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nancial Economics Research

  • 44-1696/F 国内刊号
  • 1674-1625 国际刊号
  • 2.0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金融经济学研究是广东金融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金融经济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经济论丛、金融评论、金融理论、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短论集萃、国际金融、保险研究、会计研究、短稿·集萃等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贷款供给和稳定性的影响3-15

摘要: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贷款组合流动性为前提,引入“贷款组合流动性指数”,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贷款供给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减少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持有的流动资产占比,同时扩大了银行融资来源,削弱了贷款供给对外部融资成本的敏感性,提高了信贷供给能力。危机期间,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贷款供给的影响并无明显变化;但金融监管框架的完善,使其影响效果有所改变。对于资产规模不同的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和贷款供给产生的影响效果也有所差异。对于小银行,贷款组合流动性较差,资产证券化对其流动性管理产生的边际收益大于大银行;而对于大银行,贷款组合流动性较高,证券化对其贷款扩张产生的边际收益大于小银行。但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证券化都通过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改善了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最终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危机期间,资产证券化对小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有所变化。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动态关联——基于VAR-DCC-MVGARCH-BEKK模型的实证分析16-26

摘要:以2013年1月4日至2015年11月25日为样本区间,采用VAR—DCC—MYGARCH—BEKK模型对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动态关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对在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市场均值溢出效应明显,反之则不成立;在岸人民币即期、远期汇率市场分别和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均表现为在岸汇率大于离岸汇率。除了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外,其它各市场离岸汇率的波动均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网络借贷P2P:利差是否包含违约风险隐含信息?——来自人人贷交易数据的实证分析27-37

摘要: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以人人贷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交易数据为基础,研究网络借贷P2P利差即包含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不对称信息的利率部分是否隐含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信息。研究发现,浮动区间型利率机制下,利差与借款人违约风险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利差越大,借款人违约概率越高,表明利差确实包含借款人违约风险隐含信息。进一步探究借款人愿意增加借款资金成本的原因发现,利差与借款人获得借款的急切程度相关,具体表现为利差与满标所需时间呈反向相关关系,即利差越大,满标所需时间越短。

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效应的双重特征——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38-50

摘要: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空间相关性的双重特征。非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双重门限效应,且低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高收入区间;空间相关性特征则体现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可以拉动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民消费。

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质量——来自中国企业一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证据51-59

摘要:为考察不同的产权性质对企业获得财政补贴质与量的影响,利用570家制造业企业的一手调查数据,在控制企业政治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行业效应、地区效应、企业特征的基础上,实证测度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的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有更大的概率获得财政补贴;垄断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效应,并进一步阻碍了财政补贴对企业的效率促进;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会根据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对不同产权类型的企业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量化交易改善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质量吗?——基于股指期货高频数据的分析60-69

摘要:使用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股指期货高频交易数据,研究量化交易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对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量化交易在震荡阶段和暴涨阶段可以提高流动性,在暴跌阶段降低流动性,并在所有市场情况下都降低了波动性。而且从市场震荡到市场暴涨再到市场暴跌,量化交易对波动性抑制的程度依次减弱,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依次增强;在一般市场条件下,套利类策略通过减少相对价差和波动性。提高了市场质量,但是其正面作用有缩小趋势,而动量类量化交易策略对市场质量有负面作用并有扩大趋势。建议对量化交易采取分类监管、科学的市场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扬利去弊,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质量水平。

公司综合信息透明度、分析师预测精度与信息不对称性70-84

摘要:理论上信息透明度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但实际上随着信息透明度的增加,知情交易者会担心私有信息会泄露,可能会选择隐藏或分拆委托单,信息透明度不一定会降低。基于此,选择2004-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高频交易数据,依据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的GH模型和LSB模型,分解出逆向选择成本作为信息不对称指标的替代,研究了公司综合信息透明度、分析师预测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公司综合信息透明度会确实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但分析师预测精度在不同样本区间内表现出不同特征,即相对于不熟练的投资者而言,如果熟练的投资者能够对分析师预测盈余信息解读更加准确,那么分析师预测信息就会进一步增加信息不对称性,这说明公司综合信息透明度的降低并不是通过分析师预测活动来达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分析师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资产质量、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85-97

摘要:以2009-201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产质量、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公司的资产质量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也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资产质量、盈余质量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会因公司财务风险的高低不同而呈现差异性。这表明,上市公司强化对资产质量的治理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盈余,并对提高公司价值具有传导作用。

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98-106

摘要:基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视角,从上市公司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偏好出发,以中国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大股东、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异质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调节大股东对现金分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偏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发放,且能够减弱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说明中国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已经成长壮大,能够监督高管、制衡大股东,起到保护中小股东的作用;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发放,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中可能与高管、大股东合谋,共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与股市泡沫——基于TVP-SV-SVAR模型的分析107-117

摘要:基于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和股市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度量股市泡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并结合TVP-SV-SVAR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对股市泡沫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与股市泡沫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时变性;市场流动性在牛市中受投资者乐观情绪影响较熊市中受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更显著;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泡沫的影响不确定,但在股市上行时期影响持续期较长;市场流动性对股市泡沫有正向影响且短期效应明显,流动性紧缩容易刺激泡沫破裂。

中国巨灾债券定价策略与期限结构研究——以地震债券为例118-128

摘要:根据债券市场情况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采用不完全市场的均衡定价模型,以震级和保险损失作为混合触发条件,研究了中国地震巨灾债券的定价策略。考虑到中国地震灾害的分布和极值情况,使用极值理论得到拟合分布,并通过二元t-Copula函数获得其联合分布。同时以CIR随机利率模型作为利率期限结构,利用基于Halton序列的拟蒙特卡洛法得到不同期限混合触发型巨灾债券的价格,从而构建出中国巨灾债券定价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