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11-1384/F 国内刊号
  • 1000-7636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与管理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宏观经济、金融、劳动经济、公共管理、学术前沿、区域与城市经济、突发公共事件与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宏观经济
建立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对经济形势困局与宏观调控出路的思考和建议5-13

摘要:在稳定物价与促进就业之间进行选择和平衡,是任何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永恒的主题。面对2009年就业和社会稳定的严峻形势,以控制物价水平为重点的宏观调控已经完成其使命。宏观调控的重点要从过去的控制物价水平转向扩大就业,按照就业优先要求对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2008年中国金融运行状况评析与2009年展望14-22

摘要:2008年,在外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重大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复杂环境中,中国金融体系总体保持了稳健运行。在货币信贷层面,货币政策取向日渐宽松,货币供给量增速回落,汇率风险加大;在金融机构层面喜忧参半,银行类机构经营稳健,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非银行类机构经营开始出现困难;在金融市场层面,货币市场成交量持续攀升,市场利率小幅升高回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收益率曲线日益平滑、股票市场大幅调整,整体出现价值回归。2009年,全球金融体系将延续动荡调整格局,世界经济保持惯性下滑,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将进一步加强,资本监管将继续强化和升级化,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市场发展面临挑战。 本文从货币信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三个层面描述了2008年中国金融运行概貌,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评析中国总体金融环境和金融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影响因素的演化,展望2009年金融运行态势。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改革开放三十年
30年国有企业改革历程评析23-28

摘要: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间,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大胆探索、渐进前行、不断扬弃的过程,是需要进行总结和思考的重点领域。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即:重塑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重新处理企业与企业职工的关系;解除企业负担;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29-34

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非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趋势性展望。城镇集体经济可望在转型转制基础上迎来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外资企业将沿着进一步增加经济技术投入、提高产出技术含量的方向继续平稳快速发展等。

中国利用外资30年:历程、成效与挑战35-38

摘要:利用外资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和理论为世界所瞩目。本文概括了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历程及其特点、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中国利用外资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科学发展观评述30年的实践和经验,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农业经济
走出二元结构的重要关键在于解决好农民工问题39-44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他们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当前农民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体制矛盾和突出问题,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改革,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在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的政策研究45-49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全面分析农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变革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在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贡献进行了再认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就如何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经济提出建议。

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50-54

摘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在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一个逐渐多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战略导向和目标模式的设定,更多地拘泥于形式和数量上的调整、管理权利的重新分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并且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应确立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按照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观点创新农村信用社机构体系,整合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约束机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论金融本质与农村金融创新55-59

摘要:金融的本质问题涉及到金融结构论、金融生态论、内生金融理论等内容,对它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总结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深化对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的认识,更好地设计改革举措,把握改革进程。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能源经济
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问题的思考60-65

摘要:本文利用石油对外依存度和石油净进口量两个指标对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分类,分析中国石油进口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在综合不同学者与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并预测世界石油可贸易量与中国石油净进口量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典型石油净进口国应对高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做法,提出了中国应对高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六点对策与建议。

中国石油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66-68

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渐由虚拟经济传递到实体经济,致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石油消费出现萎缩,国际油价急剧下跌,各国石油工业面临严峻考验。本文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现状,就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挑战、机遇和应对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金融危机对全球石油工业的影响69-74

摘要:目前,世界正面临新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给全球石油工业带来巨大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间接影响是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国经济低迷,使得市场对原油需求下降。金融危机带来的持续低油价对产油国必将带来财政压力,引发产油国政策调整,产生新一轮石油商业周期,石油公司的战略会随之调整,带来新一轮石油业重组。对正在“走出去”的中国石油公司来说,需要建立更高效的现金流管理,适时把握并购机会。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集群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制约与启示——对浙江省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调查与思考75-80

摘要:本文基于对浙江的调研,分析了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形式和发展现状,探讨了集群服务业发展面临的4大主要问题,分析了集群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政策制约、融资制约、准入制约、体制制约、发展方式制约、人才制约、组织和统计制约。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促进集群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的演进——基于计算机行业的研究81-86

摘要:本文从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的源起入手,分析了技术进步、个性化需求出现、分工细化和网络外部效应对其产生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划分了其中的关键阶段与标志性事件。最后,以计算机行业为例,分析了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形态向模块化网络状产业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

中国电力行业行政性垄断的损失测算分析87-91

摘要:本文对中国电力行业行政性垄断的存在进行了判定,并对其在三个层面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包括:电力行业行政性垄断所造成的微观效率损失,行政性垄断的宏观经济影响,以及地区电力市场分割对经济运行成本的影响。

交易的行为经济学分析92-96

摘要:本文利用心理账户、过度自信等认知偏差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展望理论等行为经济学理论,对交易过程中的“弗里德曼-萨维奇之谜”和交易者的购买动机、交易选择、交易情绪和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在交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应的作用机理。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论房地产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必要性97-102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房价的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来揭示房地产业调整的内在动力。主要运用引用、举例、比较分析、图示等方法来阐述房地产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证明我国的房地产调整必须依靠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完成。研究结论是房地产业的调整必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才能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都市圈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估算103-107

摘要:由于京津两城市产业结构相似,致使我国北方这个发展潜力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都市圈至今没有形成。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来看,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首先是在区域经济中实现。为此,本文运用钱纳里、刘易斯、乔根森估算法对2006年末京津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来分析这一地区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