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通货膨胀预期、利率变动下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跨时叠代模型与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含有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参数两期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其消费和效用随预期通胀率与利率变化的关系,得出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以维持基本不变的效用水平。并且,当消费者预期通胀率小于某一较高水平时,提高利率并不能起到降低消费从而抑制通胀的作用。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1995-2012年间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短期内消费行为是具有理性的。
1-9

基于产业政策视角的中国产能过剩形成与化解研究

摘要: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的一大掣肘,相关产业政策的不当引导与干预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产业政策调控下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探讨了产业政策措施不当的特征与不良后果,以及产业政策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产业政策不当调控所引发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从合理选择产业政策使用范围、优化产业政策调控措施和把握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发展规律三个层面提出应重塑产业政策调控理念,以从根本上化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10-14

沉没成本、行政进入壁垒与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

摘要:沉没成本是产业演化理论中决定市场结构的外生变量,行政进入壁垒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特有的产物。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从行政进入壁垒的视角分析了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降低带来的价格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即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但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会抑制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
15-21

业绩预告、盈余管理与经济后果

摘要:本文研究了业绩大幅下降强制预告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管机构对业绩下降的强制预告要求会诱发上市公司向上调高利润以避免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具有该类动机的上市公司可操纵性应计显著高于披露了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上市公司,但是该类公司并没有由此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研究结果表明,强制的业绩预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盈余质量;但是市场可以对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发现与纠正。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22-30

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

摘要: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众多商品中,石油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达2.8亿吨,占到总消费量的50%以上,现行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已与国际油价高度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消费价格。在当前的定价模式下,本文构建了一个静态CGE模型,用以分析当国际油价变动时,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结论是:国际石油价格下降10%,则会抑制通货膨胀,改进社会福利;石油部门的产出所得减少;人民币有贬值需求;增加就业。
31-34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就产品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稳态阶段的美国与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阶段的中国进行比较。基于OECD和中国投入产出学会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消费产品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对第三产业产品的消费比重逐年提升,消费呈多样化趋势,居民最终消费对各产业总产出的拉动在不同年份其拉动力的强弱也不同,对各产业也有不同的放大效应,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5-39

基于产业关联强度识别关键产业——根据虚拟消去法(HEM)以鲁苏粤三省为例

摘要:关键产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消去法(HEM)是测算产业关联强度的有效方法,Weaver-Thomas指数是在多个指标中确定显著性指标的有效工具。本文根据山东、江苏和广东三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HEM方法,计算了三省各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及总关联的产业关联强度,使用Weaver-Thomas指数识别出关键产业,比较了三省关键产业的异同,为三省制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等提供依据。
40-45

中国沿海省份船舶工业差异演化研究

摘要:船舶工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海洋经济研究的核心领域,中国沿海省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形成的差异态势值得关注。以沿海11省份的船舶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差系数、加权变差系数测度2000-2010年沿海省份舶工业发展的差异程度;并使用R/S分析法预测沿海船舶工业差异演进态势。研究发现:1中国沿海省份船舶工业总体增速较快,差异呈波浪式缩小态势;2产业基础雄厚、科研水平高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上海、浙江、江苏处于船舶工业综合发展的第一方阵,辽宁、山东、广东、天津、福建处于船舶工业综合发展的第二方阵,河北、海南、广西处于船舶工业综合发展的第三方阵;3未来15年内沿海省份船舶工业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个别年份可能会有波动现象,后期差异有缓慢增大的趋势。
46-49

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信息产业经济增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信息产业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经济要素的利用效率等方面。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信息产业的发展应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对信息产业中小企业的支持模式、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产后发优势、构建以集群形态为载体的发展模式。
50-53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贸易经济

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本发现”模型的考察

摘要:本文基于拓展后的“成本发现”模型,运用静态、动态识别相结合的计量方法,考察了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2000--2012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体样本而言,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变量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制度质量对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升级的作用较为模糊,但其与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性,两者的交叉项显著为正。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性。各国应立足本国现实比较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本国服务贸易“量质齐升”。
54-62

制造业进口产品质量、价格与门槛关系研究

摘要:虽然异质性企业出口选择理论认为,产品价格与贸易门槛正相关,即贸易门槛越高产品价格也越高,但是,我们基于中国制造业进口数据的分析发现事实与上述理论预测有很大不同。首先构建了一个Probit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产品进口门槛进行了估计,并且分析了进口价格与门槛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进口价格与进口门槛呈正负相关的产品几乎各占一半。其次,结合质量调整价格(quality-adjustedprice)模型,考虑质量与企业能力因素,分析发现进口价格与门槛的正负关系主要取决于来源国的产品质量与企业能力。最后,我们研究了中国进口门槛的影响因素,并对进口门槛进行了排序。另外,研究还发现,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与产品来源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进口的产品价格较高,进口门槛也较高。
63-70

互联网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摘要:互联网在中国外贸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本文基于1999-2012年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193个国家(地区)面板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中国进出口整体增长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出口;并且对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外贸所起的积极影响更大;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互联网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71-78

外资在我国加工贸易中的地位及其对转型升级的影响

摘要:无论是在我国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中,还是在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进出口中,外资企业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协整检验与OLS回归的结果表明,这种主导地位的形成,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密不可分。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外资的这种地位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也存在明显的消极影响。要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须要重视对外资加工贸易的规范和引导。
79-83

出口质量:测度、理论与实证

摘要: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的研究主题,出口质量对理解全球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总结和评述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成果:(1)出口质量的经济学定义;(2)出口质量的测度以及不同测度方法的异同之处;(3)出口质量与国际贸易理论;(4)中国的出口质量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归纳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对以上问题所取得的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84-89

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机制解析——以沪滇合作为例

摘要:中国经济的普遍增长与政府的积极作为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政府战胜贫困的两大因素。中国扶贫机制的特征有三:1.政府、市场、社会方式同时发挥作用;2.各种方式之间的整合广泛存在;3.在整合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笔者认为以上两个因素并不能很好展示中国扶贫模式背后的逻辑。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制度化、经常化的“跨界”整合以增进公共价值。我国农村扶贫也具有这种多元整合的特征,其与整体性治理理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以我国扶贫格局中的东西协作为案例以展现我国农村扶贫中政府主导下多元整合的扶贫模式。
90-94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CEPII-BACI数据库1995-2009年中国出口到美国HS6分位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时间。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59.2%的持续时间段在2年内消失;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的风险函数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因此,在制定我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政策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102-108

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1997-2013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109-114

区域利用外资竞争分析——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例

摘要:目前省域之间为吸引外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基于投资重合的角度,我们通过构建一个加权相似指数来衡量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外资的相互竞争程度,并利用该指数建立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较大并且与其它地区差异性较大的省份面临更小的竞争威胁。
115-119