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来自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依赖性的证据1-10

摘要:经济增长与能源产业依赖性之间关系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14年间(2001—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产业依赖性间的关系,在此层面揭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变过程,据此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从高耗能、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向依赖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相关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效果良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

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11-22

摘要:基于全球14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并通过不同收入水平的分组对比以研究资本账户开放的收入门槛效应和渠道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在全样本情况下,资本账户开放对于经济增长不仅不存在促进作用,反而存在负面影响;对不同收入水平进行分组回归的结论显示,资本账户开放的增长效应存在收入门槛值,人均收入4500美元是一个门槛,只有当人均收入超过4500美元时开放资本账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本文的结论显示,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是资本账户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渠道。

科技创新的城乡二元收入结构效应及其传导机制23-29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深挖城乡发展的均衡化红利,将缓解农村贫困内置于经济价值与社会财富的创造活动中,走包容性创新道路,是落实创新、协调与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方式与路径。通过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与间接传导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泰尔指数相近的省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和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对城乡二元收入结构的直接效应为正,但科技创新能够显著降低城乡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化程度,导致其对城乡二元收入结构的间接效应为负。而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对城乡二元收入结构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为正。从综合作用来看,科技创新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作用效果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逐渐增强。

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30-37

摘要:我国现阶段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金融部门过度膨胀、资本脱实向虚严重、金融市场配置扭曲,导致产业空心化严重和金融风险集聚。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金融化的弱点,使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有效供给不足,金融部门过度膨胀而实体经济弱化。通过深入分析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探讨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路径,大力完善法律法规打破金融垄断、进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金融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切实保障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有效性。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38-46

摘要:高铁对强化城市群科技创新系统并提升其向外辐射能级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内开通高铁的2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使用可达性度量潜力模型法分析高铁对沿线城市科技创新潜力演变的影响,发现高铁开通前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科技创新潜力值差异不大,高铁开通后则差异凸显,部分城市科技创新潜力因高铁影响出现重新排序。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双重差分法检验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表明高铁对沿线城市群科技创新有促进效应,但该促进效应需要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人力资本、地方化经济、交通便利度等共同发挥作用,据此为城市创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47-54

摘要: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出发,在理论上论述了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基于1978—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表现为多条影响路径;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格兰杰原因,不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格兰杰原因。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率、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对四川省数据的实证分析55-62

摘要:深入剖析新型城镇化内涵,从省内外两个维度考察地理空间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时间视角,构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计算出各指标对城镇化的估计弹性系数。实证分析表明,空间因素和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结构、公共服务配给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提出促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63-69

摘要:创新集聚决定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荣衰周期。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新集聚过程和创新集聚效果两个层面衡量城市创新集聚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创新集聚强度、人才集聚度、资金集聚度、技术集聚度的指标体系。然后建立空间Durbin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对城市房价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影响,是引起房价上涨和房地产市场分化的重要原因。根据实证结果从创新环境、房地产因城施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国际经济与贸易
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9国数据的实证分析70-78

摘要: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世界治理指数,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国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但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法律规则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监管质量(RQ)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资源一般国家投资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为了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构建和完善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增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关系。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区位选择79-88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的一国OFDI区位选择理论假说。并以“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具有较强的“资源寻求”动机,虽然市场规模并非吸引中国OFDI的主要因素,但总体而言,市场机会更多、市场潜能更大、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更充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OFDI有更大的吸引力;(2)单纯从制度质量角度分析,中国OFDI倾向于流入政治风险较高、经济制度质量和法律制度质量较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显示出较强的“制度风险偏好”特征;(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裕的自然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制度质量不健全对中国OFDI的阻碍作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制度风险偏好”。本研究对政府制定“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加快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研究——基于地缘经济的视角与引力模型的检验.89-97

摘要:本文基于地缘经济的视角,从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形成、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变化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等方面,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基础与条件。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建立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比较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异判断产业转移潜力。最后从资源互连互通的区位选择、利益共分共享的投资模式以及制度共建共守的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空间”面板模型98-107

摘要:人民币汇率改革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协调推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本文样本研究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但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也会抑制净出口和行业增加值。这一结论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有着较强的政策指导涵义。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多种工具条件下预期管理有效性研究108-115

摘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时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影响作用,其中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等不同政策工具的应用,以及公众对货币政策的预期都会影响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传导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ARIMA模型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分解为预期和未预期两部分,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考察预期和未预期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可预期利率和可预期货币供应量对沪深300股市收益率没有影响;第二,未预期利率与沪深300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未预期货币供应量与沪深300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关系微弱;第三,对比两种货币政策工具,未预期利率相比于未预期货币供应量更有效。

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116-122

摘要:新常态时期,我国的土地财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用地存量不足、土地收益减少等问题必将导致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改变,本文选取2001—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分析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现阶段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依然很大;②其他变量的加入对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拐点出现有一定的影响;③资本增长率、市场开放程度第三产业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政府干预程度则减缓了经济增长。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土地财政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财政、探索土地财政收入新渠道等建议。

贫困村互助资金产权制度缺陷与改革方向123-129

摘要:我国贫困村互助资金(亦称“扶贫互助社”)制度安排中社员产权主体地位缺失,导致村民入社率偏低、贫困户参与互助社不足、互助社资金动员功能缺失、民主管理虚化等问题,使互助社不具有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与治理结构,而只是一种财政扶贫资金信贷化使用的操作平台。贫困村互助资金制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运用扶贫资金赠予贫困户股权;允许股金分红;限制单一社员股权占比;借款额度与股金挂钩;进行内部储蓄业务试点。通过以社员产权主体地位塑造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将扶贫互助社由外部资金供给驱动的外生性资金运用平台,改造成为内部资金供给驱动的真正意义上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的农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为扶贫互助社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可靠的产权制度基础。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人口综合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130-137

摘要:文章运用多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人口综合因素,即人口活跃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评价人口综合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服务化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江中下游各经济发达省份人口活跃程度偏高,而东北三省、西北地区各省市人口活跃度偏低;在控制其他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条件下,人口活跃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明显。

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析138-146

摘要:利用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创新投入在我国各省的分布格局及空间演变特点,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创新投入在所有的分位点均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作用程度按东部、西部、中部依次减弱,呈明显区域分异特征;(2)政府干预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显著,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在低分位点不显著,对东部地区抑制作用明显。(3)城镇化在各区域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基于低碳、就业、经济增长多重约束视角147-154

摘要:制造业是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同时也是主要的高耗能产业,而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有助于碳排放量的降低。本文首次尝试性的从低碳、就业、经济三维视角出发构建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II对模型进行求解,对2012年制造业各细分子行业碳排放进行全面详细的量化计算,打破以往“一刀切”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基于低碳环保、就业增长、经济发展三方面的不同侧重具体给出三种不同的优化调整方案,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以实现制造业保就业、促发展、低排放的多赢局面。旨在为中国经济低碳发展模式下,制造业产业结构如何有效调整提出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