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计算机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Computer Education

  • 11-5006/TP 国内刊号
  • 1672-5913 国际刊号
  • 1.0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计算机教育是清华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计算机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题报道、思维碰撞、名师讲堂、为师心语、教材园地登

计算机教育 2008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教育杂志新闻
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召开3-3

摘要:2008年5月31日,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暨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学科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十个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这十个部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在学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教育部相关领导和清华大学实验设备处副处长闻星火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杨士强教授主持。

计算机教育杂志专题策划
建立国际等效的计算机认证机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访清华大学余寿文教授4-6

摘要:长期以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就是国内外教育与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英美等国家在工程教育认证方面有相当长的历史.近些年.国际工程教育相互承认的作用得到各国普遍的认识。198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国在华盛顿签署第一份有工程学士学位专业认证的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我国为顺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保证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也开始了相关的工作。随着认证工作的逐步扩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证也开展起来。为了介绍我国的这一认证情况.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专业的认证工作,本刊组织了认证专题,对率先取得认证资格的学校进行介绍。

全面推进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访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陈道蓄教授7-9

摘要:《计算机教育》:什么是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陈教授: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是为了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而推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在高等教育的本科阶段进行,但与大家熟悉的本科教育评估不同。专业认证是对一个专业进行的,不是对整个学校。而且它是“合格性”认证,而不是评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10-13

摘要:自2006年起,我国选择计算机等4类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从基本文件的起草着手,经过2年多的努力,基本形成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目前,已经制定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基本文件,并在试点过程中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一项工作,已经开始显现其在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科学办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以专业认证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14-16

摘要:为顺应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国家和行业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同时为配合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尽快实现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教育部于2006年3月份正式成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及其秘书处,并由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业学会成员、工程教育专家及资深工程师按合理比例组成了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

推进专业建设的切入点:明确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认证给我们的启示17-18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国家正在向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目标大步推进。据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中已经设立了771个计算机本科专业,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本科专业。因此,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率先进入了“大众化”时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的几点体会19-21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授课品质、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业认证可以使高校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合理,能够密切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就业机会。专业认证对于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教育认证强化了校企合作的基础——从企业角度看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22-23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以考察大学办学质量保证体系为核心,经过2007年对山东大学等四所知名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办学的现场考察,已经取得了较为全面的经验。经过认证的大学普遍开始重视确立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办学目标,重视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服务,重视以多数学生的学习成果来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正是这三个重视,为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教育注入了质量管理的思想,强化了校企合作的基础,给昔日味同鸡肋的大面积校企合作加上了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使之正在成为可能,校企合作有望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计算机教育杂志特别报道
浙江大学计算机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院30周年24-25

摘要:30年前,以何志均教授领衔的一代前辈开创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历史。1978年何志均等教授在原浙江大学创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1984年张森等教授在原杭州大学创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98年随着浙江大学四校合并,新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成立;2002年在计算机系基础上成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从无到有,逐步做强做大,在2006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综合水平评估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三。

与时俱进的计算机本科教育26-29

摘要:30年,让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成熟的青年;30年,对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来说,也同样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过程,它已成为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科。回顾30年的历程,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回味。

工程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0-34

摘要:2001年软件学院创办之初,教育部就提出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教育部领导后来在多种场合也针对目前我国高校IT类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软件学院一定要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程型精英,软件人才的水平和规模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快软件人才培养成为我国在新世纪顺利实现社会经济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

多学科知识渗透的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35-37

摘要: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创办18年来,经过大胆探索和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基于多学科知识渗透的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路子。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以信息产品整合设计为重点,加强教学科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强化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的双丰收。

挑战复合型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回顾38-39

摘要:动漫产业是2I世纪的朝阳产业,被很多发达国家称为“无烟”重工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我国动漫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并向国家大力倡导的动画“原创”作品的创意策划和生产制作大国的目标大步迈进。这带来了动漫人才的巨大缺口。人才的缺乏,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的缺乏,阻碍了我国原创动漫作品的开发,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从技能到能力,从基础到通识——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十年建设之路与再认识40-42

摘要: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十年建设,从侧重计算机技能性到系统教学计算机系统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从公共基础课程到通识课程,历经较大的课程改革有四次。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是在大学新生阶段开设的。我们的每一步改革不但是因为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随着中学阶段的学习而不断提高,也是因为需要结合课程知识本身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2006年至今,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已是全校的通识课程,其教学目的和要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浙江大学“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实验系列规划教材”43-43

摘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设计(project)已有1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为全面总结专业课程设计的建设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学院特别组织相关课程的骨干任课教师编写了一部以课程设计内容为主的“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实验系列规划教材”,并于2007年下半年起由浙江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计算机教育杂志名师讲堂
学者、教师和总教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吴文虎教授44-44

摘要:吴文虎老师从1961年至今,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年轻的时候,他就爱唱歌、爱运动,作为校田径队队员,曾多次获中长跑冠军。80年代以后,吴老师又成为了一名“教练员”,这一次不是在运动场上,而是在培养计算机优秀人才的国际竞赛中,他担任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并带领学生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吴老师关心教育,关心人才培养,为人谦和。正向他的名字一样,他为人处世时总是温文尔雅;教书育人时总是那么精神矍铄。过多的形容可能不适合吴老师,因为他总是很平淡地说:我喜欢我的学生,我爱我的教书工作,我喜欢锻炼,平时也爱参加合唱活动……。他就是这样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教书、锻炼和与人相处。

摘掉头上的光环,适时不断“清零”45-45

摘要:我认为“干粮和猎枪”的比喻既形象又深刻。课程再多如果不具内涵,充其量不过是大袋干粮。近几年我总在思考给学生打什么基础。过去的说法是“有多大的基础盖多高的楼”。人非砖石,其基础不宜取建筑学的概念,应取生物学的概念。一个孕育着生命的种子,从发芽到生长,在雨露、阳光、营养物质的滋养下,根系、枝干和树叶作为有机的整体在发展,长成为参天大树,决非堆砌而成。学生在校学知识、学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精心铸精品 理念须先行——谈“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改革46-49

摘要:从2001年起我受系主任的委托承担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的教学任务。这是给计算机系大一新生开的第一门涉及计算机的基础课。当年我已65岁,在这之前我一直在讲研究生的学位课“语音信号的数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