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 11-4762/TP 国内刊号
  • 1671-4598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是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SA 科学文摘(英)、剑桥科学文摘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VXI总线技术、测试与工业控制、军事测控技术、仪表与传感器、软件天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综述与评论
复杂可修装备维修策略优化研究综述1-5

摘要: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武器装备系统日趋复杂,武器装备系统的故障规律也是越来越复杂,装备维修是保持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重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策略是完成装备维修工作的前期;针对复杂可修装备维修策略制定问题,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维修策略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装备维修问题研究的分类,重点从维修阈值、检测间隔期和决策目标优化3个方面对维修决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对维修策略优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测试与故障诊断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电枢膛内速度实时检测方法研究6-9

摘要:电枢出口速度的稳定性是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电磁发射试验过程中对电枢进行实时速度检测并实施反馈控制是提高这一关键指标的有效方法;采用差分式B探针作为电枢在发射器膛内运动速度检测的传感器,运用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以及门电路组成实时检测模块和脉宽比较模块,提取电枢经过B探针的时刻并实时判断电枢速度是否达到所设定的阈值;该实时速度检测过程延时时间不超过2微秒,其输出结果可用于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电枢速度反馈控制。

基于1553B总线的多通道测控系统的开发10-14

摘要:产品进行湿热等环境试验的主要成本为人工费和试验设备使用费,降低批量产品环境试验成本的有效方法为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总时长;多通道测控系统可实现多台产品同时测试,不仅可以简化单台产品测试流程,还可成倍缩短批量产品试验的总时长;基于1553B协议的多通道测控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器单机产品的验收试验;集供电、通信与信号调理功能于一体的测控箱,实现了工控机与被测产品的电连接,采用分时复用技术实现多台被测产品同时试验,异步测量,成倍降低试验成本;以VisualStudio为开发环境,采用C#语言,在工控机内设计开发一套测控软件,可实现智能通信、信号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结果清晰直观,大大简化了试验人员数据分析的繁琐。

基于ATML和STD的舰船装备保障通用测试系统研究15-18

摘要:随着舰船装备保障测试维修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自动测试系统的通用性、系统互操作性和测试程序可移植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自动测试系统已不足以保障舰船装备和持续不断的维修改造情况,严重制约了舰船装备保障测试维修的发展;在对ATML建模描述、STD信号组件动态模型与测试资源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ATML和STD的舰船装备保障通用测试系统设计与研究;该设计可有效解决测试程序可移植问题,为实现舰船装备全寿命周期测试信息共享交互奠定基础。

基于VSS及SSM的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网络系统设计19-22

摘要: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网络是传输地面信息的中枢,对此网络的要求是高效和可靠;但是,随着新一代火箭的研制及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内数据量的激增,现有火箭网络指标满足不了新一代火箭对地面网络的需求;提出基于VSS及SSM新技术的地面测发控网络,通过应用VSS技术,虚拟切换,简化环路架构及路由协议,提高网络自愈时间,通过采用SSM技术及组播地址设计,避免组播无用叠加,极大地降低对交换机CPU资源消耗,保证交换网络传输正常。

激光淬火加工质量视觉检测系统研究23-26

摘要:针对金属表面激光离散淬火质量检测的需求,基于OpenCV设计了一种淬火斑尺寸测量和表面纹理检测的视觉检测系统;深入研究了相关图像处理算法,对Canny边缘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图像轮廓的选择性提取,得到了激光淬火斑连通域的几何尺寸,采用灰度共生矩阵计算淬火斑纹理信息;并根据3种不同能量输入背景下进行激光离散淬火产生的淬火斑,提出了一种双阈值判定方法来实现其质量检测,平均检测用时为10.1ms,检测准确率在92.5%以上。

可重用航天器返回后电性能综合测试方法研究27-29

摘要:航天活动的日益增多必然会带来可重用航天器的发展,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返回后如何对其进行全方面的电性能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结合某型号可重用飞船返回舱返回后的测试经验及方法,研究了可重用航天器返回后的电性能综合测试方法,从设备状态识别、测试用例固化、状态变化比较、剩余寿命分析、测试项目缩减等方面给出了全新的思路参考;采用新型的测试方法可以进一步缩短测试周期、优化测试流程、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测试系统设计30-33

摘要:目前由于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的测试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测试仪器已经难以满足绝大多数设备的测试需求;针对当前的军用配电器测试系统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测试系统;系统的提出可以提高系统单元测试的先进性、通用性、规范化以及自动化程度,并且可以完成配电器自动化测试、装置的功能测试、电阻测试、延时时间测试,以及对装置振动测试过程中的继电器触点闭合状态可靠性的监测;系统硬件主要由基于PXI总线的计算机和多种NI板卡构成,其中包括PXI-2737矩阵开关板卡、PXI-4072数字万用表板卡以及PXI-7811r数字I/O板卡等;软件部分采用LabVIEW作为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系统经实验测试实现了对测试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及自动存储等功能,并完整地记录了被测配电器的测试数据。经实际应用系统满足了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成本低,效率高的工程要求,适应现代化测试要求。

Harris角点检测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34-37

摘要:人们对电力设备的要求逐渐提高,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在线监测、巡检和试验、运行工况、环境等是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一些大型电力设备长期工作在户外恶劣的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能会下降并逐渐降低用电可靠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监测并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常见电力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的特点,该文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监控电力设备状态的方法来对电力系统中的运行设备进行监测;该方法将摄像头搜集的实时图像和正常运行的电力设备状态进行比较,根据比对采集到的图像焦点特征来判断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是否发生故障,以便于电力设备监测的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对已故障的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该方法不仅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用电事故,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力通信传输参数的远程优化检测系统设计及应用38-41

摘要:针对传统电力通信传输参数远程检测系统中检测水平和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全新电力通信参数远程优化检测系统的设计;首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系统的设计任务及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明确;之后,实现传输参数远程检测系统的设计,利用信号控制电路实现智能电网信号放大及滤波,优化采集电路输入端;采集电路对于信号控制电路中的电力通信信号实现参数分离,对信号传输的性能进行优化;通过RS串口使传输参数到计算机中传输,从而能够实现电力通信传输参数的远程优化检测,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自身是通过事件进行驱动的,其性能和操作系统服务具有密切的联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用著名实时内核μC/OS-Ⅱ作为系统调度及控制的核心,对系统工作进行管理;使用相应器件实现硬件系统的设计,并且实现了程序的编写,测试网络数据通信,表示此方案可行。

基于混合离散二进制粒子群-遗传算法的测试配置方法研究42-45

摘要:针对目前测试性建模工作中尚无具体方法指导测试配置这一问题,通过对系统内故障传播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混合离散二进制粒子群-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测试配置的最优方案,使系统的测试性模型在满足规定测试性指标下使用的测试数量最少;将系统测试配置方案进行二进制粒子编码,并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遗传算子,使混合算法具有较快的搜索速度的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与仿真,证明所提出算法计算结果正确且对于指导复杂系统测试性建模工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复合光栅投影的在线相位测量轮廓术46-51

摘要:提出了一种复合光栅投影的在线相位测量轮廓术,以解决在像素匹配和相位计算过程中对条纹频率不同需求的矛盾;在像素匹配过程中,提取高频信息以获得质量较高的调制度图像;在相位计算过程中,通过滤波提取低频分量对被测物体进行三维重构,避开高频分量造成的误差;在滤波过程中,设计了一种组合滤波窗,提升了滤波精度;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用该方法重构物体的误差约为0.89%。

一种复杂曲面检测的改进最小二乘方法52-57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数模打点、阵列粘贴、迭代法建立坐标系、改进最小二乘法运算的复杂曲面检测方法;给出了六点迭代法建立复杂曲面检测坐标系的算法步骤,再结合3-2-1法进行了坐标系的创建;提出利用阵列粘贴等方法进行检测点的快速生成并对复杂曲面进行检测,并采用文章给出的改进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检测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测量时,测头易发生干涉,同时存在检测项目多、检测效率低等缺点,能有效提高复杂曲面检测的精度并缩短检测时间;通过多次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易于编程,测量迅速,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借助于文章方法可以解决从事检测行业及相关人员在三维检测中的短板,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波测井模拟电路老化及检测系统研制58-62

摘要:为提高阵列化声波测井仪器的可靠性,研制了声波测井仪模拟电路老化及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的硬件以PXI系统为硬件平台,扩展相关的辅助专用硬件实现;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控制及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声波测井模拟电路的全自动老化和在线检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以数字相敏检波算法代替拟合算法来计算失真度,简化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该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极大提高了阵列化声波测井仪器模拟电路老化和检测效率,为新型高端声波测井仪器和现行声波测井仪器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ISCSI磁盘数据双控制器存储完整性测试技术研究63-66

摘要:传统的ISCSI磁盘数据双控制器在存储数据时存在响应速度慢、数据丢帧等问题,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在数据存储时遇到的这些问题,提出一种ISCSI磁盘数据双控制器存储完整性测试技术,在原始的磁盘数据双控制器存储系统中增加一种对数据完整性进行测试的技术,以达到提高存储响应时间,减小存储数据误差的目的;数据双控制器存储系统分为:数据采集、中心控制、动态存储、预警输出、网络接口及电源六大模块,通过采集模块获取存储信息,将采集到的数据经由中心控制模块进行去噪除杂等处理,将处理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当磁盘内存不够时,可由预警模块给出相应警告,通过网络接口扩展磁盘空间同时清除缓存,获得存储空间,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供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响应时间,获得完整的存储数据,同时数据丢帧率在0.05%以内。

基于双目视觉的障碍物检测方法研究67-71

摘要:随着无人机自主避障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在线环境感知能力显得愈发重要;环境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障碍物的检测;与超声波、毫米波雷达这些只能检测出障碍物距离的传感器相比,视觉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成为多旋翼无人机进行自主避障的热点;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对多旋翼无人机前方视野内的环境进行障碍物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柱状图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目视觉传感器获取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其次,把图像分成若干个柱状图的区域,提取每个柱状图区域里的障碍物深度信息;再次,检测柱状图区域里的障碍物相对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方向;最后,通过室内环境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成功完成了室内未知环境下多旋翼前进方向的障碍物检测工作。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算法的医疗锂电池PHM系统设计72-76

摘要:针对医疗电子设备锂电池不确定性发生故障耽误病人救治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医疗电子设备锂电池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搭建了一套医疗电子设备锂电池数据测试与退化状态模拟的实验平台;为了反映医疗电子设备锂电池健康状态,将锂电池四个健康因子作为医疗电子设备锂电池退化状态的特征进行提取,并通过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s-NARX)神经网络,对四个健康因子的数据进行训练,训练后用于容量估计,得出等间隔放电时间序列能够较好地表征锂电池健康状态;为了提高基本粒子滤波算法(Particle Filter-PF)的精度从而更精确地预测锂电池剩余寿命(Remaing Useful Life-RUL),通过人工免疫粒子滤波算法(Artificial Immune Particle Filter-AIPF)与经验模型对锂电池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并将PF预测的结果与AIPF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AIPF预测更加准确,说明AIPF有效抑制了PF重采样过程中粒子退化问题,验证了医疗电子设备锂电池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可实施性。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控制技术
舱温控制系统模型及算法研究77-79

摘要:数字式闭环控制在机载机电系统中应用广泛,选取典型的舱温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Matlab中使用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采用针对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算法进行仿真研究,并根据仿真模型建立系统原型平台,平台包括模型仿真机、仿真目标机以及控制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仿真结果与现场运行实验结果均表明Smith控制算法可以满足舱体温度系统控制要求,同时通过对闭环数字控制技术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摸索,掌握了控制律软件设计与实现的快速原型技术,便于后续项目的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