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11-1384/F 国内刊号
  • 1000-7636 国际刊号
  • 1.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与管理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宏观经济、金融、劳动经济、公共管理、学术前沿、区域与城市经济、突发公共事件与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本刊特稿
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5-11

摘要:未来15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

论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适度区间的界定和控制12-18

摘要:一国的经济增长可划分为哪个阶段,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将按A、B、C、D的顺序走出一个N字形的轨迹。以此为理论基础,本文阐述了我国未来10~20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必然性,主张根据经济长期增长的趋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规律性,确定一个适度增长区间,政府应当根据这个区间对经济增长进行政策调控。同时,笔者故为2006年中国的经济将会实现软着陆,在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应实行中性的经济政策。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专题论坛
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报告19-24

摘要:本文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宋勒温关于工作绩效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出发,依据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的基本理论分析,通过对北京市20末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得到了科技创新人才对宏观、微观环境的需求厦其满意程度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的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5-28

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模糊的概念,它或表现为科技经济的现代化,或表现为社会政策的现代化,有时则表现为个人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现代化因此是政治、经济、社会、个人和文化诸方面因素共振耦合的结果。

国外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29-33

摘要: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而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为科技创新人才所创造和提供的环境。本文对几个科技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人才环境进行分析,旨在对构建我国良好的科技创新人才环境有所借鉴。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理论前沿
中国进出口弹性实证分析:1999~2003年34-36

摘要:从1980年到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7亿美元,增加了19.7倍;其中,出口从181亿美元增加到5934亿美元,增加了31倍多;进口从200亿美元增加到5614亿美元,增加了27.7倍(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官方网站)。通过计算我国进出口弹性,可以定量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特征,考察收入及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不少学者已对我国进出口弹性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不尽相同。厉以宁等(1991)对中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中国进口汇率弹性为-0.6871,出口汇率弹性为0.0506。陈彪如(1992)对中国1980~198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后认为“我国出口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为-0.7241,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观点争鸣
能源紧张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实现方式37-39

摘要: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直陈中国能尖安全形势十分复杂。与此同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中国产经新闻》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称,中国的能源问题近期不算太紧张。他认为,中国真正出现能源紧张问题,将在在15年或者20年之后。他还乐观地认为,“而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特别是能源技术完全可能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科技进步可以解决能源问题40-41

摘要:何祚庥院士2005年12月28日发表在中国产经新闻报的一篇关于中国能源20年内是否紧张的文章,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我同意何祚庥院士的观点。本文的分析将表明,依靠科技进步,并借鉴国际经验能够有效的解决资源紧缺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学者视点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问题研究42-46

摘要: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的特有现象,上市公司的股东分为两真,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要消除流通权溢价,实现同股同价。本文探讨对价补偿的合理性、如何补偿以及补偿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偿的三条原则:(1)不能损害流通股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2)不能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应该借助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契机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其价值定位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基于上述三点原则,一个改革方案就相当于求解一个数学规划问题,即在保证流通股股东将要丧失的流通权溢价得到足够补偿的基础上追求非流通股尤其是国有股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在方法上要有助于上市公司提高业绩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市场价格稳定性问题研究47-51

摘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G股价格和市场指数不断下跌,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面临双输的局面。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王改革与市场价格稳定性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探讨,指出G股价格下跌的内在必然性,同时市场自身无法获得价格均衡,股权分王改革有无法顺利进行的现实危险。市场价格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需要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积极干预。

权证: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新亮点52-55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对于权证并不陌生,可转换公司债券就是股票和权证的组合。历史上,沪深股市都曾有过权证交易。例如1992年6月,沪市推出了我国第一个权证:大飞乐配股权证。同年10月,宝安向股东发行宝安权证。运作上,基本达到了预想目的。目前,不少证券公司为了谋求生存之路,也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其客户出售类似权证的产品。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56-6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群现象已从自然科学进入到社会科学领域。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

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生态网络研究61-64

摘要: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企业间的网络关系,而产业集群则是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结网的有效组织形式。笔者研究了产业集群与企业生态网络构建的相互关系,并以江门摩托车产业集群等为案例,分析了企业通过集群构建企业生态网络的机理与实现。

BDA集合产业集群:开拓产业集群理论新视野65-69

摘要:综观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同时涉及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eijing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 BDA)实践的步伐早已走在原有理论基础的前面,并为创造新的理论模式提供了现实背景。笔者认为,通过对“集合产业集群”和其运营机制的探究,揭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集合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一客观必然性,从而引证产业集群的新模式——“集合产业集群”模式,是深化产业集群理论和拓宽产业集群实践的一次新的尝试。

日本汽车产业成长特点及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70-75

摘要:历时约100年的日本汽车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日本汽车制造业长期雄踞世界。日本汽车产业的成长具有各产业的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发达、产业聚集、劳动生产率高、国内市场大等特点。日本政府选择了贸易保护政策、较积极的财政政策、现代公司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日本汽车产业成长的特点和制度选择对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北京消费者汽车选择偏好因素研究76-80

摘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且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世界各大汽车集团都争先恐后的进入中国,并纷纷推出各自的名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汽车销量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选择偏好,分析消费者更喜欢哪一个、哪一公司品牌和哪种类型的汽车,以及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信息来源,并建立一个用于分析消费者购车偏好因素的模型,测试对消费者汽车购买偏好起影响作用的因素。

北京五级别汽车市场成功因素分析81-84

摘要:目前汽车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内就业人数已达200万人,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000万人,汽车业年产值达1万亿元,年税收达千亿元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大有所为,如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选择,本文选择了五个细分市场进行调研,研究成功车型的成功因素,并总结整体汽车市场的成功要素。

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国际视野
欧盟及其他国家规制影响评估制度及经验介绍85-87

摘要:20世纪后半叶,由于经济的衰退,导致许多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非规制”(英文为deregulation,有的文献也翻译为“不规制”)和“减少文牍主义”(英文名为cutting red tape)的浪潮。因为他们认为规制太多会导致企业家创新精神受到限制,同时抑制经济的发展,之后这股浪潮迅速被规制改革所取代,发展为后来的规制质量管理,这也就是“规制影响评估”制度的发端。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提高规制效益问题的关键应当是规制质量问题,而不是规制改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