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教师博览杂志 省级期刊

教师博览是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教师博览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文教学、理科看台、叙事、文苑、英语教学、专栏、征文、视点、政史地教学、高校教师园地、教改探骊、育人之道、幼教园地、中小学学校管理、音体美劳教学

教师博览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师博览杂志博览人语
学名师,守本真1-1

摘要:当下的教坛,众“星”云集,可谓欣欣向荣,而那些关乎未来的美丽光环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前赴后继。然而盛名之下,有些“名师”却偏离了正常的心态,走向了一条以功利化衡量本职工作的道路。可以说,当前浮躁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要为此承担部分责任.但教师本身也要有一种清醒的自我定位,明确名师到底“名”在哪里,如何向名师学习。

教师博览杂志叙事
情商教育二三事4-8

摘要:情商,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孩子若是有了充足的自信心、正确的情绪疏导、健康的人际交往,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这才是成功的捷径。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曾一次次遇到责任心、专注力、自信心缺乏的孩子,他们促使我更多地关注情商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成功铺路搭桥。

出租屋来了个住宿生9-10

摘要:“你小子这是撞大运了!”朱先生在陪同孩子试听完我和妻子(语文和英语)各40分钟的课程后,激动地对儿子说,“还不赶紧给两位老师续茶?”朱先生介绍说,儿子名叫刘澜杰,他自己是外科大夫、主任医生。孩子续完茶,在我们身边坐下来,不说话。朱先生说,孩子就读于某名校高中,理科成绩非常优秀,英语和语文却特别差。朱先生又说,孩子很想两个月后能进入学校唯一的超常班,但那个班只招收35人,而现在孩子年级排名二百多。

无处安放的双腿11-12

摘要:最近佳翰怎么了?作业书写越来越糟!上课时一副懒散的样子:椅子歪放着.离课桌很远.身体斜靠在椅背上,双腿伸向过道;胳膊呢,一只搁在桌边上,另一只搭在椅背上;头是歪着的,眼皮不经意地偶尔抬一下。你说,这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怎么能把字写好呢!简直看不下去了。回想上学期接手这个班,心里就老大不乐意。学生已经六年级了.调皮的学生又比较多,数学成绩还不理想,可怜我就是教数学的。短短一年的时间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改变后进生的诸多陋习,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真是难啊!

文里文外品《雅舍》13-15

摘要:舍寒木枯鸡无鸣,草衰月冷我自清。我,独享“雅舍”一间,在黔东松桃县盘信民族中学的校园里。“雅舍”内,一床、一桌、一椅、一个“小太阳”(电暖器)。“雅舍”北有阳台,阳台下紧贴校外一家住户。房屋破败,院里什物杂放。屋东头便是茅坑,坑临猪圈。坑和圈都简洁掩蔽。晚间时闻猪儿“轰轰眶眶”之声,想来必然庞大壮观,但一直未睹得其尊颜。有大公鸡,但也无幸得见,只是每晨六点二十分,鸡先生用嘶哑的摇滚方式忠诚地催醒我。

向学生请假16-17

摘要:乱班的纪律,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147班,学风萎靡,班风糟糕,恶习远扬,劣迹斑斑,可谓闻名全校的“放牛班”。之前任教这个班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曾绞尽脑汁地想过办法,但最终都只剩下一个愿望——逃离这个令他们恐惧不堪、寝食难安的“会要命的班”。甚至,有的女老师私下祈愿,渴盼“明天不要来就太好了”,因为她们特别害怕上这个班的课,有的还没走到教室门口,条件反射一般,血压便迅疾升高,心自然狂跳,头晕目眩,两条腿哆嗦得宛若筛糠。

教师博览杂志人物志
向着教育圆心砥砺前行18-22

摘要:如果把教育人生比作圆的话,站在圆心的教师固然不多,更多的教师行走在圆的边缘地带。你要找到教育人生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有时很难;但是你要找出教育人生的半径,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教育生命的宽度、厚度及重度,就是由你的教育人生的半径所决定。我,一直行走在圆的边缘地带,仰望圆心,时时注意拓宽教育人生的半径,让自己的教育生命虽不曾五彩斑斓.却也不忘初心、一直向前。

教师博览杂志课堂
语文老师,别只“递话筒”“挤牙膏”23-24

摘要:“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QCC课堂的核心就是由学生提出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止一个老师这样问。我本想说,学生不会提不出问题,因为好奇心是人的天赋.是上帝送给每个人最珍贵的礼物。但是,我基本不这样说,因为,自由、安全是孩子能够和敢于长出问题的土壤,如果孩子长久以来,失去了这样的土壤,那么,他就真的失去了这样的本能。换句话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我没有碰到过。

写作与爱恋随想25-26

摘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真诚的故事刚接手一个三年级班的语文教学。进入三年级,语文学习有诸多变化:写话升级为作文,写作文要用专门的大作文本,书写则要求用蓝黑色的钢笔.作文本上还有特定的格式规范。习作学习的起始阶段,每一步都要手把手地教。我做好了足够耐心的准备……第一篇习作经过草稿、修改和誊抄。交上来,挺好,人人都符合了要求。看来对第一篇习作紧盯不放,要求人人过关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我很欣慰,也为这班孩子的悟性感到开心。真乃孺子可教也!

教师博览杂志征文
“胎记”变色龙——我的高中班主任27-29

摘要:掐指一算,整整二十五个年头了匚可那块记忆中的“胎记”,至今还清楚记得,一想起他,有时酸酸的,有时甜甜的,有时还辣辣的……让人五味杂陈他叫台书记,“台”与“胎”谐音,又因为脸上有一块胎记,所以,我们管他叫“胎记”老班或者“变色龙”老班。刚开始,一听到我们这样叫,他非常生气。谁叫,他就收拾谁;可是,他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喜欢这样叫他,最后弄得他一点儿脾气都没有,只好乖乖地点着头回应,有时候还会心一笑。

我的初三生活29-30

摘要:初三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初三都会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30多年前我15岁,紧张的初三学习生活徐徐拉开帷幕。母校西安市第十六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位于郊区,教学质量不错,升学率较高,被誉为“中专的摇篮”:当时中专报考炙手可热,关注度远超高中,因为考上中专学校,就意味着农转非,告别农村户口;意味着可以端上铁饭碗,成为国家正式职工。考中专对农村的寒门子弟非常有吸引力,竞争也十分激烈:各个学校都盯紧中专指标,以考上人数的多少为荣耀。

初中打工轶事31-33

摘要:我上初中时,曾去打过三天的工,结果工没打成,回到学校,给了个“警告”处分差点被记大过。那时,我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我母亲在纺织厂工作,因为纺织业不景气,母亲被迫下岗我的父亲也是建筑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收入微薄,父母亲常为此犯愁。我觉得我都十五六岁了,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应该做点什么,为父母减轻负担这时,一个比我稍长的邻家小哥哥,来找我玩,他向我炫耀他的手表,说那表是他跟他父亲打工挣钱买的,于是,我有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1980年,我走进宣城师范33-35

摘要:收到宣城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宣师)录取通知书,我正在生产队打谷场上挥汗如雨。1980年,我13岁。“孩子,你终于丢掉蓑衣斗笠啦!”乡亲们的祝福,我懂:我参加过田间劳动.尤其在盛夏酷暑“抢双抢”的日子里,劳动力工分翻倍,我也能挣上5个工分。今天,看到中小学校校园卫生几乎都被保洁公司承包了,我深感忧虑——孩提时代的劳动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它能培养人善良、谦卑的品格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他人受到无辜的伤害,怜贫惜弱这—点,对教师尤为重要!

雨中情思36-37

摘要:又下雨了,看着纷纷洒洒的雨丝,我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又下雨了,看着地面溅起的水花,我还是那份熟悉的心悸与感动;又下雨了,望着远处那迷迷蒙蒙的雨雾,我的眼前又浮现出20年前那雨中的身影。那年,我14岁,酷爱学习的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了重点中学。班主任张老师有着一张娃娃脸,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一笑起来仿佛会说话。我很喜欢她,因为无论课上课下,只比我们大七八岁的她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和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在这愉快的氛围中,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广博的知识。

师范生成长记38-39

摘要:我最怕做老师,却偏偏被师范院校录取!从小我就胆怯,很怕在众人面前发言,老师提问都不敢举手,如今却要去做老师!可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去报到:晨讲全体同学都上讲台做自我介绍,别人说得神采飞扬,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却只自报了一下家门就匆匆下来了,声音太小别人还没听清.只好私下里再一个个告诉。大学的授课形式和以前没什么不同,也是老师讲学生听,可是却有个晨讲,每天早上的20分钟被专门用作学生演讲时间,一人一天,全班近30个人,恰好一个月轮一回。

教师博览杂志口述史
辗转都昌——郑光中老师回忆之二40-45

摘要:·源头港小学·1963年7月10日,从九江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和其他19名同学被分配到都昌县。都昌县城的建筑十有八九是庙宇祠堂,学校、医院、供销社、百货公司、印刷厂、剧团、仓库、粮食局等都设在祠堂庙宇中,给我以阴森的气象。邵式平初到都昌,就曾说:“都昌县是祠堂县。”我原本希望被分配到县城的学校,未能如愿。7月30日,在县城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习班结束后,洪湘南即通知我去源头港学校报到。

教师博览杂志视点
减负,不是简单做“减法”46-47

摘要:关于中国学生的“减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5月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此后30年,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令”可谓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想:三令五申的“减负”为何一直难以执行到位?“减负”为何总在喊口号,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见实效,为何总是“治标不治本”,有始无终?而今,再次面临减负的号召要求,我们该如何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洒脱与严谨48-49

摘要:我敬仰的前辈骆玉明先生是复旦大学研究古代文学的教授,他出版的《简明中国文学史》被誉为是完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书写的文学史。这是一本供专业人士阅读的学术著作,我阅读过这本书,其立足于文学作品本身来谈一部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让文学摆脱了成为政治附庸的厄运,彰显了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骆玉明先生退休以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写作,研究古代文学的著作也频频问世。但骆老师此时的著作已经不似先前那么“学术化”了,光欣赏这些作品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