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海陆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促进海陆统筹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对山东海陆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了物流网络节点的选择及等级划分,从而构建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系统。研究发现:从综合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产业规模四方面出发,为轴辐式物流网络构建开发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甄选出主要反映海向物流经济能力和陆向物流经济能力两个主成分,给海陆物流一体化网络节点划分了等级;确定青岛一济南作为轴辐式海陆物流一体化的干线通道的核心部分,与其它支线通道共同支撑的轴辐式物流网络。
1-8

经济结构调整的省份参照法

摘要: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需要整体思维与整体布局,因而有助于决策者形成整体思维的方法将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省份参照法可能是值得参考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从全国各省中筛选出经济结构调整相对最有效率的省份作为参照省份,为接下来重点研究参照省份的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历史演变路径提供依据。
9-13

巴西农业支持政策分析与借鉴

摘要:巴西对农业最主要的两类支持政策是信贷支持和价格支持。其中为生产、投资、销售等农业活动提供金融贷款,尤其是为家庭农业生产者提供低利率的信贷服务,成为巴西农业国内支持的政策取向和首选。与信贷支持相比,价格支持政策占巴西农业支持比重较低,因而与其他OECD国家相比,总体上巴西农业支持政策对市场扭曲程度较小。我国可借鉴巴西农业支持的经验,转变农业补贴思路、区分农业生产者、完善对中小农户的金融信贷服务机制,并重视对农户推广新技术以及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
14-18

跨境直接投资下的会计协调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本文考察了我国1979年至1985年期间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实施的会计协调制度安排,并基于财富最大化假说对上述制度安排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跨境直接投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是一条重要的会计协调途径。当跨境直接投资中至少一方非政府主导、双方准则存在较大差异时,若合营企业数量与投资规模介于某一区间,通过注册会计师实现会计协调的制度安排比其他制度安排更具效率。而财富最大化假说,作为一种简洁的分析性假说,能有效解释为什么在上述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成为最有效的会计协调途径。
19-24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非对称效应——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个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了以产出缺口代表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和未来三年实际产出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两者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阶段时,产出缺口对两者负向影响的程度是最大的;当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时,产出缺口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未来平均增长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政府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时,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视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和修复功能,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25-31

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动态面板实证分析表明:其一,财政分权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和模式,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投入,并最终影响环境污染水平;其二,财政分权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强度和方向也形成较大的制约;其三,财政分权明显改变了区域产业发展结构,带动了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此外,本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也基本支持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间的关联效应。
32-41

权利配置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社会上的分配结果和各类不平等都是由个体的权利配置来实现的,造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性原因是一系列制度导致的权利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公平应该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权利公平应是其核心内容。本文从权利配置的视角来探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认为城乡居民在参与权、收入权和保障权三个方面的权利不平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促进城乡居民参与权趋于平等的政策举措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之间不平等的收入权和保障权则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改革和完善现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方向应该是促进城乡居民在参与权、收入权和保障权方面趋于平等。
42-49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基于2000—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结合AreGIS空间分析刻画了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继而进行类型区划分,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影响“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略有下降,地区间相对发展率的差异和变动引起了“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相应变化,总体上,基础高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提高较快类型区城市涉及数量较多,其次是两者都低的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对外开放、财政、教育、信息化以及交通人口因素是导致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金融因素未见其显著影响。
50-57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理论经济学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结构特征: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解释

摘要:“新常态”是中央层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根据拉美以及若干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可以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本文引入Eichengreen结构模型,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固定效应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经济发展20年的数据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演进提供理论解释。实证结论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相一致。未来,为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通过综合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58-63

中国创意经济基础性研究及展望

摘要:创意经济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传承的动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各国对创意经济的理解和对创意经济理论模型的构建也越来越清晰和具有深度。本文在传统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对创意经济的内涵、范畴和关键点进行了综述和探讨,提出创意经济不仅是经济现象,还是包含社会、文化和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它不仅是宏观经济特征和方向的体现,也贯穿于微观和中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文章的最后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和建议。
64-68

基于规模扩张与交易成本冲突的经济区划理论分析框架

摘要:在关注目前中国经济区划生态时发现,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区划活动,已经逐渐演化成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博弈的竞争方式申报级别更高、规模更大的经济区来争取更多经济资源和政策支持的区划乱象,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后认为,目前指导中国经济区划活动的理论依据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区划所引发的经济增长和忽视交易成本,致使经济区划理论的分析框架失去了“均衡”的约束,这也是导致中国经济区划乱象理论缺位的主要原因。而引入规模扩张与交易成本冲突的经济区划理论分析框架,可以建立起经济区适度规模发展的均衡条件,希望以此进入经济区划的决策系统,指导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区划决策。
69-74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对西北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甘宁青新蒙1998年-2012年地级市Panel Data的分析

摘要:基于西北地区1998年-201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城镇化进程的长期关系后发现:不论从人口角度还是从土地角度,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而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要小,说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化地不化人”的趋势很明显,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75-81

论城镇非正规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要素。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分化,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的估测显示,2000—2010年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已达45%左右。但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表明,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对经济总产出的带动作用是城镇正规就业的25%,但强于农村劳动力。而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增速之间呈曲线关系,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在9.6%-100%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速呈倒U型关系;而当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由9.6%逐步降低时,经济增速将得到更迅速的提高。
82-89

基于Fuzzy-TOPSIS博弈方法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

摘要:评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策略与政府政策的关系,对转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目的是为了获取城市最大经济效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政府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全社会最大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文章首次采用fuzzy-TOPSIS的博弈论方法,分析博弈双方决策策略,求得各策略的贴近度,给出博弈支付矩阵,最后根据“双赢”原则,找到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组合为(0.67,0.41)。研究发现:石油型城市更易转型,地方政府的政策对城市转型的作用较大,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转型政策时应适当倾斜于石油型城市。
90-95

我国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及其经济收敛分析——基于2000—2012年我国七个典型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径,由此各自形成了比较典型区域发展模式。本文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四川、内蒙古七个典型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各区域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一直延续到了当前。通过收敛分析发现七个区域间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在条件β收敛模型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港澳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特色农业部门对以上七个区域的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进一步拉大上述区域间的差距。笔者把比较优势指标引入条件收敛后发现,假如以上区域墨守成规。依旧依靠传统的比较优势,会抑制区域间的经济收敛进度。
96-10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级市视角

摘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增长点,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创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关注的方向,国内相关方面还研究和实践较少。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以2003-2012年数据为基础,以中国287个地级市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对象,构建相关模型,考察了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在地级市空间层面上的集聚态势等,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新时期中国今后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02-106

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

摘要:运用价值链、产业链理论思想,提出论证了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三条路径:基于技术轨道、基于市场轨道、全产业链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比较不同路径间的差异性及适用条件,为我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创新赶超,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107-112

西部省域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优化配置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摘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证明,多点多极战略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背景下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其相适应的产业优化配置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为例,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对全省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系列新要求,针对多点多极战略要求下四川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形成与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相适应的产业配置格局:规划引领形成三类增长极协调发展态势,审慎推进重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多点多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强化产业配置与“点极”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人才配套政策,等。
1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