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融理论、商业银行、国际金融、金融市场、保险研究、会计研究、经济论丛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 国际刊号:1674-1625
  • 国内刊号:44-1696/F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19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01
  • 综合影响因子:1.55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基于1991-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美欧影子银行属于资产证券化主导发展模式,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各个环节上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冲击来加剧金融不稳定;中国的影子银行属于信贷主导发展模式,主要通过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和银行稳定等渠道来威胁金融稳定。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已远远超过通胀率风险、银行自身风险等因素且存在时滞效应。强化影子银行创新功能与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是实现金融稳定的关键。
3-12

中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计提机制研究——基于经济资本度量的视角

摘要:采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将经济资本与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信贷增长率波动对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影响显著,而信贷/GDP波动和GDP增长率波动对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根据信贷增长率波动设计了中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计提方式,并对逆周期资本计提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该计提方式对抑制信贷扩张的效果十分显著。
13-22

金融抑制、银行业结构与银行业竞争

摘要:利用中国国内100家银行2004-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业竞争度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以及如何受到金融抑制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抑制是影响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关系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可知,银行业集中度对竞争度的影响存在区制转化效应。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区制转换的关键时刻,政府应当正确认识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度之间的关系,将强化竞争的环境而不是取消市场势力作为政策目标。
23-31

基于提前平仓的股指期货风险统计套利策略研究

摘要:在股指期货期—现跨市场套利领域,采用传统的持有至到期策略,套利机会很少且收益很低;而常见的提前平仓策略现有相关研究,一是未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型化技术路径;二是未对提前平仓策略的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三是无法为每位投资者量身定制风险/收益配置方案。通过连续时间金融数学建模,提出基于提前平仓的风险统计套利策略模型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体系具有4点优势:一是有望挖掘到额外的利润空间,提高风险套利收益;二是对提前平仓策略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型化技术路径;三是对提前平仓策略的风险进行了量化;四是建立了收益/风险配置机制,能够让套利者根据自身所处的风险偏好状态、风险承受能力、对市场的预测判断、投资经验等,来动态地自由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风险统计套利策略。
43-55

“攫取之手”与公司现金持有

摘要:从"攫取之手"这一独特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攫取之手"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国当前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为规避地方官员的攫取行为会主动降低现金持有比例,但这会损害企业价值;相对于国企,地方官员攫取行为对民企现金持有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地方官员攫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更显著。较弱的证据表明,与媒体监督程度较高的地区相比,处在媒体监督水平较低地区里的公司更易被地方官员攫取,进而会降低其现金持有水平;与法律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处在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地区里的企业更易被地方官员攫取,进而会降低其现金持有水平。
56-65

中国货币供应总量增加途径及其影响

摘要:境外货币资金进入、商业银行信贷和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三个途径。商业银行可以创造信用货币,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增加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总量。近年来,中国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总量的数量很少。中国中央银行印制和发行货币不增加货币供应量。中国中央银行购买外汇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没有放大社会购买力。货币供应总量增长的三个途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要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66-76

非对称冲击与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的动态关联——基于AG-DCC-MV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以2010年8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为样本区间,采用AG-DCCMVGARCH模型对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CNY市场)、香港离岸可交割人民币外汇市场(CNH市场)、香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NDF市场)之间的动态关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之间存在正的动态相关性,信息传递效应明显;"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对单一市场的波动并不产生非对称反应,但对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产生非对称冲击效应,面临不利外部冲击时,市场之间的联动性风险加剧。
77-85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分析

摘要: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利用30省市1999-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医疗贫困、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各自门槛水平前后,农村金融发展对医疗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促进,并且促进效应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但抑制效应只有在跨越门槛之后才能有效显现;对教育贫困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但仅抑制效应显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不仅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86-96

国有企业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能否改善非国有企业融资困境?

摘要:通过构建包含政府隐性担保、利率管制和信贷规模控制三因素信息的信贷资源配置模型,发现政府隐性担保导致银行向国有企业单位贷款回报率高于非国有企业,造成信贷资源向国有经济倾斜。利率市场化推进和政府隐性担保减少有利于缩小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单位贷款回报差距,提高银行向非国有经济贷款激励。运用中国工业部门39个行业2002-2011年面板经济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因此,在经济转型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宽信贷规模控制,构建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对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97-106

区域金融视角下城市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研究——以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摘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是区域金融发展状况的重要量化表现形式,通过实证研究大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结论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大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和广州为支撑、珠三角其他城市为腹地"的金融中心圈层格局;香港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和广州分别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珠三角其他地市作为经济腹地,应通过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以促进金融中心圈层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07-117

众筹融资、项目选择与技术进步

摘要:众筹融资符合完全自由竞争金融市场的条件,其项目完成期望成本要小于传统的银行制度;众筹融资制度选择"好"项目的概率高于单人决策的金融制度。如果法律制度成本较高,则众筹融资更容易选择准确的项目信息、投资更好的项目。在发展水平较低时,所有项目一般都是营利性好项目,银行制度的运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多人决策的众筹融资模式成为推动技术有效创新和转化的金融制度。众筹融资严重依赖于充分覆盖的互联网、完善的征信体系、公正高效的法律体系等条件。
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