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协调水平地理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1-9

摘要:在对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经济、能源和环境(3E)系统协调水平测算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空间经济学计量工具分析了中国3E系统协调水平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差异,并采用核密度函数模型对协调水平的动态演进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1)3E系统协调度在观测期内呈提高一下降一再提高的变动趋势,总体协调水平波动中向好;(2)3E系统协调水平分布在空间上相关性较弱,空间分布缺少明显的空间正向集聚效应,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3)3E系统协调水平相对高值和相对低值区呈较为一致的演进趋势,3E系统协调水平相对低值和相对高值区域内部的低值区与高值区系统协调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低值区改善速度显著提高,高值区改善速度则在下降。根据各地区经济、能源和环境系统特征的异质性,中国应构建差异性的3E政策保障体系应对3E系统失调,同时促进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以及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推动空间集聚效应的同时,缓解由集聚引发的失衡。

社会资本、技术创新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0-21

摘要:本文在Agenor and Canuto(2012)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社会资本和创新的两期世代交叠模型,为分析“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结论如下:随着社会资本偏好的不断加强,均衡状态下拥有高技能的个人选择在R&D部门工作的比例越高,相应地工资和储蓄增加,私人资本存量也就越大,增加的私人投资反过来吸纳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到R&D部门工作;反之,则容易引起人才错配。相应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越大,就越容易获得创新的机制,社会资本提高了R&D生产效率,进而使一个经济体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帮助该经济体避免或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数值模拟结果也证明了以上结论,这为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启示。

经常账户失衡:来自中国的视角22-31

摘要: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o.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O逐渐上升到0.1%。

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的原因32-37

摘要:文章在梳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供需匹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经验、当前现状、国际视野与现实国情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指出基于二八定律的逆向操作,一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激活沉淀需求,促进供需平衡,或许是破解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之道。

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38-45

摘要: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投资增速放缓、出口增长乏力,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将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总结为两种,一是文化消费作为投入要素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文化消费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对这两种方式分别建立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文化消费作为投入要素以及通过影响人力资本两种途径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与文化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很强的误差修正效应,当经济增长受到外部冲击产生变化时,能够以比较快的调整速度自动回归到长期的均衡状态:文化消费在长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加强大的影响。

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之间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46-55

摘要:为了具体分析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之间的消费异质性及其相互影响,本文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利用随机系数模型对1985—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7个收入等级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呈“M”型,较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受其相邻较高收入阶层消费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模仿效应”随收入阶层的提高而降低;最高收入阶层消费受到相邻低收入阶层的负向影响,表现为“逆势效应”。同时发现,中等收入群体受消费习惯的影响较大,家庭规模增大不利于低收入家庭提高消费,且收入不确定性对最低和最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方向相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从多角度提高各收入阶层居民消费提供了政策支持,尤其是不同收入阶层的相互影响方面。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基于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56-62

摘要:“调结构”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长期目标。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视角探讨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实证研究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能够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但综合净效应在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之间存在区别;(2)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的净外部效应显著为正,即能够促进高技术的集聚与发展;但对一般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大于正向效应,因而净外部效应显著为负,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发展能够显著抑制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一般制造业的集聚。因此,本文认为,对东部高技术产业密集的省份,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进一步鼓励高技术产业集聚,完成调整经济结构任务的有效举措;对中西部一般制造业密集的省份,通过短期内持续鼓励一般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最终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创造条件,是长期内实现调结构目标的有效途径。

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收入门槛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63-72

摘要:基于1995—2013年中国29个省区和2003—2013年215个地市数据,利用门槛面板的估计方法,本文实证考察了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收入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中国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时,收入差距扩大可能有利于污染的治理;而在人均收入较高时,收入差距扩大则显著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且,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主要通过城乡、农村收入差距产生。因此,加大力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有利于社会矛盾缓和、经济稳定增长,也是中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

专业化农区商业环境的“粮仓模型”构建——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73-83

摘要:农业区域专业化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化农业区域的地方商业环境质量是解释其竞争优势的重要视角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安溪县专业化茶区为例,以“钻石模型”和“粮仓模型”为基础,构建包括“区域文化”和“外来投资”因素在内的专业化农区商业环境评价的假设模型和44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专业化茶区的商业环境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最终重构了纳入“地方政府”等5个直接关键要素和包括“区域文化”等3个间接要素的商业环境“粮仓”模型,在茶叶产业成功验证了“粮仓”模型在我国的可推广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商业环境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影子银行、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互动关系研究84-91

摘要: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与我国房地产融资结构的关系,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变化与影子银行规模、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等指标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子银行与房地产融资结构的作用关系和机制。实证发现我国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非银行贷款和其它资金与影子银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中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间接流入了房地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与投融资经济决策92-97

摘要:“十三五”期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我国统筹国内外大局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新时期全方位对的外开放战略,就是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在此要素中,金融核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以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切入点,促进区域合作为突破点,推动区域内和区域外的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本文再国内外文献基础上,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国内经济区出发,以世界银行基础设施估计方法,以2005—2016年为时间样本,通过构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及量化,进一步研究陕西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提出投融资发展的经济决策,认为要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政策环境,推进项目试点,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建立国内外融资平台,以支持战略开发项目的实施。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损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Tapio脱钩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98-106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统称为生态损耗,同时运用脱钩理论和协整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损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表明:(1)过去三十多年间,我国资源环境消耗与城市化率成正比,人均生态足迹由1980年的1.15全球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2.49全球公顷,并在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在8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生态赤字”的现象,经济增长遭遇“生态门槛”;(2)生态损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之间的脱钩状态总体而言均不太理想:生态损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大部分年份的“扩张负脱钩”状态;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之间的脱钩状态,近年来也主要呈现“扩张负脱钩”和“扩张连结”状态,经济增长开始遭遇“福利门槛”;(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损耗、经济增长与福利水平具有同趋性,并且存在着从生态损耗到经济增长、福利水平的单向因果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演化研究107-114

摘要:在明确界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选择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确定城市样本,利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及空间引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以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的C—P结构。现状城市规模体系的地理集中度较低,并呈现逐步“集聚增长”的演化特征,城市集中度持续增强且城镇体系“数量增长”特征显著。城市群规模增长空间演化呈现明显的先收缩后扩张、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特征,西南部环鄱阳湖地区城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区域。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周边50—100公里左右区域已初步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边缘城镇群”。从经济空间联系强度格局演化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组团“多极化、碎片化”特征显著,武汉都市圈组团、长株潭组团和南昌-九江组团扩张显著,从而严重挤压了宜昌组团和萍乡-宜春-新余组团发展。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半参数模型115-122

摘要: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半参数回归模型,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开放程度以及城市运输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受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受市场需求和开放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受城市运输的推动最显著,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受五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均未十分突出。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在“一带一路”生产网络中产业转移模式研究123-129

摘要:在对全球生产网络中产业转移模式形成分析的基础上,以2005—2014年“一带一路”38个国家为样本,使用两元Logistie回归模型,对中国在“一带一路”生产网络中产业转移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承接国和转出国的经济增长差异、承接国的城市化水平、跨国公司的市场寻求型动机、资源寻求型动机和效率寻求型动机,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生产网络中的产业转移模式的概率具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而跨国公司的技术寻求型动机对产业转移模式的概率基本没有影响。

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视角130-141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经济已经迷失了20余年,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借助DSGE模型对日本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日本对外贸易额不升反降的原因、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负利率政策配合使用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诸多问题。本文选取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日本的货币发行量、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这五个指标,建立VAR模型,就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安倍经济学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FDI流人降低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吗——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的实证检验142-148

摘要:FDI的大量流入可能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重要影响,而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与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关系密切。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就FDI流入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FDI显著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说明FDI主要是通过示范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影响的。此外,FDI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化。

逆向服务外包促进了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吗?——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149-154

摘要: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出发,探讨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适度的逆向服务外包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过高的逆向外包会诱发其抑制效应,使得发包企业被俘获在创新价值链低端,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受阻,从而逆向服务外包与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地,从细分行业来看,资本密集型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密集型服务外包及劳动密集型服务外包均对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囿于接包方对核心技术秘密的保护而使得发包企业在逆向发包时遭遇“技术瓶颈”。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均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