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前沿、经济分析、观点争鸣、学者试点、国际视野、专题论坛、产业经济、三农经济等。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国际刊号:1000-7636
  • 国内刊号:11-1384/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54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9
  • 综合影响因子:2.01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幸福感与社会稳定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和各地级市统计公报的数据,通过考察经济增长和幸福感对人们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探索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人口特征变量之后,人均GDP和经济增长率并不影响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失业率对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影响,失业率越高,人们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物价指数对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性影响,物价指数越高,人们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幸福感对人们是否参加群体性事件具有显著性影响,人们幸福感越高,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低。将样本按照收入划分为低收入样本和高收入样本,结果发现,失业率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程度要低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物价指数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幸福感对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程度要低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
3-11

“克强指数”2.0版本的构造及实证检验

摘要:2015年国务院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使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能耗强度、中长期贷款量三个指标用于描绘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研究首先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证明这三个指标与GDP高度相关,的确可以用于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参照花旗银行编制“克强指数”1.0版本的思想,利用这三个指标创造“克强指数”2.0版本。最后利用能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参照标准,使用1995—2013年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评价,证明该指数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和准确性。
12-18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城市与区域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因果链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LYQ模型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与地区经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经济一体化推进经济增长过程构造逻辑因果链: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投入,道路联通因素)—运输(货物往来,物流运通因素)—贸易(经济往来,贸易畅通因素)—经济增长(发展目标,经济一体化)。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03—2013年道路联通因素是推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畅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表现为未来驱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运通因素对经济带经济发展贡献为负,物流业结构调整必要且可行。
19-24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评价

摘要: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25-32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劳动经济

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进步引致的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升。
33-39

就业密度和创新--基于中国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专利强度表征创新产出,首次在中国地级市的空间尺度上使用知识生产函数及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就业密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就业密度与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就业密度越大,创新产出越多;适于创新的最佳城市规模为50万~90万人;产业的集中或分散对创新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中国创新产出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创新的溢出存在邻近地级市误差冲击的影响。
40-46

劳动供给对城市空气污染敏感吗?--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检验

摘要:本文在构建空气质量与劳动供给之间相互影响的局部均衡模型基础上,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城市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外部冲击的城市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劳动供给时间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平均每上升1%,城市就业流动人口的劳动供给时间将减少0.011~0.019天/周。子样本检验结果发现,上述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身份差异和性别差异,女性和城市间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空气污染的敏感性更高,男性和乡城间流动人口因为空气污染程度加剧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上述结论表明在评估环境规制政策效果时应重视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向溢出效应,以及对于不同户籍性质和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
47-57

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
58-65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生产性资本存量的测算

摘要:本文在年龄-效率模式计算的生产性资本存量之基础上,利用增长核算方法测算1991—2013年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国经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中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核算周期内,主要归因于硬件投资的增长,信息通信技术整体对中国经济产出和TFP增长的贡献比重持续上升,但仍落后于世界水平。虽然有迹象表明摩尔定律正在失效,但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潜力依然巨大。而要挖掘这种潜力,中国必须完善统计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广。
66-73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

摘要: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为基础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进行分析,对24家移动互联网上市企业2010—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较低,其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指数较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74-80

从多边市场到产业平台--基于中国视频网站演化升级的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构建了平台策略推动下的平台资源、功能及地位演化的理论框架,然后以中国视频网站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视频网站的升级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视频网站通过纵向扩展发展为多边市场;第二阶段,视频网站利用平台嵌套策略打造了以自身平台为中心的在线视频生态系统;第三阶段,视频网站通过实施平台包络,开始进入并整合线下的视频内容产业链,建立全视频产业的平台生态系统。
81-89

地理位置对在线购物不重要吗?

摘要:本文基于信号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出基于商品质量识别难度与地理质量信号强度关系的分析模型,并对中国淘宝网实际商品销售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卖家店铺的分布数量和销售业绩因商品类型和注册地有显著差异。具体地,对于地方特产,原产地的商家数量和平均销量要高于非原产地的商家数量和平均销量;而对于品牌消费电子产品,一线城市的商家数量和平均销量要高于非一线城市的商家数量和平均销量。
90-96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公共管理

新闻发言人能否改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基于违规处罚和成本双重视角的经验证据

摘要:本文以2000—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违规处罚和成本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新闻发言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闻发言人显著促进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表现为设立新闻发言人的国有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违规处罚概率和更低的成本。进一步的分组测试结果显示,在公司治理较差的国有上市公司中,新闻发言人对于公司治理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反映出新闻发言人是弱公司治理的有效替代机制之一。
97-105

媒体偏见还是媒体监管?--中国现行体制下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管作用机制分析

摘要:目前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引来很大争议,主要围绕媒体偏见和媒体监管作用。本文建立了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委托模型,分析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下,以及是否将媒体监管作为行政考核指标时的契约实施行为。研究表明,在媒体监管“激励有效”的情况下,媒体曝光可以有效增加地方政府的监管努力水平并降低中央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成本。最后,本文提出避免媒体偏见的政策建议:中国应加强对记者进行食品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加强对食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布。
106-114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企业管理

商业模式设计与企业竞争优势--竞争战略与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摘要:本文对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不仅考察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直接影响,同时讨论并检验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之间的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不仅如此,本文还对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对竞争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同时考虑企业资源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与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都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正向作用;两种商业模式设计的协同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企业冗余资源水平的影响;商业模式设计与竞争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匹配作用。
115-122

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特征--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摘要:在阿帕比中国报纸资源全文数据库发表的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文章中,本文选取符合条件的139篇作为有效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创新内容方面,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创新高于要素间的关系创新,表现为商业模式的系统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立足点比较少,大部分企业只涉及2~3个要素的创新,并且围绕营销的商业模式创新比较多。(2)创新效果的衡量方面,中国企业衡量商业模式创新效果使用最多的指标是市场效果指标与财务指标,最少的指标是运营效率指标。
123-130

高端消费品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定量测度

摘要:表面上来看,现阶段中国高端消费外流的原因在于境内外高端消费品的价格差异,实际上,高端消费外流的本质在于中国消费者对外国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偏好。本文从微观消费决策角度出发,在综合考虑中国消费者高端消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高端消费品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对中国消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商品感知质量、品牌形象和社会价值对商品感知价值产生正向影响;品牌形象不仅直接作用于商品的感知价值,还通过影响商品的感知质量和社会价值间接作用于商品的感知价值。本文对中国消费者高端消费品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定量测度为中国提升自主品牌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31-137

消费者负面网络口碑意向的实证检验--基于“90后”大学生样本的分析

摘要:个性鲜明的“90后”是最具消费潜力的一代。本文选取“90后”大学生为研究样本,检验消费者负面网络口碑意向模型,深入剖析负面网络口碑的“代特征”。研究结论显示,个人因素中社交利益动机、情境因素中网友负面口碑,中介变量中行为态度因素有重要作用。但尚忍价值观等变量对负面网络口碑的影响没有得到验证,而感知商家声誉对因变量的影响甚至得出相反结论。可见,“90后”网络口碑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呈现明显的代际特征。
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