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基于劳资分配失衡的分析1-9

摘要: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并且处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的水平,文章分别用资金流量表方法和收入法计算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相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还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不仅影响我国消费低迷,往往还伴随着收入差距过大。文章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由于劳资分配失衡,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所致,并从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个角度来分析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的现象,结果表明在投入阶段资本增速较快,对劳动发生了挤占与替代;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长期超过平均劳动者报酬增长速度;在产出方面,计算了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系数,结果表明企业部门存在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

投资视角下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10-17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199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量,构建VAR模型对土地财政、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变量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三者具有长期双向因果关系;(2)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短期内土地财政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土地财政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甚至会阻碍经济增长。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财税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从现有的以土地财政、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外延经济增长模式向以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内涵增长模式转变。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分析——基于中美日韩的比较18-25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1992年至2015年18个变量的季度数据,从生产要素投入、支出法GDP分项构成、财政货币以及价格等4个方面,对中国与关日韩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粘持性与美日韩不相上下,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进出口、货币、物价和股价的波动性明显更大,且多数变量与GDP的协动性显著偏低。此外,需求冲击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来源,中国政府的消费和投资、银行的货币信贷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有重大影响。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工业企业就业岗位变迁:1998-200826-38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98—2008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计算不同属性工业企业就业岗位变动率,并进一步探讨我国工业企业就业岗位变迁与市场化改革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间我国行业年平均岗位创造率23.4%,岗位损失率18.4%,就业岗位的更新带来了约5%的就业增长;(2)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部门或区域吸纳就业的能力与效果都强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部门或区域,市场化是推动我国工业行业就业岗位变迁的根本动力;(3)世纪之交下岗潮、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振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都是我国在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它们带来了工业行业微观层面就业岗位的巨大变迁和大规模的就业人口流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区域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及经济影响分析39-46

摘要:利用全国30个省区市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以全国以及所划分的六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熵和协调度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区域的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以及供需结构均衡度。并且,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以分析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①从全国整体来看,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4,0.62]之间,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3,0.71]之间。除2014年外,其余时期的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均处于勉强均衡状态。②分地区来看,西北、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相对较高,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不断上升;2000以来,西北、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需结构基本均衡,华北地区濒临失衡,东北地区在勉强均衡和濒临失衡间波动,西南地区由濒临失衡上升为勉强均衡。③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不产生短期影响效应,但长期影响效应显著。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每增长1%将引起全国GDP平均增长1.416%,其中,华东地区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弹性系数为3.924%;其次为中南地区,其弹性系数为1.668%;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受能源供需均衡度影响的差异较小,弹性系数均在0.85%左右;西南地区经济增长受能源供需均衡度的影响最小,弹性系数为0.311%。

西部地区工业集聚与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研究47-51

摘要:首先在对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动因,其次研究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协调机制、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再次分析了工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的模式,本文最后就工业集聚与金融业集聚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农产品和农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52-59

摘要:通过时序比较和国际比较对中国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是农产品贸易大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呈上升态势,但近年来农产品供需结构性失衡等因素导致大规模逆差。尽管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态势,但市场开放程度与农产品贸易大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农产品总体和分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均不具备比较优势,农业企业在数量、规模等硬性指标和软实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有鉴于此,应从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两个维度入手,提升农产品价格、质量和效益的国际比较优势,提高中国农业企业构建和完善、参与和掌控产业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农业综合国际竞争力。

规制收买框架下的产品定价研究60-65

摘要:电信、电力、铁路等这类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网络产业定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建立一个“双重委托——”体系下的激励规制模型,分析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规制收买情况下的网络产品定价问题,从市场势力、税收政策、转移支付、规制收买等角度解释了主导性企业和接入企业在不同状态下的产品定价策略,同时讨论规制收买产生的影子成本对企业收益、社会福利的影响。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财政支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研究—基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实证分析66-75

摘要: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出发,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财政支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与城镇化对本省和邻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以城镇化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中,财政支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其对经济增长边际贡献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2-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76-82

摘要: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财政科技投入对西部九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83-94

摘要: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九省区市2001—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波动,技术进步的差距扩大了各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2)财政科技投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3)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上财政科技投入对其促进的方式不同。本文政策含义是地方政府需要准确定位自身全要素生产率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引导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流向,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95-102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欠发达地区“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与测度分析—以新疆为例103-109

摘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即“五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本文首先阐释了“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接着构建了“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新疆为例,测度了新疆2000—2014年的“五化”耦合协调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五化”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根本动力,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农业现代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化是重要引擎,而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而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新疆“五化”耦合协调水平很低,从2000年的极度失调逐渐转变为2014年勉强协调,但协调水平保持不断的提升。最后根据结论得到了几点启示。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国际经济与贸易
发展中国家IFDI对OFDI的影响:母国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110-116

摘要:新的发展形势下,来自新兴和转型经济体的国际投资正日益向传统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发出挑战,理论体系亟待补充。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2003—2014年中国与125个国家之间的双向FDI数据为支撑,探究母国因素对IFDI影响OFDI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现阶段中国的IFDI对OFDI的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竞争效应,总体呈正向影响;(2)母国R&D投入对IFDI影响OFDI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增强IFDI中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且正向影响OFDI,尤以R&D人员投入为著。(3)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对IFDI影响OFDI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出口的调节作用更突出。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双向投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丰富了国际投资理论体系,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政府协调双向投资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生产服务业开放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117-125

摘要:生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在提升当地生产率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出发点,在探讨生产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2005—2014年生产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引领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应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持续推动作用。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OFDI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126-134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国OFDI的主体,对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优化经济结构意义重大。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对影响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OFDI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和规模、出口贸易成本、OFDI固定成本、东道国战略资产和服务业规模等变量,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OFDI影响显著;通过进一步检验,我们发现高收入国家样本的回归结果与全样本相似,而中低收入国家样本的多个结果变得不显著。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金融杠杆与资产泡沫动态引导关系研究135-146

摘要: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偏离了资产基本面的情形,基于此定义尝试用协整和VEC模型分离和提取了我国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通过引入滚动宽窗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了金融杠杆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动态引导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与房地产泡沫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影响多为正效应且程度剧烈,而对股市泡沫仅存在单向引导关系且在股市大跌时表现为正效应;房地产和股票具有财富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从影响程度来看,金融杠杆对股市泡沫引导关系比对房地产泡沫更剧烈和更敏感,但从影响频率来看却相反;金融杠杆与资产泡沫之间的这种引导关系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探讨、实证分析和滨海新区实践—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分析147-154

摘要:2015年11月10日,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引擎”,如何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有效对接“三去一降一补”的各个领域,推动释放长期的潜在经济产出,是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创造性地引入供给角度的经济增长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理论、实证、实践三个方面研究金融对供给侧要素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结合滨海新区金融机构支持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情况,对金融如何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完善自身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