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 22-1367/S 国内刊号
  • 1674-7852 国际刊号
  • 0.3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调查报告、专题综述、教学园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杂志试验研究
“顺升农”生物菌肥对番茄秧苗质量的影响1-3

摘要:通过对“顺升农”生物菌肥料在番茄秧苗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顺升农”生物菌肥在番茄育苗过程中,每m3床土中加入1kg磷酸二铵和1kg“顺升农”生物菌肥(处理B)育苗效果最好,番茄株高、茎粗、地下干重、地上干重、根系活力、根冠比、壮苗指数显著均优于每m3床土只施入2kg“顺升农”生物菌肥(处理D)和只施入2kg磷酸二铵(处理CK)。

鼻腔喷雾给药防治猪萎缩性鼻炎的效果研究4-6

人参茎叶皂苷抗疲劳功能饮料的研制7-9

摘要:以人参茎叶皂苷为主要功能因子,添加牛磺酸、人参提取物为辅助功能因子以及酸味剂、甜味剂等配料,开发出一种具有抗疲劳功效的功能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其产品配方。结果表明功能饮料最佳配方为:人参茎叶皂苷提取物添加量0.5%,人参提取液添加量9.5%,柠檬酸添加量0.425%,蔗糖添加量为8%,牛磺添加量0.4g/kg,VB1添加量50mg/kg、VB2添加量50mg/kg、VB6添加量为50mg/kg,VC添加量为1.0g/kg。

5种中草药对不同分离株禽源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10-12

摘要:为了探讨5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中草药水提液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煎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以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金银花、蒲公英、连翘、板蓝根和甘草的水提物对本地分离的5株禽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对本地5株禽源大肠杆菌抑菌圈最大的是连翘、金银花,其抑菌圈直径约在15~20mm,其次为蒲公英,其抑菌圈直径在10~15mm。连翘、蒲公英、金银花最小抑菌浓度在0.031~0.5g/mL,甘草对两种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在0.5g/mL。说明除板蓝根外,其余4种中草药对上述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连翘、金银花的抑菌效果更佳。

压热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研究13-14

摘要:本试验以玉米为原料,利用压热法来制备抗性淀粉。探讨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及冷藏温度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制备参数为:淀粉乳浓度23%,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25min,冷藏温度3℃。在此制备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15.49%。

紫外线诱变对平菇菌丝体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15-18

摘要:通过紫外诱变的方法研究不同时间紫外诱变对平菇菌丝体生长量、干物质重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其对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紫外诱变时间达到5min时,平菇长势最好,干物质重量达2.01g,而且菌丝体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3.09μg/g)。与此同时菌丝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有显著性提高,与对照相比诱变后纤维素酶的活力提高1.887倍,SOD酶的活力提高了1.29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平菇菌丝体经过5min诱变后纤维素酶的活力达1.7~1.9倍,SOD酶活力提高了1.2~1.5倍。得出平菇菌丝体经紫外诱变后能够育选出长势更旺,代谢酶活力更强的平菇菌种,为平菇优良菌种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9-21

摘要:吉林省地处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在金融占据现代经济中核心地位的今天,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农业大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十年来农业贷款额度虽然逐年提升,但金融部门对农村投放的信贷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政策性、商业性银行作用有限或被弱化,新型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峻。本文对吉林省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农村金融发展对策,以期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高校图书馆利用全媒体推广阅读的研究22-23

摘要: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希望读者爱上书、爱读书,并通过阅读丰富大脑、提升品格,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读者可选择的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数字资源以其数量大、更新快、携带方便等优势慢慢被读者接受并依赖,各大高校图书馆为此积极推进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为读者的数字阅读提供方便。信息传播媒体的全面发展与利用,让阅读活动如虎添翼。高校图书馆在保留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全媒体推广阅读正是目前发展的趋势。

民初(1931年前)吉林省职业结构变化原因初探——以长吉图三地为例24-26

摘要:近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许多措施,试图发展资本主义,促进了吉林省职业结构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有置业观念的变化,又有职业种类与数量的变化。“九一八”前,吉林省近代职业结构基本成型,它反映了我省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也说明我省的近代化程度已经很高。

浅析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7-28

摘要:绿色理念是倡导健康、和平的策划设计、采购、生产、储运、销售、消费、废弃物处置的理念,是在全球绿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推动全球绿色共赢、促进人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国家倡导绿色理念的新形势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本文浅析了近年来绿色金融理论在农村经济实践中的应用,界定了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作用机理,进而对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中如何规避风险进行了探讨。

长吉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29-31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吉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其城镇化发展受到国家的关注。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重点发展区域,也是部级战略规划先导区,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发展较好的区域,其城镇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总结近几年长吉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并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长吉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高校加强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实效性路径探析32-35

摘要:“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在新形势下面向全体党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面对新形势,高校开展好“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成果显著,但在党员自身建设、党内管理和党建机制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对此,应当通过提高党员认识、加强党内管理、完善党建机制等路径来提高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些思考36-39

摘要:国内国际局势的大发展大变动,各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的纷杂缠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与培育就表现的比较迫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培养与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促使大学生生活态度及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他们认同并内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理论概念。鉴于此,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概念的深度耕犁,加深对价值与价值观概念的认知,力图较为全面地揭露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出现的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运用科学的、缜密的思维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

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吉林省为例40-43

摘要:以吉林省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特质、创业品质、创业热情以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建议。

论编辑工作的职业道德44-46

摘要:社会上,人们常把报社编辑和出版社编辑看成是一种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光明的、崇高的职业,因此,对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严格。高尚的品德是编辑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报纸和书刊杂志的基础,使这些出版物在群众中能更好地起到教育人民、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作用。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策略探究47-49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高校共青团应发挥其应有的优势,辅助大学生更好的创新创业。本文对高校共青团在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绿色建筑材料评价研究50-52

摘要:为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构建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指标体系的突出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原则,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指标的权重,保证最终的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为实现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及理论依据。

应用型本科院校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53-56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新的产业发展对跨专业的新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跨专业人才上面临新专业设置难、岗位对接效果不佳、跨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及跨专业选修课程实际效果差等制约因素。为提升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自身发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从教师授课、学生选课、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形成校内资源共享、学生自主学习的培训机制,实现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