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 11-4762/TP 国内刊号
  • 1671-4598 国际刊号
  • 0.5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是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SA 科学文摘(英)、剑桥科学文摘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VXI总线技术、测试与工业控制、军事测控技术、仪表与传感器、软件天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测试与故障诊断
航天器有效载荷高可靠集成仿真测试系统设计1-4

摘要:随着航天器有效载荷的种类、功能及结构日趋复杂,对集成仿真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效载荷集成仿真测试系统是进行有效载荷系统级电性能联试、整器综合测试和发射场测试的重要工具;为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有效载荷的仿真测试需求,提高系统集成测试与验证的工作效率和适应性,在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一种航天器有效载荷集成仿真测试系统的设计架构;该系统遵从“强内聚、松耦合”的先进设计思想,各组成模块可以根据测试需要进行灵活重组,用于有效载荷研发的各个阶段,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快速重构和扩展升级的优势;对有效载荷集成仿真测试系统中各测试设备的功能、组成及具体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面向批产化的小卫星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研究5-8

摘要:自动化、智能化的远程测试模式是小卫星研制降本增效的一种有效技术途径;研究面向未来小卫星大规模组网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批产化的小卫星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方法,设计了小卫星多星测试的系统布局,研究了各系统功能分区的功能,给出了基于自动化测试和虚拟仿真测试的系统搭建方法,研究了小卫星远程测试网络布局,给出了测试工位电缆转接箱的结构设计方法;目前小卫星的研制与测试将进入批量化模式,研发更具备竞争力而且效率高的AIT平台系统才能满足小卫星批产化的研制需求,经过对小卫星型号测试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一种方法能够实现小卫星批产化与自动化,可以节约人员与时间成本,并且保证了小卫星测试的质量与效率,对多星测试有极大的帮助。

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技术研究9-12

摘要:针对常规故障预测方法难以分析复合故障的情况下各个故障对系统的交互作用、难以分析装备数据复杂特征、难以实时准确预测故障等现状,对现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应用在故障预测领域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技术,将系统故障预测可分为动态预测和静态预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处理装备状态监测和试验验证获得的海量故障数据,通过故障模型训练、故障特征识别、故障演化规律获取来对系统进行在线动态预测;针对软件故障突变特性,利用软件质量特征属性进行静态故障预测;同时,提出使用开源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进行系统研制方法;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技术,能够提高装备故障预测能力。

大功率LED灯阵能耗测量系统构建13-16

摘要:对大功率LED灯阵能耗测量系统进行研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能耗测量系统存在的测量精度低、运行能耗高等问题;依据灯阵能耗测量需求,对大功率LED灯阵能耗测量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设计,改进照明管理、通信、随机存储SRAM、Flash闪存、TFTLCD液晶显示、电源电路和驱动电路等硬件模块,优化开发软件部分的能耗测量功能,完成大功率LED灯阵能耗测量系统的构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运行能耗低等优点,满足灯阵能耗测量需求。

MOS电阻阵红外目标模拟器图像帧频测试方法17-20

摘要:基于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电阻阵列的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是红外成像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于模拟红外目标/干扰动态场景;输出动态图像的帧频反映了所模拟动态场景快速性,是评价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图像变化快慢程度的一项技术指标;首先,介绍了MOS电阻阵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讨论了半实物仿真系统中对模拟红外辐射图像帧频的测试需求;然后,提出了一种MOS电阻阵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图像帧频的测试方法,搭建了图像帧频测试平台;最后,对256×256元MOS电阻阵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输出的图像帧频进行了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结论:该测试方法能为MOS电阻阵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的研制、性能测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可推广应用于其它类型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的图像帧频测试中。

基于PCA和随机森林的故障趋势预测方法研究21-23

摘要: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PHM)在现代工程系统中能够在系统具备较高复杂度的情况下,有效保障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机械故障诊断中对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的高维特征量的处理较为复杂,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趋势预测的精度要求较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随机森林算法的轴承故障趋势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PCA对提取的原始轴承数据特征量进行线性降维,并选取其中主成分特征量,输出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原始数据经过PCA处理得到非线性时间序列,将该序列作为随机森林算法的输入进行故障趋势预测,并把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在故障趋势预测上在精度相较于BP神经网络有显著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故障趋势预测方法。

基于遥测数据共享的无人机试飞监测技术研究24-26

摘要:针对传统无人机试飞监测系统与无人机平台设计耦合度高、通用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试飞监测系统;对传统的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与试飞监测系统的构型进行分析,梳理两个系统的共性业务流程,确定了轻量化试飞监测系统的构型;阐述了试飞监测软件的架构设计,并重点对数据解析模块进行介绍,提出了一种基于配表的遥测数据解析技术,使不同型号的试飞监测需求与软件框架相隔离,保证了软件的通用性;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无人机试飞监测系统避免了机上测试改装,缩短了无人机系统的研制周期,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算法参数优选和故障监测部位确定27-31

摘要:转向架作为轨道车辆的重要部件,其弹性部件与阻尼部件的安全对车辆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对轨道车辆转向架的故障种类、故障状态以及故障诊断方法中参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对车辆的故障产生后果和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实现转向架故障诊断算法的输入参数优选和对应故障敏感部位的确定,提出P指标进行评判;利用Matlab对车体、转向架以及转向架与轮对之间的弹性部件和阻尼部件建模,建立轨道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的故障模型以及部件性能衰退的故障模型;用P作为评价故障前后统计参数改变程度的指标;实现车辆故障诊断算法输入参数的优选和对应故障敏感部位的确定;经过仿真实验可以利用指标P对故障诊断算法的参数输入做出优选,对故障的监测部位有明确定位。

基于WiFi的室温氢气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32-35

摘要:为了提高氢能源及相关领域中对氢气泄漏的在线监控水平,采用基于MoO-_3纳米线的室温高性能半导体氢敏元件作为传感探头,以基于Cortex-M3内核的32位低功耗微控制器STM32F103VCT6为主控芯片,采用WiFi终端为客户端,利用路由器组网并以上位机做服务器,通过AT指令和TCP/IP网络传输协议等技术,结合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可视化控制和测量结果显示界面,组建了一套包含数据采集、泄漏报警、氢气浓度显示等多功能的氢气泄漏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通过采集环境中的温、湿度信号对传感探头检测结果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大气条件下对待测环境中氢气含量的准确监测,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响应速度快、监控距离远、组网简单等优点,其无线传感模式可解决产氢、用氢领域传感系统布线困难的问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传感器节点的数量和客户端用户界面,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大型风电机组塔筒应力监测点的选取与预警36-39

摘要:针对大型风电机组塔筒应力监测缺失的情况,提出基于ANSYS软件的塔筒应力点选取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与灰色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塔筒应力预警方法;塔筒预警方法能够首先通过软件分析得出塔筒应力最大点,避免应力传感器位置选取的不合理的问题;而后根据风机所处的不同工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与灰色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合理设置不同阈值,避免单一阈值误报警的缺点;通过ansys软件塔筒模态和受力分析结果与风电机组塔筒现场实验对比,证明方法能够有效地选取塔筒应力最大点;通过采用不同的预警方法对塔筒预警效果对比,证明Pearson相关系数法与灰色神经网络能够准确依据塔筒运行状态设立合理阈值,为风电机组塔筒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机电类特种设备启动装置故障检测系统设计40-43

摘要:当前故障检测系统检测速率和检测精度较低,稳定性较差,不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特种设备启动装置的故障;提出设计机电类特种设备启动装置故障检测系统;根据故障检测系统需求,对故障检测指示单元和数据处理传送单元两大主要硬件部分进行改进;依据骨架理论,对故障检测指标进行提取,计算故障检测频率,实现软件部分的故障检测功能,完成机电类特种设备启动装置故障检测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速率高,检测精度高,系统稳定性好,运行能耗低。

基于Unity3D的计算机虚拟试衣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44-47

摘要:在Unity3D引擎环境下,针对虚拟试衣系统中由建模法生成的人体模型难以实现大量个性化定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BlendShape算法调整人体各局部特征尺寸,并通过人体特征轮廓曲线约束调整过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由一个基础人体模型向一组极限模型进行过渡变形得到大量个性化人体;为了实现动态试衣,研究了服装基于弹簧-质点模型的布料仿真与碰撞处理过程,由Verlet积分求解的特殊性,通过一组球形碰撞器实现了不同体型的人体模型试穿相同的服装,其结果相较于静态着装避免了穿透现象并提升了真实感。

经验模态分解结合包络谱LSSVM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48-52

摘要: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包络谱分析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用于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EMD具有自适应性,可以有效分析非平稳,非线性信号;利用EMD将轴承信号分解为由高频到低频的固有模态函数(IMF),选取前4个主要包含轴承故障频率的IMF函数进行包络谱分析,采用每个分量函数的特征频率和轴承的时域特征作为轴承故障的识别特征,结合LSSVM方法建立轴承故障诊断定性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单独采用频率特征的LSSVM判别模型无法实现轴承故障的准确识别,其正确识别率仅为82.5%;采用频率特征结合时域特征的LSSVM模型可以实现轴承故障类型的100%准确识别;EMD包络谱分析结合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实现轴承故障类型的有效识别。

基于ELM-AdaBoost.M2的污水处理过程在线故障诊断53-56

摘要:污水处理存在着强非线性和非稳态运行等特征,对其运行过程进行在线故障诊断在减少污染和保障生产过程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污水处理过程运行状态的不平衡分布造成故障诊断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和AdaBoost.M2算法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法;该模型以ELM为弱分类器,利用AdaBoost.M2将多个弱分类器集成,实现了强分类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线故障诊断精度高,学习速度快,泛化性能好,相较于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综合性能较为突出,较好地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在线故障诊断。

基于粒子滤波的物联网通信终端信息智能监测系统设计57-60

摘要:传统通信终端信息智能监测系统在信息监测过程中,未考虑节点信息遗漏问题,导致监测精准率低;提出基于粒子滤波的物联网通信终端信息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依据物联网环境特征,将系统整体架构划分为终端感知单元、监控开关单元和客户端单元,对各单元组成硬件进行改进;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对协调器中节点信息进行PAN标识;智能扫描节点信息是否有遗漏,在扫描限制范围内对遗漏信标进行统计,获取信标相应协调器信息,并发出连接请求,对节点地址进行重新分配,在新地址上添加连接成功状态指令,优化开发软件监测功能,完成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节点中的遗漏信息进行充分处理,实时显示波长稳定,显示结果清晰度好,有效提高了监测精准度。

移动终端获取检测血糖浓度的实现方法61-6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的不断丰富,人们所患糖尿病的概率正成几何形式增长,检测血糖浓度已变成中老年人日常的工作,然而现如今检测血糖浓度的方式普遍的较为单一与繁琐;为了日常监测血糖浓度,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监测与记录数据,综述一种便携设备采用酶电极检测血糖浓度的方法,使用试纸与手机等载体进行连接,通过耳机接口把血糖等人体生物信息反映到移动终端(手机)上;在跨平台通信中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把数字量信息加载到音频信号正弦波中,在移动终端中通过解调把数字量数据解析出来加以处理并反映到手机上,直观简介地显示血糖浓度等生物安全信息;具有操作简单,单次测试成本低廉,方便检测与记录等优势。

数字式无线微弱磁场测量装置设计64-67

摘要:为了监测周围环境的微弱磁场强度,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的数字式无线微弱磁场测量装置,并系统地介绍了其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设计原理;利用磁阻传感器感应微弱磁场信号,输出的差分电压经过预处理电路调理放大后,送入A/D采集模块进行模数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经过单片机误差补偿、多个数据平均、运算等处理后送与LCD显示,并将数据通过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给上位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磁场测量装置的测量范围为±6Gs,分辨率为120μGs;通过对测量装置的标定实验与不确定度分析,验证了装置具有测量精度较高和性能稳定的特点;此外,相比于国内外其它检测精度更高、检测范围更广的电磁场检测仪器,该磁场测量装置具有价格低廉,更适用于普通大众对电磁场的检测需求。

大型数据库加密传输数据智能监测系统设计68-71

摘要:为解决传统加密传输数据监测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易产生数据丢失、损坏等问题,提出并设计大型数据库加密传输数据智能监测系统;给出系统整体框架结构,硬件部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用户登陆模块主要对访问角色进行划分,生成该身份对应的权限;密匙管理模块对权限信息进行保护和储存;文件安全传输模块对数据进行安全传输;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对平分的64bit数据进行双路加解密,完成大型数据库加密传输数据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丢失率低、数据损坏少,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安全性,充分满足加密传输数据监测系统的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