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22-1265/TB 国内刊号
  • 1009-9042 国际刊号
  • 0.2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学研究、管理研究、管理研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儒家的敬畏思想和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培育1-4

摘要:敬畏感是在高尚的客体面前既敬重又畏惧,同时又想突破自身局限,与客体无限趋近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由于受生命教育缺位和多元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敬畏感。儒家的传统道德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敬畏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5-7

摘要:新媒体对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在感叹科技发达的同时发现更多新奇的东西。当然新媒体对人们影响最深远的还是思想领域,尤其是在社会公信力方面,结构、形式以及效果都产生巨大变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成为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8-10

摘要:培育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对的重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搭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入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德技双馨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1-1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灵魂课程。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市场逐利性、网络新媒体等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强化价值引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研究,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教育载体,使传统教育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机融合,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的实现。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14-17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实诉求。高职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应构建“五维一体”培育路径,建设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培育修身立德、敬业乐业的工匠之道,精益求精、专心有恒、“慢工细活”的工匠之术及确立成长发展目标、善于反思的工匠之行。

智慧旅游企业与高职院校精细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为例18-20

摘要:旅游智慧化背景下,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培养目标、精准化定位、精细化培养,建立矩阵式精细化人才培养机制。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1-23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市场经济输送众多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同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为适应社会变化,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应当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相应的能力框架,重建专业课程体系,量化重点培养的职业能力等方面有所创新;为在师资培训体系、教学与管理、校企沟通和共建机制、专业资源库等方面进行改革。

基于“圈层理论”的文创教学品牌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福建高校为例24-26

摘要:作为海西经济重要发展省份,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文创产业资源,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然而,在文创人才培养方面,福建省各高校文创相关专业差异化并不明显,缺乏准确的就业市场定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区域性的地方院校特性为立足点,对文创相关专业进行深入的区域市场调研,以“圈层理论”为论证基础,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调整专业设置,探讨全新的文创教学品牌中心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27-29

摘要:通过对创业型人才的创新素质特征的界定为基础,构建“多层次+个性团队+环境熏陶”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实现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意在为地方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依据和资料。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测评策略研究30-32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具有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以地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现状,通过实证研究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高校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建成长效自主学习评价保障体系,为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条件,并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从认知到认同--大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33-35

摘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价值的体现。大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包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满足教育方针诉求、学科本质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之举。通过主题教学拓展知识深度解决真信问题,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检验培育效果解决真懂问题,进行情境设计促进大学生能力建构解决真用问题,切实培育大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基于交叉学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36-38

摘要:从研究交叉学科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出发,在分析我国基于交叉学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基础上,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构建出基于交叉学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等角度提出基于交叉学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及对策研究39-4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大众教育,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滑。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中高职本科衔接机械专业分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3+4中职本科衔接班为例42-44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出现了中职本科、高职本科衔接教育,如何衔接、采取何种培养模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成为高等教育突出问题。本文在对吉林省中高职本科衔接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以我院中职本科3+4衔接现状为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对目前教学现状及成因、分层教学方法实施的必要性及实践对策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在中高职本科衔接问题上提供参照与借鉴。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45-47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大众化,教学模式也不断更新。阐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概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分析体验式教学的特征,探究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旨在明确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优化就业。

基于共享思维的图书馆联盟合作创新模式研究48-49

摘要:针对如何应用“网络共享”的思维模式进行图书馆联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对其特点进行深层剖析。并简要阐述新模式下的共享联盟构建体系。运用了SWTO的分析法进行模式情景分析。借用网络平台,扩大联盟体系,发展全球性规模合作,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网络共享”与图书馆联盟的深度融合。

基于工程认证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50-52

摘要: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化工原理实验始终是专业知识学习不可或缺的实践课程。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原理理论课程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也能够为相关化工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基于此将工程认证作为研究切入点,重点阐述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路径,希望有所帮助。

高校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应用评价--基于文化传承视角53-55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地域性民族文化在高校体育教育应用方面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单一、重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体育老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基于这些原因,各大高校应该从地域传统民族文化角度看待问题,结合文化传承的观念与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构建高校地域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由此,才能使中国体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