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
分享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测试与工业控制、军事测控技术、仪表与传感器、软件天地等。
  •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598
  • 国内刊号:11-4762/T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6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442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自动化测试技术

分布式远程诊断与预警系统框架研究

摘要:在未来"网络化、层次化、智能化"的多军兵种一体化高效保障体系结构中,便携式智能终端作为整个保障体系的感触神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未来联合作战条件下多军兵种一体化高效保障的需求为背景,突破远程诊断与预警技术、外置分布式采集与通信等关键技术,创建一种基于便携式外置终端的远程诊断与预警系统,为各类装备提供综合、高效的远程专家服务,解决当前广泛存在的保障装备规模大、耗费资源多、标准不统一、便携度低等问题。
1-3

面向复用的测试信息描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IEEE制定的完整的ATML Schema在实际的测试用例中信息冗余度过大,降低了TPS的解析速度、影响了测试信息传输和共享的效率;通过研究ATML Schema组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提炼出其中的关键XML技术所体现的先进软件工程的思想;利用这些思想体现的继承、多态、消息映射等概念开发自定义的测试信息描述Schema,保留继承了国际标准Test Description Schema的关键元素和属性(保证符合ATML标准),精简了原始标准的85%与具体应用实例无关的冗余信息;既有效地验证了实际的测试用例,又达到了提高TPS解析效率和软件运行速度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7

AFDX网络协议研究

摘要:介绍了AFDX网络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解析了ARINC664规范各个部分的功能及与开放式系统参考模型的关系;总结了AFDX网络相对于商用以太网的特点和AFDX网络与机载系统的关系,通过对AFDX在A380等飞机上的应用研究,归纳了基于AFDX网络的航空电子系统的特点;AFDX网络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该网络具有完整的协议结构,具有高实时性、高确定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机载网络总线。
8-10

基于EtherCAT总线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设计

摘要:介绍一种EtherCAT实时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技术,研究EtherCAT工作原理,通信协议及主、从站实现方法;针对一般工业现场测控需求,利用EtherCAT总线技术,设计基于工控机的主站管理软件和基于FPGA的嵌入式从站软硬件;应用结果表明,该分布式测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数据丢失率低,实时性好。
11-14

工业远程监测系统中自组织网络结构研究与实现

摘要:针对工业远程监控系统覆盖地域广、监控对象的通讯环境差异大的问题,探讨了异构网络融合技术和自组织网络结构,提出了根据工业现场环境对监控系统的要求,采用多种通讯方式相结合、多种网络结构共存的方法组建工业远程监控网络;以供热管网远程监控系统为应用对象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自组织协议和软、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有效地利用了各种通讯方式的优点,避开了现场环境的限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运行成本。
15-17

通控设备一体化测试诊断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针对指挥系统通信控制设备种类多,测试指标繁杂,测试资源难以集成的问题研发一体化测试诊断平台。首先进行通控设备测试诊断平台的系统总体设计;其次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基于自环与模拟的通控机混合测试技术,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电台综合检测技术,基于指挥系统拓扑结构的网络测试技术等;最后对该检测平台的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部队应用表明,该测试诊断平台可实现多种通控设备的一体化综合测试与诊断,满足部队野战条件下指挥系统通控设备的测试诊断需求。
18-20

基于混合卡尔曼滤波器组的航空发动机双通道传感器故障检测

摘要:基于机载非线性模型与分段线性卡尔曼滤波器混合组成的混合卡尔曼滤波器组,结合双通道传感器的特点,建立了民用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系统;给出故障诊断原理及算法的同时,将该系统应用于民用涡扇发动机传感器常见典型故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诊断系统可以在发动机发生健康蜕化后,通过只简单更新机载模型的蜕化因子,而保持线性卡尔曼滤波器的参数不变,便能准确地检测和隔离各类传感器故障而不发生误报;该更新过程可以在线自动完成,省时省力,易于工程实现。
21-2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生物嗅觉的智能电子鼻的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鼻道结构对生物嗅觉的影响,构造了装有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流道和控制装置,实现了嗅觉区域气体流量和气味分子浓度的主动控制,提高了嗅觉灵敏度;根据生物嗅觉系统的模糊性质在嗅觉感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构建了更接近生物嗅觉的模糊优化神经网络算法,使电子鼻系统更具仿生特性,实现了电子鼻动态检测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子鼻不仅具有辨识的快速性,还提高了自适应辨识精度,从而能够准确做出预报。
25-27

基于Ethernet网络化测试系统的组建

摘要:随着现代测试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Ethernet技术对测试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测试技术发展的趋势。对网络化测试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基于WinPcap技术进行网络通信层开发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测试服务器的功能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工作稳定。为网络化测试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28-30

海底电缆智能防锚损监视系统设计

摘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用于海底电缆智能防锚损监视系统;首先给出设计方案并叙述系统工作原理;然后通过DM73021通信套件实现射频信号的接收、解调及解码,得到NMEA-0183HS格式的ASCII信息数据;最后采用LabVIEW完成ASCII信息数据的采集、解码、监视及显示;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1s,对有抛锚趋势的船舶能及时向海缆管理部门提出预警,满足系统功能要求。
31-33

基于多故障模糊组的序贯多故障诊断方法

摘要:由于系统复杂性的显著提高,多故障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大;针对多故障诊断的困难性,提出一种序贯多故障诊断算法;算法以构建的单故障诊断树为基础,利用集合划分思想和多故障模糊组,并根据信息熵理论实现测试选择,逐渐扩展单故障诊断树,最终得到多故障诊断树;最后的系统实例详细阐述了序贯多故障诊断算法的应用过程,生成了多故障诊断树,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系统多故障的检测。
34-37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机械零件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一种微小机械零件图像测量系统的实现,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在硬件选型中,对工业摄像机及镜头、光源和照明系统、以及运动控制部分等核心硬件的选型进行了介绍;在软件编写过程中,对本系统中上位机驱动编写、摄像机自动聚焦、摄像机标定及目标识别和检测等关键技术做了介绍;最后,对本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微小零件参数测量实际应用需要,且系统重复测量精度最高可达到0.1像素。
38-40

存储器模块测试系统的设计

摘要:存储器模块上集成有多种类型的存储器,整个模块提供一致的总线访问接口;对存储器模块进行完整的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在分析存储器模块的故障模型和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波形发生器的存储器模块测试设备结构,通过对March算法进行扩展,设计了一种适合对存储器模块进行测试的算法结构;系统提高了测试的故障覆盖率和效率,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1-43

基于Netflow的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研究

摘要:网络流量测量是认识网络规律、了解网络行为的前提工作。文章从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Netflow的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重点阐述了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包的采集和流量数据统计等内容。同时采用Vis-ual C++6.0技术设计该方案的平台架构,指出了实现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实现了网络流量监测和管理;该系统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监控网络流量状况。
44-46

基于DTMF的河流流速测量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针对当前河流流速无线测量系统的测流信号传输过程中衰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TMF技术的河流流速测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由水上处理模块与水下采集模块构成,其中水下采集模块主要负责流速信号的采集及放大,水上处理模块负责将水下采集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在液晶屏幕上予以显示,两者之间的通信采用DTMF技术予以实现;现场测试表明,由于采用了DT-MF技术用于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不存在衰减问题,并且信号抗干扰性较强,因此该系统达到了精确测量河流流速的目的。
47-49

改进的BP算法在混凝土适筋梁挠度预测中的研究

摘要:BP神经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为克服和改善传统的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泛化能力差的缺陷,基于混凝土适筋梁挠度预测的实际工程问题,提出L-M算法,并对现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取样;实验数据对比及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L-M算法的神经网络推算钢筋混凝土适筋梁长期挠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L-M算法比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快,挠度的预测结果比规范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测数据;应用结果表明,L-M算法利用二阶导数的特性,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计算精度;而运用分组取样法则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
50-52

利用非高速摄像机测量转速的方法研究

摘要:对有些测量对象根本无法安装测量设备或者设备的主人不允许安装测量设备,比如测量乒乓球的旋转速度等情况;因此需要引进一种新的转速测量方法,即基于视频的角速度测量方法;本研究的目标就是利用两台价格低廉的普通摄像机取代价格昂贵的高速专业摄像机;通过两台低速摄像机同时对高速旋转对象进行采样,两台低速摄影机分别设置不同的采样频率;根据获得的采样图像,发现两组不同采样数据之间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方程,计算出高速旋转对象的旋转角速度;通过实验,利用两台最高30帧/秒速度的摄像机,测量转速为100转/秒左右旋转对象,取得相当准确的精度的,因此,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53-55

基于DataSocket技术的风洞旋转模型测试系统设计

摘要:飞机失速时会旋转下坠,为了研究该状态下的空气动力学问题,设计并实现一套应用于风洞旋转模型的测试系统;该系统硬件采用基于PXI总线的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分为运行管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3个子系统。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DataSocket通信技术实现指令及数据的传输,由用户以中心调度的方式指挥各子系统完成相应功能;该测试系统在已成功应用于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设计逻辑结构清晰,自动化程度高,并具备了较强的通用性。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