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社
分享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与分析、设计与实现、开发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读者作者编者等。
  •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
  • 国际刊号:1000-7024
  • 国内刊号:11-1775/T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25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2
  • 综合影响因子:0.49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网络与通信技术

WCDMA卫星移动通信RAKE接收机性能分析

摘要:研究了基于WSSUS模型的UHF频段卫星移动信道模型,利用该模型在四种典型的信道环境下进行相干RAKE接收,在搭建的RAKE接收仿真平台上,比较了三种不同RAKE合并方式下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公共导频符号信道估计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数据符号中时分插入导频符号传输方式在高速运动和快速变化信道中估计不准确的问题,特别在机载信道环境下,接收机性能有明显提高,同时不会产生多余的时隙延迟,信道跟踪实时性强,算法简单。
1901-1905

基于LTE—A的异构网络协作成本资源管理方案

摘要:新型架构下的异构网络由于重叠布施低功率基站不但引入严重的同频干扰,并且造成成本资源置配不均衡,这些都是异构网络性能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的多域协作成本资源管理方案。该方案考虑同频信道干扰,并将负载资源利用率转化为成本资源函数的优化问题,通过遗传算法实现最小成本资源对应的负载资源和功率资源的最优解。量化评估显示了推荐方案优于传统的域内成本优化方案,节约了43%的成本资源。在系统级仿真中,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和小区平均吞吐量参数值均表明该方案消除了大量的同频信道干扰,有效配置功率和负载成本资源,使得系统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1906-1911

OFDM采样率偏移和载波偏移联合估计算法

摘要:为了克服单独估计中频偏同步和采样率同步二者的相互影响,提高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采样率偏移和频率偏移联合估计低复杂度算法。给出了基于该算法的纠偏方案,在不同的采样率偏移、频率偏移、训练符号数目条件下,对所提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SUI-3信道环境中,该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是一种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相比SFFME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
1912-1916

UDX:基于UDP的可靠传输协议

摘要:为了在网络传输中实现可靠传榆与实时传输的并重,提出了优化通用数据交换(universal data eXchange-UDX)协议,通过分析流量控制、中转模式解析与设计、通用数据交换(universal data eXchange-UDX)协议分析与全双工思考最终选择VEGAS+SACK实现算法,给出了通用数据交换协议与UDT协议、VTCP协议的运行测试结果,并总结出优化后的通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项优势,达到了最大带宽利用率与吞吐量以及实时性。
1917-1924

基于ZigBee双归属网关的能源管理系统

摘要:为解决城市变化、社区调整带来的重新布线等实际问题,实现对城市能源使用的实时监控管理,利用ZigBee和WCDMA无线网络代替现有的有线通信模式。系统采用ZigBee无线网络和现有的WCDMA无线网络相结合,设计了可靠的双归属模式的WCDZIG网关,实现ZigBee数据信息和WCDMA数据信息二次封包的无障碍传输,实现对各个社区的远程无线连接监控,达到了无人值守、实时集中监控的目的。该系统能够提高监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综合成本。
1925-1930

DDS在SCA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基于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的通信系统存在着实时性不高、冗余度较大、无法故障恢复等不足,将数据分发服务(DDS)技术引入到SCA架构中,形成了一种扩展方案。在完全保持SCA规范兼容的前提下,用DDS作为波形组件间的传输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基于SCA的通信系统的实时性,降低了系统的冗余度,实现了单个软件模块的动态重构。此方案已经在某仿真通信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1931-1935

基于模糊理论的分布式协作谱感知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对于主用户检测感知存在的阴影衰落和如何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分布式协作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采取各感知用户独立自主决策(双门限+模糊判决区)和综合接收分析一跳邻居感知处理信息等措施,实现认知无线网中各局部区域的自动聚类和自适应聚类边界(/过渡带)识别,从而实现对主用户的全面感知和大幅度地提高频谱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感知处理信息传输开销、认知系统吞吐率、检测概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合作感知方法。
1936-1940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Cortex—A8的工业以太网安全协议栈开发

摘要: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既与物理世界相连,又与信息世界相连,所以系统安全需要同时考虑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协议栈是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实现网络互连的核心,结合Cortex-A8的架构特性,设计了综合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安全协议栈。利用基于Cortex-A8的AM3359微处理器的工业通信子系统、高速处理能力和低功耗,实现了工业以太网安全协议栈。实验结果表明,在故障注入和模拟入侵的情况下,安全协议栈能有效地减小故障概率和入侵成功概率。
1941-1945

Kerberos协议在可信平台下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为了解决Kerberos协议缺乏对计算机网络终端的保护的问题,引入可信计算技术对协议进行安全加固,加入对客户端完整性的验证,将数字签名引入传统的票据中,以保证客户端的完整性和密钥的安全性;在Linux下搭建可信计算平台,通过调用TPM功能,实现Kerberos协议的可信安全加固方案。验证平台表明,使用可信计算平台技术对Kerberos协议进行安全加固是切实可行的。
1946-1950

面向移动感知服务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摘要:为解决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的数据隐私安全问题,在分析移动感知服务框架及其隐私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面向移动感知服务的数据隐私保护模型,并采用ε-差分隐私保护算法进行模型的实现与分析。安全性与性能分析表明,该保护模型可满足感知数据、查询请求、控制信息和查询结果等物联网移动感知服务数据的隐私安全保护需求。
1951-1955

基于LEACH的防御流量分析攻击算法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流量分析攻击对LEACH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站的威胁,针对速率监控攻击与ID分析攻击提出了两种防御算法,即随机热区算法(random hot spots algorithm, RHSA)与匿名通信算法(anonymous communication algorithm,ACA)。在RHSA中,通过随机选择“伪装基站”与发送“伪装包”节点,使网络随机出现若干个伪装“热区”掩护基站;ACA算法主要通过动态产生的匿名隐藏所有参与通信节点的真实ID。仿真结果表明,在速率监控与ID分析攻击下,RHSA与ACA能够有效的迷惑攻击者,保护基站位置信息。
1956-1961

基于BHO构建轻量级上网行为监控系统

摘要:基于BHO劫持技术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上网行为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BHO实现与IE浏览器的绑定,确保了用户每个Web页面浏览行为都能得到有效监控。通过捕获DISPID_BEFORENAVIGATE2和DISPD_DOCUMENTCOMPLETE事件,并使用页面替换和脚本执行两种方式,实现了网站屏蔽和网页过滤功能,达到了对用户浏览不良或非法web页面行为进行监控的目的。通过使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和“捎带”的“心跳”信号报告策略,使得系统能够同时适用于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并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好通用性和有效性的网络防护手段。
1962-196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嵌入式系统工程

基于SEPIC的大功率LED驱动系统设计及实现

摘要:以大功率LED照明的驱动电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EPIC拓扑系统进行分析,给出了SEPIC开环伯德图和校正后的伯德图;结合LED伏安特性的特点,采用软启动的方式消除电源打开瞬间产生的冲击电压对LED寿命造成的影响;采用matlab工具对开关电源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在程序上设计2P/2Z补偿网络,然后根据整定的参数得到补偿网络的各个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ID控制的SEPIC电路实物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满足大功率LED照明驱动电源的要求,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
1967-1972

基于VTEST的TMS320C3x指令集模拟器设计

摘要:TMS320C3x指令集模拟器主要由指令集、中断和外设模块3部分组成。根据TMS320C3x指令的寻址特点,提出了双线代码指令模拟技术,该技术既能降低开发模拟程序的工作量,又能保证模拟效率;通过对中断识别机制的研究,给出了模拟器中断响应过程;设计了基于VTEST的事件驱动定时模拟方法,可降低外设模拟时对模拟器性能的影响。在实验部分,对模拟器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拟器具有较快的模拟速度。
1973-1977

基于S3C6410的田间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

摘要:为实现农田实时监测,设计一种基于ARM11处理器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以S3C6410作为网络监控系统的处理芯片,以USB摄像头为视频采集设备,通过有线方式接入互联网。详细阐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烧写,内核的剪裁与编译,以及mjpg-streamer视频服务器软件的编译和移植。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640×480分辨率下可以达到25fps的效果,传榆视频稳定、清晰。
1978-1982

基于GPRS的医药品温度监测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针对医药品温度监测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PRS和Ethernet网络的远程分布式温度监测报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总体设计,通过ARM系统、GPRS模块、远程数据传输的嵌入式开发,以及基于MVC模式和双层数据库设置的应用系统开发,实现了对医药品温度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报警监测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温度,调整测温误差,进行声光报警、SMS报警以及发送电子邮件报警等功能。通信成本较低,保存数据完整性好,易于扩大监测规模,可以准确地进行温度的预警预报,测得温度误差在±0.2℃之间,符合医药品温度监测的需求。
1983-1987

基于FPGA的视频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CCD摄像头输出的模拟CVtKS信号数据量大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并行处理能力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CCD摄像头+FPGA+SDRAM+视频编解码芯片的采集与VGA显示系统设计方案。按照视频信号的处理过程,在FPGA中设计了I。C控制器,ITU656解码器、视频处理器、SDRAM控制器、色度空间转换模块和VGA显示模块,实现了对视频解码芯片的工作配置,视频数据的解析、处理、存储和显示。硬件验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1988-1992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软件与算法

自适应GM(1,1,λ)模型及其适用范围

摘要:为解决传统GM(1,1)模型存在的问题,在运用积分中值定理证明含有自适应因子λ∈(0,1)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可行性的基础上,将该方法引入传统GM(1,1)模型的定义型,推导出了GM(1,1)定义型预测公式,构造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GM(1,1,λ)模型。通过理论证明和数据模拟实验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GM(1,1,λ)模型能够克服现存问题,并将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大为发展系数a∈(-1/λ,1/1-λ),大于传统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α∈(-2,2),且可用于高增长序列建模,比传统GM(1,1)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1993-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