶持等方面,就“十二五”期间江苏油菜生产发展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8-9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土壤有机碳储量日益成为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其中土壤有机碳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为复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部分。本研究结合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的国内外报道,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库特点及研究意义,总结了当前土壤碳储量研究的5种主要方法(土壤类型法、植被类型与生命地带法、GIS估算法、模型估算法、相关关系统计法)及其各自特点、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土壤理化特性、气候条件、c0:浓度、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等5个方面简要评述了各种因素对土壤碳的积累与循环的影响,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0-12

家蚕drk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受体下游激酶(downstreamofreceptorkinases,DRK)是JAK/STAT信号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员,在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家蚕的JAK/STAT途径,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了家蚕的drk基因(Bmdrk)的c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Bmdrk开放读码框为639bp,编码212个氨基酸残基。结构分析显示:BmDRK由SH,和SH22种结构域形成了SH3-SH2-SH3的结构形式。基于SH3-SH2-SH3结构域序列的进化分析指出昆虫DRK蛋白序列高度同源,结构与基本功能相似。DRK在进化过程有侧翼1个SH3结构域丢失的事件发生。研究结果为探讨Bmdrk在JAK/STAT信号途径中的作用方式以及drk基因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13-16

禾本科内生真菌研究15:禾本科内生真菌Epichloё yangzii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摘要:为高效获得内生真菌EpichloeyangziiRnj5706菌株的原生质体,分别检测酶系组合、稳渗剂、pH值、酶解温度等因子对Eyangzii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五yangzii原生质体的优化条件为液体培养48h的鲜菌丝在pH值6.8含0.7mol/LNaCl的酶解液(1.5%崩溃酶、1.0%蜗牛酶、1.0%纤维素酶、2.O%溶菌酶)中32℃酶解4h,这时的原生质体得率为39.2×105个/mL酶解液。并比较不同保存时间下的原生质体的再生比率,表明随保存时间延长,再生比率急剧下降。本研究关于Eyangzii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方法,为内生真菌遗传操作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17-20

白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组的AFLP分析

摘要:采用AFLP(Amplifiedfragmentlengtllpolymorphism)技术对白菜(Brassicarapassp.ch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3611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Y3611B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比较,64对引物中有61对引物组合在两系间扩增出5185条带,其中有3对引物在不育系Y3611A中扩增到3个特异片段,对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其序列全长分别为187bp、205bp和237bp,将其分别命名为CMSl87、CMS205和CMS237。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它们分别与大白菜核基因组部分序列、拟南芥衰老相关蛋白mRNA序列及拟南芥线粒体部分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21-23

山西省桑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摘要: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山西省的73个桑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这些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5个ISSR引物从73个地方品种的总DNA中共扩增出条带12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9.15%。说明参试的桑树地方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891-0.9457,平均Nei’s遗传相似系数为0.7674;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891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71,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78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197,总基因多样度为0.2780。聚类结果说明山西桑树地方品种可被分为差异明显的3大类。
24-27

不同甘薯材料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

摘要:用5个甘薯品种(系),分别用含有2种不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进行再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苏薯9号和苏薯11号的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再生力较高,适合作为受体材料用于转基因研究,宁51-5和宁51-14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率较差,而苏薯12号不能诱导出胚性愈伤。添加2mg/L2,4-D和0.2mg/L6-BA的MS固体培养基比仅添加2mg/L2,4-D的MS固体培养基更适合作为甘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能明显增加胚性细胞的诱导效率。
28-29

新豫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摘要:以新豫百合鳞茎鳞片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材料用0.1%HgCl:灭菌8min。培养基添加3%蔗糖和0.7%琼脂,pH值为5.8-6.0,培养温度为(254-1)℃,光照时间为12h/d,光照强度为25-30μmol/(m2·s)。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十NAA0.2m∥L;最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6一BA0.5mg/L+NAA0.3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
30-31

石莲花属植物黑王子再生植株的诱导

摘要:采用黑王子的营养叶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定芽诱导的方法,芽增殖和生根培养途径,实现黑王子营养叶离体培养下的植株再生。获得95%的不定芽诱导率和85%的生根率。
32-34

优良木薯品种GR911腋芽萌发诱导的研究

摘要:以木薯优良品种G1t911为材料,以MS+6-BA1.0mg/L为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的消毒剂、外植体的选择、GA,和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对木薯品种GRgll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1%Hscl:溶液对木薯GRgll茎段消毒7min较为合适,2%NaCIO溶液较适合于木薯GR911茎段消毒;春季取材较适合木薯GRgll腋芽萌发的诱导;接种前用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能有效减少木薯GR911组织褐化。用GA,浸泡木薯GRgll外植体,有利于加速腋芽的萌发和提高腋芽萌发率。
35-37

硅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培养的影响

摘要:以杜仲幼茎为外植体,进行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增殖试验。在已经筛选出的最适再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硅进行分化培养试验,以确定诱导、增殖培养基中的最佳硅浓度。结果表明:适度增加硅浓度,可明显提高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并能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增加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硅的最佳添加浓度为80mg/L。
37-38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育种栽培与生理生化

油后旱地直播时期对杂交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摘要:通过油菜收获后不同时期直播各种类型的杂交水稻品种,研究播种期对杂交水稻叶片生长速度和抽穗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播种期对杂交水稻叶片发育和抽穗进程影响显著,推迟播种会缩短穗发育时间;冈优725和B优827抽穗进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39-41

我国杂交籼稻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回顾了我国杂交籼稻育种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了我国杂交籼稻育种研究进展,提出了杂交籼稻育种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41-44

杂交粳稻甬优8号超高产形成规律与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甬优8号超高产形成规律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发现,甬优8号12750kg/hm。以上产量结构:有效穗216.75万-228.60万穗/hm2,每穗粒数238.4-265.3粒,总颖花量54498万-57504万朵/hm。,结实率84.7%-87.6%,千粒重28.12-28.42g;甬优8号超高产栽培群体动态特征表现为“前小、中稳、后强”,通过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等技术途径可以实现超高产。
45-47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初探

摘要:机插水稻目前主要采用营养土育秧方式,营养土育秧环节工作强度大,耕层土壤破坏严重,药害草害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插秧的快速普及。本研究进行了基质育秧与普通营养土育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营养土育秧相比,基质育秧在秧苗素质、机械可操作性、病虫草害防治、增产增收、生态效益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推广前景广阔。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