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11-1384/F 国内刊号
  • 1000-7636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与管理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宏观经济、金融、劳动经济、公共管理、学术前沿、区域与城市经济、突发公共事件与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第三届金融风险高层论坛暨《中国金融风险报告(2015)》蓝皮书会2-

人口红利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3-11

摘要:本文针对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费景汉-拉尼斯分解等方法研究人口红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及贡献度,分析了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地理集聚度、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物质资本水平越高、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越高,人口红利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效果越明显,人口红利提升国际竞争力相关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程度因行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二次人口红利:概念、产生机制及研究展望12-20

摘要:本文对现有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整理,在对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进行明晰的基础上,对以其他国家和以中国为样本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最后对促进第二次人口红利实现的条件以及政策手段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反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研究全貌,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框架。

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本文参考阿格诺尔(Agénor)的研究,在一个包含政府和私人两种健康投资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两种健康投资对健康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结论:一是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不同的阶段存在差异,公共健康投资和私人健康投资要保持适当比例,经济增长率才会达到最优。二是两种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收益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政府公共健康投资相较于私人健康投资滞后期更长,但产出效应也会维持更长时间。

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评价28-34

摘要: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金融发展、资源特征与城市转型35-43

摘要:本文以金融中介发展规模与效率以及股票融资率作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股票融资却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进一步地,金融发展对城市转型的影响与资源发展阶段相关,衰退型城市转型主要依赖于传统金融提供的资金池规模,成长型城市转型则主要依赖于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二者的作用兼而有之,而股票融资对再生型城市转型已呈现出正向激励作用。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44-51

摘要: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52-60

摘要:本文考察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小微企业普遍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但难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企业主基本特征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可获得性有重要影响;技术密集型、期望融资比率越大、信用状况越差的小微企业,其融资可获得性越低;不同地区的小微企业,其融资可获得性是不同的。为了破解目前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困境,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本文提出小微企业制定适度的期望融资规模,企业主不断提升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服务等对策建议。

小额信贷实现支农目标了么?61-69

摘要:本文采用2009—2013年山东省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小额信贷实现支农目标的情况。回归结果表明,小额信贷确实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并且这一作用在相对贫困的地区更为明显。基于小额信贷空间集聚的特征,采用相邻区县小额信贷发展水平作为工具变量,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小额信贷支农的作用通过扶持地方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在地方产业结构中的优化调整来实现。

加入农村资金互助会可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吗?——基于四川7个贫困县的调查70-76

摘要:本文选取四川7个贫困县的539户农户为对象,对农户的信贷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社员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88.3%的被调查农户都加入了农村资金互助会,但社员的信贷可得性不高,37.4%的社员农户不能得到信贷资金。社员农户信贷以联保小额贷款为主,信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性支出;农村资金互助会可提供的信贷金额偏小,已不能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是否为贫困户、饲养牲畜价值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对信贷金额大小具有负向影响;房屋价值、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对互助会的了解程度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和信贷金额大小同时具有正向影响;户主是否任村干部和农户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情况只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

市场进入、年龄和创新激励77-84

摘要:从进入市场、存活以及年龄增长这一动态的演化过程中,企业创新激励的持续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率先系统性地从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市场进入和存续出发,考察了企业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创新激励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进入企业创新的动机要显著高于存续的企业,中国制造企业存在显著的创新行为的市场选择效应。其次,在企业进入的前9年时间内,新企业存在持续创新激励,不过,新企业的创新激励并非持续增强,呈现倒U型的分布趋势。最后,高新技术行业和资本密集行业是新企业创新激励的重要来源之一,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激励要持续大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的制度性壁垒应是中国政府产业组织政策制定的方向。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85-90

摘要: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市场集中度与创新产出具有正向关系。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和市场分散,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从产权角度看,国有资本对创新产出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外商资本与港澳台资本对创新有负向作用,法人资本与个人资本对创新表现出促进作用。

反补贴政策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91-99

摘要:目前,全球7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反补贴已经成为中国与国外贸易摩擦新的焦点。在全球贸易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和贸易保护长期存在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反补贴面临潜在的重大政策决策需求。本研究在分析国际反补贴政策实施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反补贴政策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体系,以期引起更多相关专家、学者的共鸣,为中国反补贴调查机关提供参考和借鉴。

福利竞赛的形成机制:需求、供给与政策决策程序100-106

摘要:社会转型使得福利需求不断攀升,理念等因素导致将福利提供责任指向政府;财力因素、体制因素和政府善意增强了政府供给福利的意愿;公共政策决策程序的失控进一步助推了福利竞赛的产生。国家过度干预的理念和事实在福利竞赛的形成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切断福利竞赛的形成机制,要在防止强国家主义和政府失灵的同时向社会最少受惠者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体系。

医疗保险制度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基于辽宁省城镇居民的分析107-114

摘要: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辽宁省医疗保险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并探讨通过个人账户调整建立的门诊统筹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缩小了收入差距,具有正的再分配效应;低收入阶层对医疗保险的支出和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在收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门诊统筹实现了收入阶层之间的再分配,有利于医疗保险的公平。因此,有针对性地调整部分医疗保险政策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下的研究115-123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以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本文在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下,建立一般均衡代际交叠模型,探讨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有资本的最优划拨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可以证明将国有资产净收入划拨至养老保险账户,可以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发现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也随之下降,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账户的最优划拨率也随之减少,最优划拨率从38.10%下降至14.31%,这说明如果政府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角度出发,应当将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账户进行划拨补充,但划拨率存在上限。

公司高管声誉的三重激励效用及其实现途径124-131

摘要:现代公司普遍以薪酬、股权等显性契约对其高管进行激励,但随着该类契约的局限性逐步凸现,深入探究如何发挥声誉的激励效用,是实现不同高管激励契约配置与协同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承续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对声誉提出的理论框架,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了声誉的三重激励效用,即信号效用、工具效用和心理效用。并从实践层面归纳新的研究发现,阐释了激励效用的实现途径,构建了以声誉为激励物和强化物的循环性声誉激励机制,以期通过深化声誉激励的研究为公司高管激励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CEO变更频次对上市民营公司绩效的影响132-137

摘要:本文以2005—2013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446家民营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变更频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的变更频次对上市民营公司的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在一定时期内CEO的变更频次越多,公司绩效会越差。因此对于上市民营企业来说,CEO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