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融理论、商业银行、国际金融、金融市场、保险研究、会计研究、经济论丛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 国际刊号:1674-1625
  • 国内刊号:44-1696/F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19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01
  • 综合影响因子:1.55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基于多视角的研究

摘要:从人民币"外升内贬"这一经济现象出发,首先分析了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解释人民币价值问题上的失效,然后从巴萨效应、汇率超调、QE政策和输入性通胀、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路径以及发达经济体外部施压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五类视角出发,探究了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现象的内外部深层次根源。最后分析了人民币汇率2014年由升值转向贬值的原因。结论认为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长期形成的趋势,应客观理性的对待,近期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是一种短期调整现象,并不会成为长期趋势,也不能看做"外升内贬"这一长期趋势的反转。
12-22

银行业同质化经营、分类监管改革与“监管幻觉”

摘要: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和部门监管模型,分析发现银行业的短期现状与长期趋势是相悖的,短期中无论采取何种监管制度,银行业都能实现差异化经营,但在长期中,只有实行差异化监管,银行业才有可能实现差异化经营。以此为基础,推论出"监管幻觉"的现象,监管者如果忽视了长期趋势,只关注短期现象,很可能错误的认为:即使采取同质化监管,银行业的竞争也能促使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且同质化监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监管幻觉"可能阻碍分类监管政策的出台,影响监管者进行分类监管改革的积极性。最后提出利用"引导性的分类监管"解决长期中商业银行经营同质化的问题。
23-33

中外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比较分析

摘要:构建价值链的层次分析模型,按重要程度对金融消费保护立法、保护机构、业务程序规则等10个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从立法保护、监管力度、产品服务和消费者满意度四个维度综合评价中国、美国、欧盟以及台湾地区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水平较低,立法与监管滞后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问题突出;当前迫切需要加强金融消费保护立法、设立专门金融消费保护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业务程序规则。
46-56

住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的美式期权特征与蒙特卡罗模拟定价

摘要:基于隐含期权分析视角,运用美式期权定价方法和最小二乘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技术,对可赎回反向抵押贷款定价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其期权特征及价值构成进行分析;其次,将CKLS单因子利率模型与正态分布跳跃有机结合,建立标的利率与房价变动的随机动态模型,并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CMC)进行模型参数估计;最后,运用双标的最小二乘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双标的LSM)对其隐含期权价格进行有效模拟计算。结论是,有赎回权反向抵押贷款的美式期权特征越来越明显,隐含期权价值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多标的LSM将成为解决其定价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57-69

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摘要:利用199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中国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和政策不确定性指标的周数据,通过建立DCC-MGARCH模型和VARMA-BEKK-MGARCH模型考察股票市场与政策不确定性的动态相关性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DCC-MGARCH模型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与政策不确定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相关性具有很强的时变特征,且总体表现为负相关。VARMA-BEKK-MGARCH模型结果表明,就短期而言,中国股票市场与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性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但就长期而言,两者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即只存在股市向政策不确定性的波动溢出,而政策不确定性对于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不具有持续性。
70-78

资本市场信息风险测度及约束因素研究——基于创业板家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摘要:以2009~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基于利坏消息优先确认的信息风险测度模型在创业板家族企业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在相关实证研究中,只有AT与NACC、AF与NACC两类模型的组合使用比较高效,有助于提高信息不对称风险测度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挖掘影响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内部约束性因素,分析发现: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对利坏消息确认越及时,信息不对称风险逐步下降;由于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存在差异,在同一模型组合中,AT模型与NACC模型测度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79-88

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

摘要: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造成了平台严重的资金安全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柠檬"模型和不确定性的委托—模型,对平台内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可以解决平台内的逆向选择问题,而信用担保的介入则可以防范平台中的道德风险。
100-108

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摘要:结合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及FDI技术溢出理论,以县域为区域范围、三位数行业为行业范围进行产业集聚的识别和测度,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分组对照等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问题,得出产业集聚程度的增高与FDI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多行业集聚和内外资企业之间规模接近的集聚更有利于促进FDI技术溢出的结论。
109-118

谁为中小企业融资?——基于信息处理能力跨期演化视角

摘要:主流观点认为,银行机构与其融资对象之间,天然存在规模对应格局,其理论支撑是"小银行优势"假说。然而,对于广东省辖内大银行(分支)机构的田野式调研发现,大银行机构正积极布局小企业市场。本文的解释是,其一,凭借其范围经济优势,大银行机构具备以低利率水平向小企业融资的充分条件;其二,中国的大银行机构惯性地拥有"软"信息贷款技能;其三,将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置于跨期模型,动态综合分析其信息处理能力,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的"软""硬"信息处理能力,存在消长演化,即在阶段Ⅱ的竞争格局中,大银行机构越来越凸显出其综合信息处理的成本优势。该项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思维方式,不能拘泥于增设中小银行机构,而应更多关注大银行机构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拓展效应。
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