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融理论探讨、区域金融与经济、经济发展与管理决策、金融法苑、金融教育园地、基层调查等。
  • 主管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2095-0098
  • 国内刊号:36-1312/F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4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金融教育研究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本刊特约

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问题

摘要: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是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然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是: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整体战略利益,也与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相适应。
5-11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商业银行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摘要:文章阐述了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对西方某商业银行内部失控案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会计管理体系和核算原则;实施专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评价制度;完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
12-17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国际金融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新特征

摘要:学术界过去通常认为,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积累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即同时出现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其中经常账户顺差主要由货物贸易顺差所引致。仔细检查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数据,人们可以发现,中国金融账户平衡有着显著的波动性;贸易顺差对经常账户顺差的贡献度呈现下降趋势;经常账户顺差中来自投资收益的比重在上升。进一步推论,投资收益逐渐成为经常账户顺差的一个重要来源,而经常账户顺差是官方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由于投资收益顺差直接来自于中国国际投资净头寸,其中官方外汇储备是最重要之构成,所以,外汇储备积累所产生的收益也成为自身不断增长的一个新来源。
18-25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区域金融与经济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改革后,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并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主要可归结为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结构不合理和金融效率低下等原因。要大力发展区域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6-29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对辽宁省与江苏省的比较

摘要: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受到的冲击也不同。通过对典型外向型经济省份江苏省与非外向型经济省份辽宁省的比较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对江苏省影响十分巨大,单纯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很难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情况,货币政策对其效果有限。相对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于辽宁省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其经济增长主要是受货币政策和GDP自身趋势影响。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在2009年和2010年最严重,到2011年情况可能会好转。
30-35

中国金融结构进一步调整的重心:构建地方特色金融体系

摘要:从宏观层面上看,当前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大动作基本结束,因此,区域金融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区域经济战略地位竞争,区域金融资源差异,区域金融结构体系缺陷成为掣肘地方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解困这一问题需要进行地方金融结构的调整,依托地方金融资源优势和地缘战略优势,构建地方特色的金融体系,包括地方城乡金融机构体系、地方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以丰富城乡金融产品链为立足点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地方金融管理体系。
36-41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金融监管

《巴塞尔协议Ⅲ》:监管利器还是经济枷锁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将金融监管的理念从自由放任转向行政管制,传统的注重效率的监管核心价值观将让位于更加注重安全。作为医治西方银行业过度发展的《巴塞尔协议Ⅲ》,我们应保持理性审慎的态度。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在修正银行监管规则时,应全面评估其可能对商业银行经营和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监管的重心应放在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构优化和完善方面。
42-50

宏观审慎:概念、国际实践和启示

摘要: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出仅关注单个机构稳健经营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不足。认真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要完善宏观审慎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加强金融监管和协调,实现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互补;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缓解顺周期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金融安全网;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增强联合应对危机的能力。
51-54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金融市场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了学界关于流动性定义、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影响及其对策的不同观点。文章认为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并对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形成机制、结构性特征、影响、国际背景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廓清国内学者的不同认识。
55-67

修正后的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信用风险已成为当今金融市场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修正KMV模型使之更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表明,修正后的KMV模型由于数据采集相对容易,计算操作简便,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可用于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度量,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68-73
金融教育研究杂志金融教育园地

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技术指标的背离——基于《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教学的思考

摘要:技术指标分析是证券投资过程中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但人们对技术指标的背离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运用上的误区。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技术指标的背离,是教学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经典的技术指标背离忽视了指标本身的周期性规律,以致在运用时经常发出不适宜操作的背离信号,影响股价未来走势研判的准确性。虽然技术指标背离的出现是比较明显的行动信号,但这并不一定要立即采取行动。不宜单独使用背离,还应与其他指标相配合使用。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