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

《金融经济学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融理论、商业银行、国际金融、金融市场、保险研究、会计研究、经济论丛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 国际刊号:1674-1625
  • 国内刊号:44-1696/F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119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01
  • 综合影响因子:1.55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预警研究:基于风险共担型流动性创造均衡分析

摘要:吸收活期存款是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主要源泉之一。基于Diamond and Dyb—vig流动性创造均衡模型分析风险共担型流动性创造均衡约束条件的结果表明,适当保障活期存款人利益有助于稳定存款,能使银行在保持充分流动性创造能力的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活期存款比率是衡量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一个可测变量,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预警功能。对2005~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回归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贷存比率、ROA和成本收入比显著影响活期存款比率,且活期存款比率显著影响流动性比率,能够预警银行流动性风险。
3-14

非线性视角下我国居民通胀预期调整机制研究

摘要:基于2000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1季度的央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时变参数改进的C—P概率法测度了中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利用STECM模型研究了居民通胀预期非线性的调整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调整的粘性和突变性与通胀环境密切相关,中国居民通胀预期调整机制的非线性特征源于预期偏差对预期的非对称调整作用,即预期偏差较小时,通胀预期的调整机制表现出粘性,只有预期偏差达到一定程度,通胀预期的非线性调整机制才会发挥作用,直至出现预期调整的突变。由于预期调整从粘性到突变的过程往往会引起居民经济行为的不稳定预期,损害经济运行的效率,因此建议央行应该主动分担公众预期调整的信息成本,构建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有效测度和风险对冲体系,提高信息披露的清晰度,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期偏差。
15-29

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广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此以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为研究重点,运用广东省1979—2010年经验数据就金融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却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要从根本上实现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金融手段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0-40

通货膨胀周期波动中的持久性与随机冲击效应

摘要:以双阈值机制转移模型刻画通货膨胀周期波动中通胀持久性的变化为基础,使用非线性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不同通胀周期阶段随机冲击对通胀的动态冲击效应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胀周期可分为通缩持续、通缩缓和、通胀缓和与通胀加速阶段,通胀缓和与通胀加速阶段的通胀持久性相对更高,通缩持续阶段相对较低;2012年7月中国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的通缩持续阶段,中国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对通胀的冲击将由2012年下半年的负向随机冲击转为持续正值。
41-53

基于多元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模型的高阶动态投资组合研究

摘要:针对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的非正态性和时变性问题,构建了多元风险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动态模型,提出了模型识别、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方法,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解决了一直以来限制高阶动态投资组合优化研究深入进行的难题:条件协偏度阵和条件协峰度阵的估计问题;同时根据所构建的时变模型,进行了高阶动态投资组合优化研究,将目前只考虑前两阶矩时变特征的动态投资组合优化问题扩展到考虑高阶矩时变特征的层面。
54-65

利率期限结构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摘要:以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和用NS模型估计的国债市场利率为研究样本建立S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作用时滞为3个月;短期利率冲击的产出效应比中、长期利率冲击的产出效应更显著;货币供给冲击的价格效应并不显著,利率政策冲击的价格效应与预期相反;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和市场利率的影响、市场利率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存在货币政策周期上的非对称性。
66-76

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更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效率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目前研究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根据广东省1985—2010年数据,首先测算广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值,然后研究金融规模、金融效率、政府金融干预、金融增加值等金融发展指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快速提高,反而表现出下滑趋势;金融规模、金融效率、政府金融干预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金融增加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不显著;金融规模、政府金融干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77-85

中国股市行业收益率波动传导机制及其时变特征——基于BEKK—MGARCH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2001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行业指数,采用BEKK—MGARCH模型.从周期性、产业链条两个角度深入考察了中国股市行业收益率波动的传导机制及其时变特征。首先,根据数据特征将样本期分为三阶段;其次,区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两组行业,结合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其收益率波动特征;最后采用非对角化的BEKK—MGARCH模型研究金融房地产产业链条的波动传导机制、时变特征及影响因子大小。研究表明:首先,行业收益率波动存在显著溢出效应,其中第三阶段周期性行业内部的波动溢出效应比非周期性内部更加明显;其次,金融服务业与房地产行业间也呈现出相似的时变特征,在第一阶段金融与房地产波动溢出关系不显著,而在后两阶段便呈现显著的双向溢出。
86-98

信用担保企业核心能力构建与测度——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对信用担保企业特征的界定,在现有文献研究和对信用担保企业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信用担保企业核心能力构建的5个维度,即资本运营能力、人力资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并经过问卷的预测试和先导测试,确定20个指标变量。对来自中国65家信用担保企业的476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信用担保企业核心能力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信用担保企业核心能力自我测度模型,经样本数据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测度信用担保企业核心能力水平。
99-108

市场竞争、监管改革与银行效益

摘要:选取2003~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和监管改革两个维度出发,对市场竞争、监管改革与银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银行效益、市场竞争和监管改革普遍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市场化改革和监管改革有效促进了银行效益的提高,并且监管改革对银行效益的促进效果更好;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市场化改革更有利于带动银行效益的提高,而西部地区监管改革对银行效益的提升更为明显。
109-119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信贷维度分解:模型与实证

摘要:银行流动性风险与清偿力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机制。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1—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再抽样及VaR测度的回归分析,得出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率、超额备付金率等监管指标具备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监管部门应充分重视金融传媒、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等外部因素和银行业务创新、转型中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断改进和完善动态的、多元的、立体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
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