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强弱因素研究

摘要: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探寻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经济增长动力问题基础上,提炼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九个因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且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强弱程度进行剖析,寻找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最终得出两个结论:第一,1998—2012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消费和技术投入环节,其次为金融、劳动投入、城镇化改革,而净出口、FDI和经济结构三个环节影响偏弱;第二,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解释经济现象中的动力问题,找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在方法及实践上是可行的。
1-7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面临的挑战——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的差异研究

摘要: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目前,我国科技进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我国区域间科技进步水平差异较大,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挑战。鉴于此。论文采用新的方法分别对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003年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3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3.3%的速度下降。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以年均2.1%的速率下滑,而技术效率年均1.2%的下降速率进一步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在提升科技进步水平的同时,需要注重区域间的科技进步差异,以实现区域间的长期、均衡可持续增长。
8-15

中国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测度与战略

摘要:新常态下的中国选择的发展方式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本文以“包容性发展三角:机会平等、生产性就业、可持续发展”为框架对包容性发展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三个维度的指标进行了测度,得到了中国动态及区域包容性发展指数。测度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包容性稳步提升,但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东部地区发展的包容性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注重改善区域差异,着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平等地获得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机会。
16-27

中国消费率下降成因的实证研究——基于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中国消费率多年来持续下降,长期过低的消费率导致过高的储蓄和投资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影响消费率的各因素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税收负担的轻重、物价指数甚至区域产业结构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消费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本文通过对照分析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深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消费率的影响效力及各参数的显著性,进而为提高消费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28-33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日本提高消费税对物价的影响及政策展望

摘要:在安倍经济学背景下,本文分析提高消费税对日本整体物价水平的影响,探究物价传导内在机制并对日本经济政策进行展望。提高通胀率、走出通缩是安倍经济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提高消费税已经使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和企业物价指数等物价指标有所好转,整体经济展现复苏迹象。但此次物价水平的提升本质上属于供给推动型,主要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根源于日元贬值后的价格效应。因此提高消费税不足以推动日本经济走出通缩、当前的价格上涨趋势也不具有持续性。最后对安倍政权的内外经济政策进行展望,在研究日本经验教训的同时为中国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启示。
34-39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2000年-2012年全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对地区金融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加入技术创新后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地区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联合作用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会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40-48

绿色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摘要: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困局的关键。双重外部性属性致使绿色技术创新低于社会福利最优水平,政府适宜政策支持必不可少。本文考察了中国环境和科技创新政策,利用绿色技术专利数量,计算得到21世纪以来中国绿色技术增长率达到22.58%,约为20世纪末期的2倍,表明环境政策和创新政策激励绿色技术创新效果显著。构建专利审批“快速通道”、增加人员交流、完善技术交易平台和加强企业创新融资扶持将激励中国绿色创新加速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
49-53

创业导向、双元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创业导向是新创企业实施具体创业行为的战略导向,而创业学习是新创企业克服“新创弱性”的关键路径,本文构建了创业导向、双元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创企业创业导向三个维度分别与探索式创业学习和成长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先动性与创新性两个维度分别与利用式创业学习和生存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创业导向分别通过利用式创业学习和探索式创业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的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研究结论为新创企业在创业导向的战略指引下,建立双元创业学习模式与各种绩效的对应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以更好促进双元创业学习的应用以及提高新创企业绩效水平。
63-70

中国省际公共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81—2013

摘要:提高精确度始终是资本存量估算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对官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完善现有核心变量处理方法,本文通过对各省区市1981—2013年公共物质资本存量的重新估算,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首次计算了各省逐年的公共物质资本折旧率,发现全国各省份平均年折旧率为9.8%。通过与现有研究成果的比较,我们发现公共资本存量估算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折旧率处理方法的不同和基期存量对相近年份的影响。相对而言,本文在数据处理上更加精细,方法上有所改进,估算结果的精确度更高。成果既拓展了资本存量估算研究的新思路,又为区域公共资本领域研究提供更加可信的基础数据。
71-79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了我国2003—2012年30个区域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2)总体而言,专业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而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3)分区域而言,东部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而中部地区表现为专业化集聚促进创新效率;(4)区域之间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联动性。
89-96

边境省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效应分析:门槛、溢出与邻边

摘要:研究边境省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和“邻边区位优势”,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云南与广西2004—2013年地州市面板数据,构建纳入邻边区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交通基础设施与出边距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边境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外溢作用;特别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门槛效应,周边地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空间负溢出效应;出边距离对边境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边境区的“邻边区位优势”尚不凸显,往国内核心市场集聚的路径依赖依旧存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提高内向开放度水平,对发展边境经济尤为重要。
97-105

城镇化驱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动力学特征——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认为城镇化通过驱动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及人力资本提升,从而推动要素配置与经济发展的累积性变化。基于1978—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仍处于经济发展为主导的阶段,且具体省域存在较大差异。据此,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应采取分类发展的方式,其中湖南、湖北、安徽应采取产城融合的城镇化战略,山西应采取城镇化驱动战略,河南和江西应采取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城镇化战略。
115-12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跨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陷阱——基于日本经验的借鉴

摘要: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的优势产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近些年来对其产生了不少误解,甚至被扭曲。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转方式、调结构,务必在保增长和稳就业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在新常态下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论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问题及陷阱,探究日本经验,进而提出了中国跨越发展陷阱的对策建议。
122-126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文本量化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为例

摘要: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因其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而对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采用文本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展开分析。经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地方政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集中在产业方向选择、产业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其中在产业选择上仍然存在同化现象,在政策工具运用上供给型政策偏多,需求型政策偏少,主要倾向于采取“短、平、快”的措施。在创新成为发展核心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运用新思维,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转变职能,厘清政府边界;优化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127-133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结构——基于HS分类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至今已满十年,其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同时中关贸易顺差却在不断扩大。文章基于中美贸易Hs分类月度数据,深入探究了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结构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占据我国贸易顺差绝对份额的几类产品主要受到美国需求而非汇率的决定性影响,贸易失衡的形成及持续扩大是美国经济内部结构失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下我国成为中高端制成品加工贸易中心、美国通过资源进口减少本国环境外部成本、我国内需不足、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的综合作用。
134-143

外资进入对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要素收入视角

摘要:本文从生产要素收入角度,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在对外资进入影响企业生产过程中属于中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及其构成进行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外资进入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外资进入促进出口大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所获实际贸易利得却逐渐减少;外资进入显著推动了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提升,而提升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劳动者报酬增加是外资进入推动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上升的主要原因。但立足于企业研发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发展途径才是我国获得更大贸易利得,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可持续之路。
144-152

服务贸易对我国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服务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异质劳动力细分为高、中和低技能劳动力,基于我国服务业11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而不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高,因此会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与中低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服务贸易出口会提高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从而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缩小。但具体到高低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同。
153-158

中国农机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

摘要: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利用中国及其他35个主要农机产品出口国2003—2012年的贸易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机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国际地位变迁情况。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中国农机产品在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出口结构优化;中国农机产品出口竞争力在全球农机贸易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备竞争优势;但中国农机产品的相对出口竞争力呈持续下降态势。(2)分类来看,中国不同农机产品间出口竞争力差异巨大,出口竞争力有增有降;但相对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只有植保机械、内燃发动机及其零配件、农用运输机械和播种、栽植与施肥机械,其它各类农机产品相对出口竞争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
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