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昆虫化学感受基因家族研究新进展1-5

摘要:主要介绍了化学感受基因家族的功能,进化模式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该基因家族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国内外麻疯树最新研究进展5-10

摘要:麻疯树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落叶灌木,近年来由于各国能源危机显现而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人员重视。笔者根据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麻疯树研究的最新进展作综述,特别是有关麻疯树与近缘作物如变叶珊瑚花和佛肚树的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变化作重点介绍,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1-13

摘要:科技创新团队是培养人才和催生重大科研成果的一种有效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迅速提高科研实力和推动学科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实例,提出在专业所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中,首先要确立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为政府、企业、农户解决植物病虫害服务中谋求发展。如何把创新思路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行动,只有抓住人才、抓住交流、抓住培养及配套措施,以重点项目为纽带,结合单位传统优势学科和研究特色,结合各级政府重大需求进行,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直播水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及发展策略13-15

摘要:从直播水稻的发展趋势、直播方式、品种改良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世界直播水稻发展概况。分析了直播水稻的优缺点,提出今后直播水稻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虚拟小麦的研究进展16-19

摘要:虚拟植物是当今虚拟现实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虚拟小麦是虚拟植物的一个研究分支。在介绍虚拟植物模型、研究成果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从小麦的生理生态模型、形态结构模型和生长模型等方面,综合叙述虚拟小麦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虚拟小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玉米茎秆糖分研究与应用进展19-21

摘要:对玉米茎秆糖分研究进展、茎秆高糖玉米种质资源筛选、茎秆高糖玉米新品种选育以及玉米茎秆糖分与青贮玉米饲料品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提高青贮玉米茎秆含糖量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青贮玉米饲料品质,同时玉米茎秆中的糖汁(Brix〉10%)可作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之一。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蔬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22-25

摘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本文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及特点,及其在蔬菜遗传与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5S一体化集成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进展26-29

摘要:为了有效实现多源信息获取、准确定位、加工处理、专家评价和智能化决策一体化集成,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5S(RS-GIS-GPS-ES-IDSS)技术的特定定义,详细论述了5S技术的特点、集成理论、结构、组成模块和技术体系,给出了利用5S技术在农业与生态科学应用的实例,证明了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集成理论和新技术,今后在农业等科学中必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江苏省花生生产的特点和发展对策30-31

摘要:江苏省是我国花生的主产区之一。本文分析了近9年来江苏省花生生产的主要特点及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并就充分发挥江苏省花生生产的潜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细菌生物膜及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32-33

摘要:细菌生物膜(BBF)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在BBF形成过程中,细菌的群体感应(QS)系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菌生物膜的结构以及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对“信息化”的诉求34-36

摘要:目前许多中国农村文化遗产面临生存困境,状态堪忧。信息技术给农村文化遗产提供了生存空间,使不少濒临灭亡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让一些农村文化遗产继续发挥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作用。但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农村文化遗产的概念还没有得到广泛认识,农村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可采取的信息化措施值得我们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9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37-40

摘要: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Spodoptera litur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Ⅱ)是一种新发现的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病毒株,其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共149个ORFs。对SpltMNPVⅡBV和ODV的质谱分析表明,ORF59位于ODV中,是一个功能未知的ORF。本研究根据SpltMNPVⅡORF5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克隆了ORF59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上游具有4个TATA box,一个早期启动子CAGT和一个晚期启动子ATAAG。读码框含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定分子量为25.4 ku。将ORF59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约29 ku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经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即为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融合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ORF59多克隆抗体。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ORF59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基础。

野桑蚕和家蚕para型钠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结构域Ⅱ的克隆与突变41-43

摘要:根据家蚕钠离子通道蛋白基因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EF521818)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编码吴江野桑蚕(YWJ)和家蚕品种大造的钠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域Ⅱ的cDN段,2个片段长均为1 135 bp,编码378个氨基酸,没有发现与击倒抗性(knock down resistance,kdr)相关的点突变,但发现2个点突变I164L和V196A,推测可能这2个突变与野桑蚕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

大豆转录因子基因GmMYBZ2的表达及功能分析44-47

摘要:MYB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它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的调控以及环境因子的应答。利用RACE-PCR的方法从大豆中分离获得了1个新的MYB基因GmMYBZ2(GenBank登录号:DQ902861)。瞬时表达结果表明,GmMYBZ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对胁迫应答的检测结果显示,在紫外辐射、高盐及干旱(PEG)等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大豆品种中豆27中GmMYBZ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在GmMYBZ2的转化烟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减少。推测GmMYBZ2可能通过对类黄酮生物合成的调控参与植物的基础生理代谢。

两步化学转化法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48-50

摘要:为了利用化学转化法快速构建携带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以便获得表达该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首先把骨架质粒pAdeasy-1通过化学法转化到氯化钙法制备的E.coliB J5183感受态菌中,通过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筛选出含骨架质粒的阳性菌B J5183/p,再次用化学法把插入有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穿梭质粒rpShuttle-CMV-276经Pm 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到B J5183/p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同源重组,再在含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培养,筛选出卡那霉素抗性菌进行质粒抽提纯化,酶切并电泳鉴定,获得重组阳性质粒rPAD-276。结果表明,运用2步化学转化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是一种简便、快捷且容易操作的方法。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6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51-54

摘要: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6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原核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ORF56基因编码区全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25.9 ku。序列分析显示,ORF56具有典型的晚期启动子特征序列GTAAG,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3个磷酸化位点和3个N-糖基化位点。PCR扩增获得该基因,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T-32 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Sp ltMNPVⅡORF56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基础。

棉铃虫生物钟蛋白质TIME-EA4同源基因克隆及分子进化分析55-59

摘要:时间间隔测定酶(TIME-EA4)是近年在家蚕中首先发现的一种生物测时蛋白质,具有正常的SOD酶活性与酯酶ATPase瞬时活性,参与家蚕滞育卵的活化调控。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棉铃虫TIME-EA4的同源基因Haea4(GenBank登录号:GU143551),全长cDNA 799 bp,编码199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5.45,相对分子质量18 768.88,含有1个Cu/Zn SOD核心结构域。RT-PCR分析发现,Haea4基因在棉铃虫的头、中肠、脂肪体、生殖腺、体壁、丝腺中均有高量表达。氨基酸遗传距离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棉铃虫的TIME-EA4与家蚕和野蚕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36、0.548,同源性均为44%;分子进化分析表明,棉铃虫和家蚕、野桑蚕的TIME-EA4同源蛋白质都与Cu-Zn/SOD蛋白的进化距离较近,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也显示,棉铃虫与家蚕TIME-EA4基本特性有很大相似性。

西施舌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59-63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西施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用17个引物对江苏赣榆(GY)、启东(QD)及福建长乐(CL)3个种群共68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测到23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34个,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20之间,片段长度200~3 000 bp;GY、QD和CL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分别为94.92%、86.86%和90.25%;GY、QD和CL种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541 9、0.491 8和0.489 5;Ne’is基因多指数分别为:0.370 0、0.336 1和0.330 1;西施舌各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聚类分析显示GY群体和QD群体先聚一起后,再与CL群体构成姐妹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