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11-1384/F 国内刊号
  • 1000-7636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与管理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宏观经济、金融、劳动经济、公共管理、学术前沿、区域与城市经济、突发公共事件与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新解——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测算与对比3-14

摘要:在新常态下,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来稳定经济增长,是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目前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自变量,以2000—2015年全国的时序数据和2000—2014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研究结论为: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贡献的比率不同,除了绿色发展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为正,且弹性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劳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与绿色;第二,分区域从五大发展理念来看经济增长,表现由好到差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从2000年以来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但是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相对趋同。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增长新动力,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产品二元边际14-17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与5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HS六位贸易数据,在把贸易成本进行细分并构建解决“多贸易零值”问题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各细分贸易成本变量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而研究在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农产品、非农产品的子样本中,贸易成本对二元边际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自由度、共同边界与是否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贸易成本因素对中国出口产品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是正向的;国家距离、是否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清廉程度等贸易成本对其影响是负向的;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来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二元边际的提升不受距离和经济自由的限制;就不同的产品类型而言,经济自由度对中国出口农产品集约边际的影响是负向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增长红利——释放机理与“十三五”效应预测26-35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外溢提振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2013年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度为0.14个百分点,期间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曾达到0.4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时期,在延续已有制度惯性的基准情境中,国有企业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为0.12个百分点,完全落实改革部署则有望达到0.3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国有企业改革的增长红利,应要继续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核心,同时协调推进国资管理体制、国有经济布局等方面的改革。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变迁:1979——2015年35-45

摘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经历了放权让利、分税制及分类上缴三个阶段的调整,税后利润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成为现行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现阶段重新确立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工作。然而,现行的分配制度仍然存在预算范围不完整、执行不规范等问题。随着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在信息方面的劣势日益凸显,国有企业的成本逐渐提高。通过分配制度创新,更好地协调国有资本收益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应成为现阶段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分析——基于益阳、杨凌、太谷土地流转模式45-54

摘要: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地位十分特殊。它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在土地流转中,既要保证自身利益,又要保证农民利益;既面临着党的政策和农民的双重要求,又面临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风险。本文以益阳、杨凌、太谷土地流转模式为分析样本,剖析了农村基层政府在上述三种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初步回答了农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即农村基层政府应当介入土地流转,但介入的方式要适当、适度。

构建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的金融体系54-65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就金融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抑制经济波动。当融资方式可以完全替代时,若银行收紧信贷,企业可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信贷总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当直接融资无法完全代替间接融资时,部分企业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使得外部冲击可以通过银行中介渠道放大对波动的影响。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有利于降低波动。

资本项目开放会引发货币危机吗?65-74

摘要:本文运用MS-VAR模型研究中国2003年1月—2015年6月资本项目开放与货币危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资本项目开放与货币危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高风险条件下,资本项目开放对货币危机的影响越强;在低风险条件下,适度扩大短期资本开放程度有助于降低货币危机压力。样本期内人民币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度和中度风险状态,处于高度风险状态的时间较短,这和中国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基本符合。此外,货币危机发出高风险预警信号的期间,大多伴随着利率汇率的大幅波动、快速频繁的资本流动以及FDI和外债余额的急剧增长,表明资本项目开放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

京津冀区域经济影响的乘数、反馈与溢出效应74-84

摘要:本文针对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方法,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联系的情况和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业联系表现为单向性,即北京对天津、北京对河北、天津对河北的单向联系,意味着北京和天津的发展更多地使用着河北的产品,而且河北通过反馈效应再次带动区内自身发展的能力也低于京、津两市。

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国际陆港为例84-94

摘要:本文构建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建设进行了SWOT矩阵分析。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和功能定位差异,本文将呼和浩特市发展战略确定为“远、中、近”相结合的进出口综合型国际陆港。呼和浩特市作为腹地次区域建设国际陆港的发展思路是:强化国际陆港次区域中心地位,配套完善陆港基础设施,补齐陆港功能短板,搭建高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产业过度集聚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河北省钢铁产业为例94-105

摘要:产业集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促进技术外溢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干预下的过度集聚却违背了市场规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向外部性。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发现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环境治理等手段,导致河北钢铁行业规模与集聚度不断上升,效益却显著下降,证实了政府干预引发的过度集聚。进一步采用2009—2013年河北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产业集聚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干预措施能强化产业集聚,而通过保护国有企业利益等措施弱化了产业集聚。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合理选择政策区间,避免出现过度集聚同时导致产业陷入大而不强的境地。

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研究——基于非合意产出SBM-DEA模型105-114

摘要:本文克服高技术产业研发过程非合意产出难以度量的问题,以未达标专利数量作为非合意产出,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进行系统测度。研究发现:(1)随着创新要素的大量投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研发效率水平却在逐年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投入无效率与合意产出无效率,也即投入要素的大量增加并未有效推动创新产出的增加。(2)近年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东部地区技术落差比较高,其技术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L型趋势。

递增阶梯电价的分档电量政策评价及其优化设计114-126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各地递增阶梯电价分档电量的制定情况,探讨了各地阶梯分档电量设置的合理性,进而对不合理之处进行归类,并提出了分档电量机制的再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描述了中国各地分档电量的构造、特征及成因,并基于CFPS数据,通过反事实场景的构建,使用截面门槛模型及Stone-Geary函数分别估计了全国以及各地第一、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理论值。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所有地分档电量的整体结构都需要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大多数地区第一阶梯分档电量均需提升但幅度相对较小,第二阶梯分档电量的设置需要首先分离出与居民生活无关的用电量,再根据本地特点谨慎调整。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模式——以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为例126-133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吉利集团跨国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后整合过程的案例研究,揭示出中国企业在并购全球领先企业时的一种有效整合方式:并购双方应维持企业文化、运营模式、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独立性,以保护被并购全球领先企业的品牌价值,降低文化冲突,减少企业间调和成本;并积极地融合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全球规模化生产以及基础资源共享,追求整合的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并购交易完成后迅速、简洁、明确的战略定位及组织间交流机制的确立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创新合法化战略行为——基于阿里巴巴案例分析133-144

摘要:如何在多重制度主体的制约下获取创新合法性,是每个创新型企业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阿里巴巴1999—2016年的案例信息为分析对象,从多重制度逻辑出发,分析不同制度逻辑主导下企业创新合法化战略行为对创新合法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专业逻辑、合作逻辑、社区逻辑和家族逻辑对创新合法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合作逻辑的影响效应最为明显;而市场逻辑和管制机构逻辑对创新合法性的影响则具有一定弹性。在操作层面上,不同制度逻辑主导的产品营销、高管专业化、战略联盟、社会责任以及规范化运营等战略行为对创新合法化都具有重要作用,且以战略联盟效果最为明显。企业可以据此调整战略行为适应制度环境,以便实现创新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