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 11-1775/TP 国内刊号
  • 1000-7024 国际刊号
  • 0.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与分析、设计与实现、开发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读者作者编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嵌入式系统
可重构多路仲裁器1-3

摘要:多路仲裁器的设计不仅涉及到协议实现,还必须考虑复杂的时序控制,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设计的特异性较强。提出了模块化的可重构多路仲裁器结构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可重构多路仲裁器能够进行仲裁逻辑的动态重构,可方便地适应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通信要求,并规则地解决了异步时钟域信号转换的问题,使得仲裁器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快速实现性,其设计模式能适应较大范围接口应用。

综合航电开放式软件设计技术4-8

摘要:综合航电开放式软件设计技术是新一代航电系统支持平台机载实时容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重点,它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新一代综合航电系统的性能和成本。针对先进综合航电系统的特点、性能要求,对目前机载计算机软件系统存在的可靠性、安全性低,不易移植,成本高,层次分割不清晰,功能独立性差,对系统容错支持能力弱等缺陷,提出了"三层栈结构"的软件设计新思想,通过标准接口(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使得层与层、模块与模块之间得以分开,实现了功能模块化、软硬件隔离性、软件的再利用性、可剪裁性、易维护性,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航空电子系统任务能力需求,为新一代航电系统支持平台机载实时容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基于SOPC的短波跳频调制解调器设计9-12

摘要:短波跳频通信在军事通信中应用广泛,当前短波跳频调制解调器对可靠性、智能化与灵活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Xilinx EDK(embedded development kit)集成环境下,以SOPC(systemon programmable chip)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包含可配置软核处理器microblaze及丰富外设接口的短波跳频调制解调器,灵活配置其软硬件平台,设计了基于OPB(on-chip peripheral bus)片上总线的调制解调器外设接口及其驱动。最后给出文件数据收发的应用实例。通过验证,所设计跳频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正确、配置灵活、抗干扰强、可靠性高,可满足用户需求。

基于S3C2410的WMA开源解码程序优化13-15

摘要:针对MPlayer中WMA解码程序在S3C2410平台上解码效率低的问题,根据S3C2410平台的特性提出并分析了浮点运算转定点运算、以空间换时间以及手工汇编3种优化方案。详细介绍了定点化原理,并提出了模块化的优化方式,对MPlayer中的WMA解码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的结果表明了优化后的WMA解码程序在S3C2410平台上的解码效率已得到显著提高,已经能够流畅播放单通道的WMA文件。

基于内核启动优化的嵌入式Linux快速启动方案16-18

摘要:快速启动是嵌入式Linux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比较目前加速嵌入式Linux启动的几种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针对内核启动优化的快速启动方案。通过测量内核启动过程时间,获取了主要的延时因素,以此为依据,引入Kernel XIP技术消除了内核映像拷贝解压时间,提出了不检测、并行检测、驱动模块化、驱动管理优化等加速设备初始化策略,设计了一种既适合快速启动又实用的文件系统架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明显地加快了嵌入式Linux的启动速度。

基于DSP和ARM的光电跟踪系统伺服控制器设计及实现19-21

摘要:针对光电跟踪系统伺服控制高精度、高实时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DSP和LPC2214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双CPU伺服控制器,利用LPC2214完成外设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外设的管理、系统时序协调、人机接口等功能,DSP实现电机控制算法。详细介绍了控制器结构和主要硬件模块,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野外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预定运动目标,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层次模型22-24

摘要: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用以在不同层次上要保护不同类型的客体对象。按照客体类型及其层次关系将访问控制逻辑分层处理,在不同层次上采取与客体特点相符的访问控制技术,从而形成一种访问控制的层次模型。在功能模块级采取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而在数据对象级采用基于规则的实现方式。分层结构将复杂的访问控制分解为若干个在不同层次上易于处理的问题,降低了问题复杂性,并使得各层之间互相独立,灵活性好,易于实现、维护和扩展。

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算法25-28

摘要:密钥管理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个新的密钥管理算法,它通过将已存储的密钥部分地转化为即使被攻击者截获也无影响的特殊信息,来获取更加良好的安全性能,但同时又不降低网络的连通性能。为了验证此算法的性能,给出仿真和与其它算法进行性能对比的例子,仿真结果显示这种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入侵检测模型的应用与研究29-34

摘要:针对现有入侵检测技术所存在的入侵行为特征描述困难、边界锐化、误报率和漏报率高等问题,结合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评判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的新方法:一方面采用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赋权法来配置和调整权重;另一方面采用基于梯型函数的非模糊统计方法和遗传算法来建立最优的隶属函数,把评估的主观因素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提高了评判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Snort方法相比能明显的减少误报率和漏报率。

基于WPKI的双因素认证方案35-37

摘要: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为企业资源访问提供强认证的需求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双因素认证成为研究的重点。然而当前的双因素认证系统存在信道单一、部署成本昂贵的问题。利用STK技术设计了一个能够实现WPKI功能的安全SIM卡--PK-SIM卡,将WPKI引入基于SIM卡的认证系统中,利用加密短消息作为信息载体,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双因素身份认证系统。重点介绍了该的组成原理、工作流程,并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

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38-40

摘要:根据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中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等基本要素,提出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以威胁为核心的风险计算模型,通过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计算及威胁指数计算等多个步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基于威胁的多属性风险计算模型利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和方法,计算安全威胁的概率以及各种威胁后果属性值及其权重,对安全风险进行排序,提高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可度量性,为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改进的签名体制的安全性分析41-42

摘要:对文献[4]提出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发现原签名方案不能够抵抗文中提出的两种伪造攻击。利用这两种伪造攻击的任何一种,原始签名者都能够伪造出一个有效的数字签名。对文献[4]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签名方案,能够完全抵抗文中的伪造攻击一和伪造攻击二。此外,还对改进的新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复杂度分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杂志网络与通信技术
基于能量约束的Ad Hoc网络混合路由协议43-46

摘要:当前Ad Hoc网络混合路由协议对于节点的能耗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从而限制了该协议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节点的剩余能量来决定TC信息传播距离的AODV与OLSR混合路由协议ECAOHR。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节点在能量较低时,在保持网络连通性的同时更少地参与网络维护。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网络的生存时间和吞吐量。

基于MST的分布式分簇算法47-50

摘要:为了使分簇后的网络更便于数据融合,对最小生成树(MST)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MST性质的分布式多层分簇算法。分簇过程中,节点各自独立运行该算法,利用生成的局部MST传递并融合连接信息以完成本层级的网络分簇。经过多次的连接信息间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便于数据融合的多层分簇网络。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资源消耗低的优点。

HBIA模型中映射同步更新机制研究51-53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HIP协议的间接通信结构模型HBIA,该模型引入了“射同步更新”制,将用户的身份信息与位置信息相分离,用接入标识HIT表示终端主机的身份,而广义交换路由标识IP仅用于终端主机在核心网中路由和寻址。主机移动时,由于仅仅改变了其广义交换路由标识,而接入标识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要及时完成其主、从、子映射的同步更新,原有通信就不会中断,从而有效解决了终端的移动问题。在搭建的环境中进行了实验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更新机制能够很好地实现主机的移动并保障了其安全性。

TCPW-REAL:基于无线网络的TCPW改进协议54-57

摘要:传统的TCP协议在有线网络中能够良好地工作,但用于无线网络时则性能有所下降。其原因在于,传统的TCP协议无法分辨网络丢包原因,如网络拥塞、链路断开、信道错误或者链路改变。为了提高TCP协议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提出了TCPW-REAL协议,该方案参考了TCPW协议,通过改变其对应答包流的计算方式来对带宽进行更精确的估测。同时,给出了TCPW-REAL的算法并利用仿真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改进TCPW在无线网络的性能。

基于P2P系统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58-60

摘要:在现实的P2P网络环境中,由于节点的计算能力和带宽等方面的异构性,网络负载不均衡现象非常突出。基于数据复制/转移策略,提出一种动态的平衡算法。根据节点的能力、当前节点负载状态、负载转移代价预估算,在整个系统范围内找到一组传输代价较小并且负载较轻的节点集合,从中随机选取较为适宜的节点进行负载转移或者数据复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均衡负载的分布以及降低负载的迁移率。

基于OFDM的跨小区下行链路异步多用户检测61-62

摘要:针对3GPP长期演进计划(LTE)下行链路的OFDMA传输以及基站之间异步部署的特点,引入了异步OFDM干扰消除问题来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以及提高整个蜂窝系统的下行容量。在同步OFDM-IDMA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复杂度的基于滑动窗口的异步多用户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窗口长度很小的情况下,该异步检测算法仍然可以在高信噪比区域接近同步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