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金融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Financial View

  • 11-5428/F 国内刊号
  • 1673-488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金融博览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金融博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职场_咖啡时光、论坛_探讨、广角_看点、关注、一线_观察、一线_声音、一线_趋势、专栏、职场_人与书、人物、品牌、广角_行走、广角_文化、职场_金融文学、论坛_观点、时尚、大家谈等

金融博览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金融博览杂志关注
“私募”看起来8-10

摘要:2013年春节刚过,征稿证监会便召开新闻通气会,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E向“前”走,走向“蓝海”11-11

摘要:近年,国内股权投资领域热闹非凡。企业上市方唱罢,PE投资又登场。2009年,中国推出创业板.旋即成了“造富板”。企业一上创业板,亿万富翁成群赶。而到了2012年,情况却发生了逆转。企业虽然上市,但有的PE机构却不赚钱了。二级市场的发行价格被挤压到和当年投资价格一样的水平。

新三板的“时”与“势”——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另一选择12-12

摘要:当前,虽然企业公开市场上市(IP0)仍是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退出的主要形式。但随着IP0数量减少以及IPO后PE/VC机构账面回报率骤降的情况愈发严重.依赖IP0退出的方式难以为继,当前的退出方式日趋多样化.而“新三板“无疑是其中引人关注的方式之一。

私募基金迎来法律上的新起点13-15

摘要:几经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下称新《基金法》)于2012年12月28日颁布.并将于2013年6月1日起施行。新《基金法》的颁布突破了我国私募基金没有合法身份的立法窘境。

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回顾与预测16-17

摘要:关注过去一年中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重大事件,有助于前瞻性地预测和研究今后这一市场的发展动向。为此、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提供了一份报告,旨在为读者做一盘点和预测。

金融博览杂志广角
为什么我们缺乏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18-19

摘要: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的生活,感触最深的是.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们的生活追求与西方人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无论属于哪一个阶层,似乎都非常重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男人的终结20-21

摘要:《大西洋》月刊有一期杂志的封面文章是”男人的终结”,文章的作者是《大西洋》月刊的编辑Hanna Hosin。2010年.在美国的历史上.女性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首次超过男性。女性在经理层和专业人员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在大学校园里,

“南方”与“江南”22-23

摘要:“南方”是半个词。当人们提起“南方“的时候.总意味着一个隐含的“北方”。“北方”较少被说出.是因为在”南方一北方”的二元对立中.”北方”居于主导地位,而使人焦虑、呈现在话语中的总是相对次属的一方,就像人们常说的“支援西部“和“女性主义”。

《哈姆雷特》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24-25

摘要:莎士比亚(1564-1616)《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源于中世纪丹麦作家、历史学家萨克索·格拉玛蒂克斯在1200年前后用拉丁文撰写的《丹麦人的业绩》。这部史书是丹麦中世纪以前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收集了丹麦古代的英雄史诗,记录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歌谣。

远离中心好思考26-27

摘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各种资源高度集中。尤其是这些年,各种人才也都往北京挤.有报道说.北京的人均公共设施竟然是全国人均的20多倍,北京还拥有全国最好的医疗条件……

金融博览杂志论坛
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二)——重要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28-29

摘要: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应明确政府在市场的作用。中国政府在国内金融机构的参股比例太高。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管理,行政监管超越了审慎监管。中国未来的经济金融改革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明确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有一个很清楚的界定.如果模棱两可。所有改革都会事倍功半.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值得怀疑。

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中等经济增长30-31

摘要:在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时日、凯恩斯主义政策穷尽和技术创新依赖“运气”的情况下,要实现长期的中等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还是各方面体制的改革。这里所指的体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也包括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在任何国家.体制改革都不单纯,都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因素。那么,在经济、社会和行政体制领域内.什么样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变革可以促成长期的中等经济增长呢?这里先来讨论经济体制的改革。

从民国江苏抵价券看农地金融工具的创新32-33

摘要:土地问题是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绕不过的“坎”,在和平地完成社会转型过程中,金融工具必不可缺。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危机重重.南京国民政府试图通过土地金融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江苏率先运用土地金融工具进行与土地征收的尝试。

均衡理论:经济思想的基准34-34

摘要:均衡思想在经济学理论发展中一直起着不易察觉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均衡分析(加上它派生的非均衡分析)正如米尔盖特所言,是经济学得以鼓吹自身“科学性”的一个基础。主流经济学均衡范式的理念是以均衡状态作为”参照系”或“基准点”来研究经济问题(钱颖一,2002)。

均衡理论:危机现实的挑战35-35

摘要:均衡本是物理学概念。经济金融的运行变动不羁,尤其是危机时期方向性的拐点变化频繁出现.人们自然开始怀疑均衡是否存在,均衡理论是否合理,其解释力到底有多强?

余丰慧:奥巴马国情咨文给中国经济的三点启示36-36

摘要:财经评论员余丰慧从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获得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三点启示。

标普:中国有能力避免地方债引发系统性风险36-36

摘要: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在今年2月了一份报告,题为《截至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未发生重大违约:这是否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比之前安全了?》。报告指出,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风险仍然较大。未来几年很多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现金流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

德国《世界报》:人口结构变化让中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37-37

摘要:德国《世界报》最近刊登一篇文章.指出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文章发现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于2012年首次减少,中国已跨入工业国家主导的老龄化俱乐部,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将深刻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