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资产短缺与中国经济的“失衡并增长”1-10

摘要:通过分析资产短缺与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2001-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资产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资产短缺对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我国经济处于资产短缺阶段,资产短缺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对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因此,保证资产短缺长期有效支持产出水平提升,并缓解过度投资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补短板原则,从根本上着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控制资产短缺程度与波动区间,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体相对竞争优势和劣势的测度与仿真--基于国家间投入产出网络11-18

摘要: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大尺度、多维度、多层次的特性构成了其宏观层面的复杂性,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信息的挖掘可以反映整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或运行机理。作为测度复杂系统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复杂网络理论可以通过测度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性指标,进而刻画研究对象内部的结构特征,揭示系统内在层次结构与外在经济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通过2012年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表,运用耦合方法提取它们之间对于生产资源的竞争关系,引入三种网络特征指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揭示产业部门的竞争状态。

市场情绪、有效供给与投资结构调整政策19-28

摘要:近年来,投资趋同与经济增长回落并存的现象已经日益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理论,本文对不同市场情绪下投资结构调整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与宏观施行效果进行探讨,旨在为释放有效供给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发现:调整投资结构能够在降低投资浪费的前提下提高短期总产出,达到了投资优化配置与促进产出提升的双赢结果;投资结构调整不仅能够改善当前我国投资消费比过高的现状,而且也能够调节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相对大小,抑制政府干预所引致的政府投资畸高的倾向;行为人自发地维持当前产出变化的趋势能够增强经济变量传导的累计效果、加快宏观结构比例达到新均衡的速度,而行为人自发抑制产出相对于稳态的偏移的倾向不仅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且对宏观结构比例的影响也较为微弱。因此,我国宏观调控部门应制定长期稳健的投资结构调整规划,积极引导良好社会预期;也应让市场在投资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铁路提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城镇化、产业集聚与市场潜力的视角29-38

摘要:以第一次铁路提速和第一次高铁动车组的运营为研究对象,利用PSM-DID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铁路提速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传导途径。研究发现:铁路提速除了能通过"时空压缩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借由城镇化、产业集聚、市场潜力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其中铁路提速借由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不同提速时期表现有所差异,而铁路提速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还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显著降低,而非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却明显增强。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39-50

摘要:以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本文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过度自信是否会改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研发支出,促使企业产生更多专利,但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高管过度自信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正向激励效应无效,且没有降低企业发明专利的创新效率。本文的结论建议政府在制定、实施和调整经济政策时应考虑到企业的适应能力,构建相对平稳的政策环境。

粮食安全视角下欧盟-加勒比论坛国EPA出口限制规则探讨及启示51-56

摘要:粮食出口大国滥用出口限制措施会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加剧粮食危机,在WTO法未能很好规制的情况下,通过区域合作框架对其监管进行革新成为一种重要方式,欧盟-加勒比论坛国EPA中完全禁止出口限制的规定就是一个典型。但这种规定过于极端,具有超WTO因素。这主要是深受欧盟原材料战略影响,将粮食产品与其他产品同等对待导致的结果,会使加勒比论坛粮食安全脆弱国丧失在粮食短缺时的干预机会,削减其贸易税收和解决粮食危机的能力,违背差别待遇原则,加剧出口限制监管国际规则的混乱和不公,反而不利于粮食安全的解决。因此,应加强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机制的完善,严格区分粮食与其他产品类型,确保区域合作下粮食出口限制规则在遵循WTO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达到规制与利用之间的平衡。中国随着粮食对外依存度的增加,在一带一路战略基础上应建立约束粮食出口限制区域合作保障机制,明确界定"临时"、"粮食严重短缺"等关键性概念,强化使用粮食出口限制措施的正当性,并对违规使用者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超越“金德尔伯格陷阱”,开启全球经济治理新时代57-61

摘要: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经贸关系从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可谓一波三折。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从未如此重要同时又如此脆弱,两国关系若能顺利发展不仅能造福于两国人民,更是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福祉。"金德尔伯格陷阱"这一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话语不适合中美利益高度交融以及全球问题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的语境。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参与全球治理虽然不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全球治理进入新时代,面对日益突出诸如网络安全、核不扩散、传染病、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以及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全面抬头等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时既要努力承担与自身大国形象相符的国际责任,与大国紧密合作以及注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同时还应该稳打稳扎、量力而行。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空港城市协调发展途径研究62-68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航空运输在城市经济联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当前空港建设与城市规模不协调的现象十分突出。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部分空港城市的航空客流量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部分空港城市进行网络分析,再采用耦合度模型对空港与城市规模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空港城市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支柱,不同等级相结合的网络结构;中国的空港城市发展水平与机场规模的匹配度可以分为高值耦合型、次高耦合型、次低耦合型、低值耦合型这四种发展类型;高低耦合度类型的城市在空港应采用多样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主要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评价研究--基于PCA-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69-79

摘要:本文基于强可持续研究范式,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福利因素构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DEA组合方法,选取考虑松弛变量的非径向Super-SBM模型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2011-2015年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1)"十二五"期间,35个主要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不高,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从城市排名来看,海口、成都、石家庄、长春和青岛依次位列前5位,各城市之间差异较大。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三大区域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基本态势,生态东部与生态中部相差较小,东部地区在能源消耗和用水量方面比中部地区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而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较大,在能源消费、土地利用和污染排放三个方面都比东中部地区具有更大的节能减排空间;(2)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Malmquist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说明我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粗放型的福利增长模式正在向集约型转变。从Malmquist指数进一步分解来看,技术进步是我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部分城市需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注意资源消耗的总量控制;(3) PCA-DEA组合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因样本容量较小且投入产出指标较多而导致DEA测算不准确的难题。另外,基于考虑松弛变量的非径向Super-SBM模型比基于径向的传统DEA模型所测算出来的结果更为精确,对于相关领域的资源环境绩效或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借鉴价值。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湾区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研究80-87

摘要: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珠三角,最先感到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最早开始转型升级的实践。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内港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研究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并不多见。本文运用多元Log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与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关系。通过对比Lin (2001)、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Puntnam (1993)三种社会资本,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港资企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是Lin (2001)强调的职位和资源所形成的的社会资本对转型升级效果最明显。对此,本文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88-94

摘要: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到各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实地调研以及充分考虑了粤港澳三地在统计口径上的差异,适当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和各城市实际情况,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

撤县设区改革与地级市经济增长--整县设区和拆县设区的比较研究95-101

摘要:撤县设区改革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地级市政府推动的行政区划改革,这一改革反映出地级市政府主导的地市财政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经实证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后地级市政府在统筹分配财政资源过程中,将更多财政资源集中于市辖区内,带来了更快的市辖区经济增长,而地级市下辖县域的经济增长却并未因此减速。比较整县设区和拆县设区两种撤县设区改革的实施方式,拆县设区改革方式下地级市市辖区财政资源集中程度更高,产生的经济增长驱动效应也更强。这一发现也表明,集中投入市辖区的财政资源与投入县域相比可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建议在撤县设区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市辖区经济和县域经济进行合理定位,在地市财政资源分配中兼顾效率和公平,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构,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中国金融开放的路径选择--基于非线性的实证研究102-108

摘要: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6年的月度数据,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实证考察了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中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金融危机后其长期影响由正减至零,短期影响由正变负;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期限效应,短期中促进作用显著,长期中作用不明显;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汇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但该影响在金融危机期间不明显。因此,中国在金融开放进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市场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现阶段要防范贸然实施资本项目开放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二次冲击。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夏普利值分解模型109-117

摘要:以中国2001-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实体经济发展的半对数模型,并利用夏普利值分解法对影响实体经济区域差异的各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金融发展对不同区域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出马太效应;从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来看,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平均贡献度为11. 59%,说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影响实体经济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空间视角下的交通运输与产业集聚--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118-129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1-2016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交通运输对各产业空间集聚的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区位熵来测度各省市的产业集聚度,然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展开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各省市在各产业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且具有显著的持续性,交通运输对制造业、生产型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有显著影响;(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铁路客运,公路客、货运对制造业及生产型服务业均具有显著效应,且公路货运在东部区域表现出网络效应,(3)中国大陆三个区域各产业发展水平有差异,所以各地要根据各自及空间相邻区域的产业布局特点,选择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类型以推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布局。

高速铁路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130-136

摘要: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差异性、协调性视角137-141

摘要:基于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文章利用河南省2000~2016年的季度数据,借助时间序列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从长期效应、短期效应和协调性三个方面实证研究了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及其两者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差异性效应。研究显示:从长期看,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正效应,政府投资作用更为显著,两者缺乏有效的配合;从动态调整过程看,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表现在长期,而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表现在短期;从各分位数的偏回归系数上看,产业结构升级不是一味的依靠投资规模拉动,还应注重投资结构的影响;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民间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更为明显。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农业经济
碳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142-149

摘要:当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少加入农业碳排放变量进行测度分析。本文选取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作为自变量建立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加入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等自变量作为生产技术无效率项,对我国31省(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随机前沿分析。结论显示:1998-2014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年均值为4. 01%,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这是由农业碳排放量的上升导致生产技术无效率项扩大而引起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其中,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变化的驱动作用最大,同时受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率的制约也较为显著。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分布来看,农业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相对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较高。最后,从建立绿色农业认定体系、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