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探讨1-3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措施,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遵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投入不留缺口、奖优罚劣激励竞争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现就如何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出一些初步探讨。

我国番茄晚疫病流行体系的研究进展3-6

摘要:综述了我国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危害、流行特点、晚疫病菌的侵染规律,以及品种和小种变异、天气条件、人为活动等因素对番茄晚疫病的影响,并对流行体系的预报模型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美国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与启示7-10

摘要:电脑在农场中普及应用以及支撑精准农业发展的物化信息技术推广的数据显示,信息技术对美国农业生产及经营产生深刻影响。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公开、信息收集与和电子政府建设、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美国首席信息官委员会(CIOC)和农业部首席信息官办公室(OCIO)的行政主导为农业信息系统互联、兼容和业务协同提供了组织保障。农业网络信息中心联盟(AgNIC)是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范例。农场经济规模是制约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美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研究其做法及特点并加以借鉴,对后起国家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有重要现实意义。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信息快递
《江苏农业科学》最新影响因子为0.49610-10

摘要: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6)》最新公布的国内各期刊的影响因子,《江苏农业科学》最新影响因子为0.496。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南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11-14

摘要:自2004年起,南通市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为契机,试行并逐步完善了科技推广委托制 .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以技术服务合同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实施过程监管制和工作绩效考评制等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推广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强化科技推广计划的编制、制定科技推广方案、推进农业技术服务等主要措施,使科技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应通过科技推广工作的前伸后延以强化其系统性,实现科技推广工作的整体联动以强化其整体性,创新科技推广工作的投入机制以强化其协调性。

3S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15-17

摘要:近年来,3S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简要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概念,分析了这3种技术在作物种植面积量算与产量估测、精细农作以及农作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应用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3S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8-21

摘要: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但其适宜秧龄短,培育壮秧难,育苗成本高。(2)肥床旱育抛秧。具有秧龄弹性大、利于高产的优点,但其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3)无盘旱育抛秧。综合了塑盘旱育和肥床旱育抛秧的优点,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易培育壮秧,不受秧龄限制,利于高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与育种
盐芥ThHKT1基因的克隆21-24

摘要:以盐芥为材料,依据拟南芥AtHKT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盐芥中ThHKT1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使用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盐芥中克隆到ThHKT1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817bp,推测编码区长度为1503bp,编码500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82。其编码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HKT1基因的相应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8%和77.3%。

几个杂交稻组合的适应性分析25-28

摘要:以汕优63为对照,通过比较Ⅱ优084、Ⅱ优838、Ⅱ优725、粤优938、两优培九和丰优香占等6个组合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秧龄弹性以及对高温和涝害适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6个组合中Ⅱ优084适直性最好,总体上强于汕优63;其次为Ⅱ优838和Ⅱ优725,总体上与汕优63相当;粤优938、两优培九和丰优香占的适应性总体上不如汕优63。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信息快递
《杂草科学》最新影响因子为0.33828-28

摘要: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6)》最新公布的国内各期刊的影响因子,《杂草科学》最新影响因子为0.338。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与育种
基于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的水稻产量预报研究29-31

摘要:将遥感资料(NOAA/AVHRR,Landsat TM)与水稻模拟模型(RCSODS)相结合,建立遥感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水稻遥感估产。利用TM影像对NOAA进行几何精校正和混合像元分解;对NOAA卫星的可见光通道和近红外通道,采用双通道组合运算技术,构造植被指数(NDVI),结合地面样区实测叶面积指数(LAI)资料,建立NDVI与LAI的相关模式,对大面积水稻LAI进行反演,实现水稻长势的遥感实时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NDVI与水稻生物学参数LAI的关系,及时校正水稻生长模拟模型,预报以像元点为空间变化范围的单位面积产量;并对高邮市的水稻进行产量模拟,取得较好的结果。

粳稻武粳15超高产形成规律及栽培技术32-35

摘要:武粳15是江苏主推的超级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产量750kg/667m^2以上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总颖花量2900万朵/667m^2,有效穗18万~20万/667m^2,每穗粒数160粒以上,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9g左右;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增粒,扩库强源。通过稀播育壮苗、扩行稀植、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塑造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稳定超高产。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信息快递
本刊声明35-35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与育种
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恢复系筛选结果初报36-38

摘要:将多种来源粳稻恢复系杂交选育的新恢复系与野败型粳稻不育系进行配组,筛选出了一批育性良好的组合,其每株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多于对照,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野败型细胞质选育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能的。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信息快递
《江苏农业学报》最新影响因子为0.57338-38

摘要: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6)》最新公布的国内各期刊的影响因子,《江苏农业学报》最新影响因子为0.573。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与育种
水稻机插秧苗培育及大田栽培技术39-41

摘要: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及采取相应的大田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关键。机插水稻秧苗秧龄短、整齐度高、排列紧密以及栽插后缓苗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机械栽插秧苗培育和大田栽培技术的特殊性,营养土制备、播种、秧田及大田管理等技术环节必须适合机械插秧各方面的要求。根据近5年生产实践以及对周边农户调查,切实按照以下技术环节操作,可以收到600—650kg/667m^2的经济产量。

江苏沿淮稻区粳稻优质丰产定量栽培技术41-43

摘要:在精确定量栽培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多年研究与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沿淮稻区、麦茬稻应用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优质、丰产定量栽培技术体系。

江淮稻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44-45

摘要:江淮稻区为稻麦两熟地区,小麦的种植收割及水稻收割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种植依然采用传统的播种、育苗、移栽的方法,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近年来已明显表现出人力不足、成本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水稻直播栽培种植技术的探讨。小面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水直播产量可达550~600kg/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